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經濟復蘇全靠疫苗,大馬成第二個英國,而解封后的英國情況如何?

國內冠病確診病例屢創新高, 經濟重鎮雪蘭莪和吉隆坡還在為高企的病例頭疼不已, 但檳城、砂拉越等8個州屬卻已開始進入國家復蘇計劃的第二階段,

國家經濟仿佛正走在兩條平行線之上。

隨著多州開始進入國家復蘇計劃第二階段, 政府對國家解封時辰也越發樂觀。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預見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NIP)進展順利, 以及驅動經濟復蘇的措施奏效下, 將有更多州屬在10月邁入國家復蘇計劃第四階段, 有助大馬走出疫情挑戰, 但現實真的如此樂觀?

英成大馬借鏡

在國家疫情仍處在高峰期, 政府卻已逐步解封, 這樣的情景猶如第二個英國, 而解封后的英國情況如何?這將成為大馬未來的借鏡。

英國政府在近期爆發新一波冠病疫情時, 仍決定在7月19日全面解封, MIDF研究指出, 英國政府就是“押注”大量的疫苗接種將可抑制新一波致命的疫情。

高接種率令英有解封底氣

“從數據來看, 我們相信英國政府在新一波疫情中更關注死亡率, 甚至是住院和重癥住院率, 而非確診個案, 主要是這將對醫療系統帶來壓力。 ”

值得注意的是, MIDF研究說, 英國冠病新確診個案雖在全球名列前茅, 但死亡率卻沒有顯著增加,

反而處于低水平, 凸顯出縱然Delta病毒更具感染力和致命性, 疫苗仍能有效預防重癥。

“我們發現住院和重癥發生率確實有所增加, 但整體水平依舊穩定。 ”

該行相信高疫苗接種率是驅使英國政府全面解封的重要因素。 目前, 英國約有55%成年人口已接種疫苗, 而這也成為維護醫療系統免于崩潰的主因。

“我們相信就算確診個案增加, 但龐大的疫苗接種人口將使得英國政府有解封的底氣。 ”

英消費商業信心改善

MIDF研究說, 在英國全面解封后, 消費者和商業信心是最快出現改善的指標。 當英國政府在今年2月宣布退場機制時, Gfk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開始復蘇, 并在7月重返疫情前水平的負7水平。

“同時, 反映制造業活動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在5月攀至65.6點歷史高位,

凸顯出商業活動改善、需求復蘇和市場對未來商業前景更為樂觀。 ”

該行補充, 當信心轉強時, 意味著消費者將增加開銷, 而這也反映在零售銷售上。

英國零售銷售在今年2月重拾漲勢, 而英國工業聯盟(CBI)最新數據顯示, 英國零售商在6月錄得近3年來最高銷售增長后, 7月銷售僅些微放緩, 零售銷售差值從6月的正25降至正23, 遠好于《路透社》訪查的分析員預期的正21。

此外, CBI表示, 訂單增長也創下2010年12月以來最快, 預計8月銷售速度將再次加快。

高接種率為解封關鍵

MIDF研究坦言, 英國的成功情況也可能在大馬發生, 但先決條件就是疫苗接種率。 截至7月26日, 我國完成2劑疫苗接種的人口達17.5%, 與政府目標上軌。

“目前, 大馬每日新增冠病確診病例仍處于高位, 這除了Delta病毒傳染性更強之外, 檢驗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

今年10月或完成全民接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馬疫苗接種率現在全球名列前茅,每百萬人口接種率為1萬2156人。政府現預測全國100%成年人口將在今年10月完成疫苗接種,較原有的明年首季為快。

MIDF研究認為,疫苗接種率將是經濟重開,以及后續復蘇的關鍵,因為衛生部數據顯示,未接種疫苗人士占新增病例的92%。

“我們相信當新增病例開始減少,以及經濟封鎖措施逐步解除時,市場對經濟和未來前景的信心也將回來。”

