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物預感到自己要去世時,會怎麼處理後事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離, 寵物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寄託, 於是又多了許多人與動物之間的生離死別。 大部分時候是人送動物, 但有些時候也是動物送人。 動物對生死是一種怎樣的態度, 它們能感知悲傷, 認識死亡嗎?

動物能預感到自己的死亡嗎?

小時候, 聽老人們說, 動物在預感到自己要去世時, 會找一個離家遠的地方, 孤獨的離開, 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在動物界, 確實有不少動物會以這種方式結束一生。 年老的獅子會在自己不行的時候離開獅群, 因為獅群不是養老院, 獅群的每一天都是奮力在溫飽線上, 為了保證獅群的健康發展, 食物只能給那些年輕、健康的獅子, 如果它們不離開, 獅王就會把它消滅, 這條規則適應於獅群的每一隻獅子, 獅王也不例外。

但獅子的離家出走更多的是一種被迫的選擇, 它們可能並非意識到自己要死了, 實際上, 很多動物能分辨生死, 但很少能理解生死。

它們更多的被本能所驅使, 倉鼠在同伴去世後, 會很快吃掉他的身體, 而這種行為在貓、狗中也比較常見。

家喻戶曉的《忠犬八公》, 日復一日的等待, 究竟是因為忠誠, 還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它的主人已經走了。

只有大腦進化到一定程度的動物才能理解「死亡」這件事的真實含義, 而大象正是其中之一。

大象是少數能夠理解死亡的動物之一。

1970年, 一位生物學家在非洲密林目睹了大象葬禮的全過程, 幾十頭大象圍著一隻快要死去的雌象, 這頭雌象奄奄一息,

周圍的象群發出陣陣哀嚎。

當雌象倒地後, 象群的首領會用象牙和鼻子, 卷起土石掩埋它, 其它的象也會照做, 很快, 他的身上就堆起了沙土, 大象都上去踩幾腳, 把土壓實, 它們還會圍著他走上幾圈, 完成告別儀式後離去, 這種方法和人類如出一轍。

大象不止會埋葬同伴, 也可會埋葬其它動物。

肯亞北部, 有一位半盲的老太婆, 一天, 她在途中迷路了, 只好鑽到一棵樹枝低的樹下過夜。 半夜, 她覺得有一個象鼻子在觸摸她, 可能這頭象以為她已經死了, 便把附近的樹枝卷來蓋在她身上。 早晨, 人們發現她被壓在一米半高的樹枝堆下。 大象的這種習性, 使得倒下的大象不易暴露在荒野。

儘管這樣簡單的掩埋並不能阻止大被野狗、禿鷲吃掉, 但卻是重要的儀式, 人們還發現, 一些大象喜歡將去世的大象的象牙弄下來, 在石頭上摔碎, 這是否是為了防止人類?

種種跡象表明,大象對生死已經有相當深刻的認識。

對死亡的認識、對生命的同情,這些情感並非人類所獨有,隨著我們更多的接近動物,我越能發現,動物不全是靠著本能行動,它們有情緒、有感情。

鯨魚是除了靈長類動物之外,智商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又以虎鯨為最。

2018年7月,代號J35的虎鯨媽媽生下了一隻小虎鯨,然而不幸的是,它的寶寶在出生後不到半小時就夭亡了,但這對虎鯨媽媽很顯然是不能接受的事實。

它帶著寶寶的遺體和鯨魚群一起前進,但鯨魚沒有手腳,要帶著去世的小鯨魚並不容易,因為風浪,小鯨魚經常會從媽媽的背上掉下來,而鯨魚媽媽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潛入海中將他撈上來。

就這樣一連過了七天,它也沒有放棄,最後,族群中的其它鯨魚也幫一起運送,有人覺得鯨魚媽媽瘋了,但群裡的其它虎鯨不至於都瘋了,對於虎鯨來說,它們絕對不至於分不出生死,可這只虎鯨媽媽就是這麼執著。

它們陪著鯨魚媽媽一起運輸小鯨魚,在海上足足遊了1600公里,完成千里送別。

大象的葬禮、虎鯨的千里送別都說明,動物也有共情能力,智商越高的動物,對死亡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萬物有靈,表達不同

當一隻豬看到另一隻豬被解決,會嚎嚎大叫,甚至嚇的大小便,失禁;而牛在知道自己將被賣掉時,會流下眼淚;

萬物有靈,可表達方式各異,我們能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一些動物對死亡表現的很重視,一些表現得很漠然,這主要大概與所處的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

動物的世界,比人類的世界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能夠壽終正寢的是其少數,更多時候,是隨時光臨的生離死別。

亂世人命不如狗,對動物而言,它們的亂世是沒有盡頭的,它們的一生中,比人類有更多的機會見證生死,如果它們像人類一樣記性那麼好,那就太痛苦了!

種種跡象表明,大象對生死已經有相當深刻的認識。

對死亡的認識、對生命的同情,這些情感並非人類所獨有,隨著我們更多的接近動物,我越能發現,動物不全是靠著本能行動,它們有情緒、有感情。

鯨魚是除了靈長類動物之外,智商最高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又以虎鯨為最。

2018年7月,代號J35的虎鯨媽媽生下了一隻小虎鯨,然而不幸的是,它的寶寶在出生後不到半小時就夭亡了,但這對虎鯨媽媽很顯然是不能接受的事實。

它帶著寶寶的遺體和鯨魚群一起前進,但鯨魚沒有手腳,要帶著去世的小鯨魚並不容易,因為風浪,小鯨魚經常會從媽媽的背上掉下來,而鯨魚媽媽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潛入海中將他撈上來。

就這樣一連過了七天,它也沒有放棄,最後,族群中的其它鯨魚也幫一起運送,有人覺得鯨魚媽媽瘋了,但群裡的其它虎鯨不至於都瘋了,對於虎鯨來說,它們絕對不至於分不出生死,可這只虎鯨媽媽就是這麼執著。

它們陪著鯨魚媽媽一起運輸小鯨魚,在海上足足遊了1600公里,完成千里送別。

大象的葬禮、虎鯨的千里送別都說明,動物也有共情能力,智商越高的動物,對死亡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萬物有靈,表達不同

當一隻豬看到另一隻豬被解決,會嚎嚎大叫,甚至嚇的大小便,失禁;而牛在知道自己將被賣掉時,會流下眼淚;

萬物有靈,可表達方式各異,我們能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一些動物對死亡表現的很重視,一些表現得很漠然,這主要大概與所處的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

動物的世界,比人類的世界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能夠壽終正寢的是其少數,更多時候,是隨時光臨的生離死別。

亂世人命不如狗,對動物而言,它們的亂世是沒有盡頭的,它們的一生中,比人類有更多的機會見證生死,如果它們像人類一樣記性那麼好,那就太痛苦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