從英國的經驗來看,MIDF研究認為,解封后的經濟復蘇將令人鼓舞,主要是更多人獲得免疫,大大降低重癥感染,預期大馬經濟一旦重開,經濟前景將更好。

出口消費投資 須三箭齊發

說得再好,不如眼見為實。雖然分析員看好我國將最遲在第四季全面解封,經濟前景將一片光明,但這需要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齊發力才行。

今年首季,家庭消費和投資雙雙下挫,3架馬車僅有出口苦苦支撐,但解封2字是否是特效藥,能立即讓“跛”了的消費和投資扶正,還是需要更久的時間好好療傷?我們一起看看專家們怎么看。

1.出口最新出爐的6月出口表現超越預期,按年增長27.2%,遠高于《彭博社》預期的11%,興業研究指出,這反映出封鎖措施對國內經濟領域的干擾遠低于市場預期。

6月超預期 7月料續向好

政府在5月25日宣布落實更嚴謹的封鎖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私人領域60%員工上限、減少特定領域營業時間等,對國內經濟活動帶來顯著干擾。不過,雖然政府設下層層限制,但6月出口數據強勁,反映出全球需求持續向好,并足以抵銷國內封鎖措施沖擊。

其中,興業研究指出,我國向美國和中國出口總值按月強勁增長24.3%和26.6%,這是去年6月封鎖措施放寬以來前所未見的增幅。

“同時,我們調查發現,雖然國內制造商產能受到影響,但產能的干擾卻可透過提領庫存解決。鑒于多數制造商仍有1至2個月庫存,我們相信7月出口數據料可持續向好。”

該行說,雖然原棕油和原油6月漲幅相對溫和,僅按年增長55%和83%,低于5月的100.5%和119.3%,但對出口仍做出顯著貢獻。

“隨著供需調整,我們相信下半年原產品價格將持續調整,但原油和原棕油價仍將企于每桶68美元和每公噸2800令吉的可觀水平。”

2.私人消費出口表現強強滾,將彌補企業國內需求損失,有助改善國內失業率,興業研究看好私人消費將在下半年反彈。

“雖受到行動管制令3.0及全國封鎖的影響,但我們仍看好整體消費情緒,預期下半年私人消費會加速增長約5%,相比首季私人消費下跌1.5%。”

興業研究觀察過去幾個月的衛星圖像資料庫,發現早在6月全國封鎖前,大部份經濟活動已然恢復增長。

“此外,我國出口市場今年首季取得改善,也成功降低失業率帶動起薪。

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私人開銷已然走在復蘇軌道,在邁入強勁下半年增長勢頭前,有足夠能力抵御短期沖擊。”

與此同時,家庭資產負債表也是穩定私人消費的因素之一。興業研究披露,國內家庭資產增速大過債務,且大部份的家債都集中在房屋貸款,風險并不高。

“縱使先前因行管令1.0及2.0,卡債并未大幅攀升,多數仍按時還款,就算拖欠也不會太長久。”

全年維持7% 明年上調

有鑒于此,興業研究維持全年私人消費增長7%目標,同時上調明年私人消費增長預期,從7.3%調高至8%。去年,我國私人消費滑落4.3%。

“就算私人開銷下行風險升高,但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整體市場提供緩沖,預期全年隔夜政策利率(OPR)將維持在1.75%。”

3.投資盡管受冠病疫情影響,但大馬投資發展局(MIDA)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批準的制造業、服務業和原產業的投資總額達806億令吉,較去年同期的412億令吉激增了95.6%。

首季批準投資額激增95.6%

其中,外國直接投資(FDI)首季投資制造、服務及首要領域549億令吉,較去年同期的114億令吉增長383.4%。

大馬萊坊(Knight Frank Malaysia)在今年上半年產業報告中指出,良好的投資環境,讓大馬在高值制造業與亞洲的全球服務空間,持續散發和保持吸引力。

大馬萊坊資金市場和工業執行董事沈頌能表示,在全球半導體短缺,以及5G網絡推介下,電子與電器領域對投資大馬的興趣非常濃厚。

“電子與電器領域是在制造業產能、出口或制造銷售等所有關鍵指標中,表現最為突出的領域。在全球市場對傳感器、半導體、太陽能、物聯網(IoT)產品,甚至是人工智能、未來智能設備進一步投資需求下,未來電子與電器領域增長潛能和投資興趣將持續強勁。”

此外,他說,隨著傳統零售加速轉型至線上銷售,強勁的需求將驅使未來可持續增長。

“物流業增長將獲得電子商務業者,甚至是最后一里路物流服務供應商更多要求和空間擴充扶持。”

大華銀行早前預測,今年大馬批準投資將增長13%至1850億令吉,其中40%將源自FDI,而中國、歐洲和美國將是主要的FDI來源國。

抗疫措施定前景

雖然各項數據都顯示,大馬經濟前景似乎不錯,但大馬債券評估機構(MARC)點出,未來經濟展望全看應對疫情的行管令有多“嚴格”。

根據國家復蘇計劃,政府放眼在每日確診病例降至500以下,以及取得60%疫苗接種率后,才允許經濟在11月或12月全面開放。

“國內加大冠病測試力度,令確診個案走高,迫使政府在6月1日落實全國封鎖令,但遠較市場預期為長的封鎖措施更進一步沖淡經濟復蘇的前景。更多的破產和裁員個案都將對經濟帶來更嚴重的創傷。再加上國內政局持續不明朗,都可能拖累商業和消費者信心進一步惡化,從而削弱可支配開銷與投資。”

第三季衰退料較去年次季輕

該行預見在新行管令的影響下,國家經濟按季無疑將錄得雙底衰退,但將不會重演首次行管令導致去年第二季經濟深度萎縮17.2%的慘痛經歷。

“我們相信在更多領域獲準營運、商家應對經驗更豐富,以及原產品價格上漲和主要貿易伙伴走向復蘇,成功提振出口表現的3大因素扶持下,第三季經濟衰退程度將較去年第二季來得輕。”

MARC認為,私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但受到嚴謹的封鎖措施,甚至是非必要服務領域持續關閉打擊,短期表現將深受打擊。

最新的谷歌移動(Google Mobility)數據顯示,與疫情前水平相比,零售和休閑場所足跡減少超過50%,跌幅僅略低于首次行管令。

“更糟的是,疲弱的勞工市場已高度動搖消費者信心。”

全年失業率或增至4.7%

MARC預見來月失業率可能攀升,并在年杪前在高位徘徊,預測全年失業率可能增至4.7%,略高于2020年的4.5%。

“不過,政府涵蓋金援、暫緩還貸、薪酬津貼和收入損失協助等廣泛援助措施,將有望緩沖疫情對消費者開銷的沖擊。”

MARC雖預期一旦行管令解除,將釋出龐大的囤積需求,私人消費將快速反彈,但礙于整體經濟已經受損,復蘇之路將相對顛簸。

“高收入與低收入群的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其中就業和收入損失體驗更深的低收入家庭開銷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政局疫情動搖外資信心

MARC補充,雖然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可圈可點,但商家自首輪行管令以來已飽受供應鏈干擾,以及內需下挫沖擊,嚴峻的商業營運環境可能推遲或取消企業投資決定。

“更糟的是,部份優質外國直接投資(FDI)更繞過大馬,轉向區域鄰國。國內政治紛擾,以及疫情都動搖了外資對我國的信心。”

NIA政策缺吸資能力

該行說,這些投資有可能成為大馬新的增長來源,甚至是推高生產力潛能,這都是我國無法承受的重大損失。

“雖然內閣批準的國家投資愿景(NIA)政策非常不錯,但我們認為它缺乏吸引優質投資的能力。”

今年10月或完成全民接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馬疫苗接種率現在全球名列前茅,每百萬人口接種率為1萬2156人。政府現預測全國100%成年人口將在今年10月完成疫苗接種,較原有的明年首季為快。

MIDF研究認為,疫苗接種率將是經濟重開,以及后續復蘇的關鍵,因為衛生部數據顯示,未接種疫苗人士占新增病例的92%。

“我們相信當新增病例開始減少,以及經濟封鎖措施逐步解除時,市場對經濟和未來前景的信心也將回來。”

從英國的經驗來看,MIDF研究認為,解封后的經濟復蘇將令人鼓舞,主要是更多人獲得免疫,大大降低重癥感染,預期大馬經濟一旦重開,經濟前景將更好。

出口消費投資 須三箭齊發

說得再好,不如眼見為實。雖然分析員看好我國將最遲在第四季全面解封,經濟前景將一片光明,但這需要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齊發力才行。

今年首季,家庭消費和投資雙雙下挫,3架馬車僅有出口苦苦支撐,但解封2字是否是特效藥,能立即讓“跛”了的消費和投資扶正,還是需要更久的時間好好療傷?我們一起看看專家們怎么看。

1.出口最新出爐的6月出口表現超越預期,按年增長27.2%,遠高于《彭博社》預期的11%,興業研究指出,這反映出封鎖措施對國內經濟領域的干擾遠低于市場預期。

6月超預期 7月料續向好

政府在5月25日宣布落實更嚴謹的封鎖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私人領域60%員工上限、減少特定領域營業時間等,對國內經濟活動帶來顯著干擾。不過,雖然政府設下層層限制,但6月出口數據強勁,反映出全球需求持續向好,并足以抵銷國內封鎖措施沖擊。

其中,興業研究指出,我國向美國和中國出口總值按月強勁增長24.3%和26.6%,這是去年6月封鎖措施放寬以來前所未見的增幅。

“同時,我們調查發現,雖然國內制造商產能受到影響,但產能的干擾卻可透過提領庫存解決。鑒于多數制造商仍有1至2個月庫存,我們相信7月出口數據料可持續向好。”

該行說,雖然原棕油和原油6月漲幅相對溫和,僅按年增長55%和83%,低于5月的100.5%和119.3%,但對出口仍做出顯著貢獻。

“隨著供需調整,我們相信下半年原產品價格將持續調整,但原油和原棕油價仍將企于每桶68美元和每公噸2800令吉的可觀水平。”

2.私人消費出口表現強強滾,將彌補企業國內需求損失,有助改善國內失業率,興業研究看好私人消費將在下半年反彈。

“雖受到行動管制令3.0及全國封鎖的影響,但我們仍看好整體消費情緒,預期下半年私人消費會加速增長約5%,相比首季私人消費下跌1.5%。”

興業研究觀察過去幾個月的衛星圖像資料庫,發現早在6月全國封鎖前,大部份經濟活動已然恢復增長。

“此外,我國出口市場今年首季取得改善,也成功降低失業率帶動起薪。

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私人開銷已然走在復蘇軌道,在邁入強勁下半年增長勢頭前,有足夠能力抵御短期沖擊。”

與此同時,家庭資產負債表也是穩定私人消費的因素之一。興業研究披露,國內家庭資產增速大過債務,且大部份的家債都集中在房屋貸款,風險并不高。

“縱使先前因行管令1.0及2.0,卡債并未大幅攀升,多數仍按時還款,就算拖欠也不會太長久。”

全年維持7% 明年上調

有鑒于此,興業研究維持全年私人消費增長7%目標,同時上調明年私人消費增長預期,從7.3%調高至8%。去年,我國私人消費滑落4.3%。

“就算私人開銷下行風險升高,但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整體市場提供緩沖,預期全年隔夜政策利率(OPR)將維持在1.75%。”

3.投資盡管受冠病疫情影響,但大馬投資發展局(MIDA)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批準的制造業、服務業和原產業的投資總額達806億令吉,較去年同期的412億令吉激增了95.6%。

首季批準投資額激增95.6%

其中,外國直接投資(FDI)首季投資制造、服務及首要領域549億令吉,較去年同期的114億令吉增長383.4%。

大馬萊坊(Knight Frank Malaysia)在今年上半年產業報告中指出,良好的投資環境,讓大馬在高值制造業與亞洲的全球服務空間,持續散發和保持吸引力。

大馬萊坊資金市場和工業執行董事沈頌能表示,在全球半導體短缺,以及5G網絡推介下,電子與電器領域對投資大馬的興趣非常濃厚。

“電子與電器領域是在制造業產能、出口或制造銷售等所有關鍵指標中,表現最為突出的領域。在全球市場對傳感器、半導體、太陽能、物聯網(IoT)產品,甚至是人工智能、未來智能設備進一步投資需求下,未來電子與電器領域增長潛能和投資興趣將持續強勁。”

此外,他說,隨著傳統零售加速轉型至線上銷售,強勁的需求將驅使未來可持續增長。

“物流業增長將獲得電子商務業者,甚至是最后一里路物流服務供應商更多要求和空間擴充扶持。”

大華銀行早前預測,今年大馬批準投資將增長13%至1850億令吉,其中40%將源自FDI,而中國、歐洲和美國將是主要的FDI來源國。

抗疫措施定前景

雖然各項數據都顯示,大馬經濟前景似乎不錯,但大馬債券評估機構(MARC)點出,未來經濟展望全看應對疫情的行管令有多“嚴格”。

根據國家復蘇計劃,政府放眼在每日確診病例降至500以下,以及取得60%疫苗接種率后,才允許經濟在11月或12月全面開放。

“國內加大冠病測試力度,令確診個案走高,迫使政府在6月1日落實全國封鎖令,但遠較市場預期為長的封鎖措施更進一步沖淡經濟復蘇的前景。更多的破產和裁員個案都將對經濟帶來更嚴重的創傷。再加上國內政局持續不明朗,都可能拖累商業和消費者信心進一步惡化,從而削弱可支配開銷與投資。”

第三季衰退料較去年次季輕

該行預見在新行管令的影響下,國家經濟按季無疑將錄得雙底衰退,但將不會重演首次行管令導致去年第二季經濟深度萎縮17.2%的慘痛經歷。

“我們相信在更多領域獲準營運、商家應對經驗更豐富,以及原產品價格上漲和主要貿易伙伴走向復蘇,成功提振出口表現的3大因素扶持下,第三季經濟衰退程度將較去年第二季來得輕。”

MARC認為,私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但受到嚴謹的封鎖措施,甚至是非必要服務領域持續關閉打擊,短期表現將深受打擊。

最新的谷歌移動(Google Mobility)數據顯示,與疫情前水平相比,零售和休閑場所足跡減少超過50%,跌幅僅略低于首次行管令。

“更糟的是,疲弱的勞工市場已高度動搖消費者信心。”

全年失業率或增至4.7%

MARC預見來月失業率可能攀升,并在年杪前在高位徘徊,預測全年失業率可能增至4.7%,略高于2020年的4.5%。

“不過,政府涵蓋金援、暫緩還貸、薪酬津貼和收入損失協助等廣泛援助措施,將有望緩沖疫情對消費者開銷的沖擊。”

MARC雖預期一旦行管令解除,將釋出龐大的囤積需求,私人消費將快速反彈,但礙于整體經濟已經受損,復蘇之路將相對顛簸。

“高收入與低收入群的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其中就業和收入損失體驗更深的低收入家庭開銷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政局疫情動搖外資信心

MARC補充,雖然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可圈可點,但商家自首輪行管令以來已飽受供應鏈干擾,以及內需下挫沖擊,嚴峻的商業營運環境可能推遲或取消企業投資決定。

“更糟的是,部份優質外國直接投資(FDI)更繞過大馬,轉向區域鄰國。國內政治紛擾,以及疫情都動搖了外資對我國的信心。”

NIA政策缺吸資能力

該行說,這些投資有可能成為大馬新的增長來源,甚至是推高生產力潛能,這都是我國無法承受的重大損失。

“雖然內閣批準的國家投資愿景(NIA)政策非常不錯,但我們認為它缺乏吸引優質投資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