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就要多「折騰」,請像經營公司那樣,經營自己的人生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家企業, 我們就是自己這家企業最好的管理者。 」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同的, 人生亦有自己商業模式, 我們要像經營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的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家企業, 我們就是自己這家企業最好的CEO。

我們每個階段的選擇、發展、定位就是你的市場。 我們自身的能力就是企業的產品。

人生必須在維護好客戶的同時, 朝著自己的願景努力, 用靠譜營造你的口碑。

打造自己的品牌價值。 人生亦企業, 人生也需要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 當你開始用心經營自己,

你才能在生活這個市場裡, 持續增值。

01

經營自己的定位

企業找不準定位, 選錯賽道, 就沒法打開自己的市場。

人也一樣, 若找不準位置, 也會錯失很多機會。

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 最開始從事醫療器械的推銷工作, 他每天5點多就起床,

醒來第一件事, 就是打電話聯繫客戶。

儘管如此賣力推銷, 他的銷售業績還是連續幾個月墊底。

有好長一段時間, 他都負擔不起房租和兒子的學費, 幾乎被生活逼到絕境。

直到有一次, 他提著醫療器械, 在證券行門口推銷時, 碰到了一個成功人士。

對方停下來和他閒聊, 他隨口問道:「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那人指了指前方的證券行, 回答說:「我是一名股票經紀人。 」

他低下頭, 小聲說道:「要上大學, 才能做股票經紀人吧?」

對方說:「不用, 只需要精通數字就好。 」

聽到這句話, 克裡斯回想起自己做銷售屢屢被拒之門外的場景, 才突然發現自己, 其實並不適合與人打交道。

反而想起了當年讀書時, 他在數學上展現出來的天賦:第一次玩魔方,

就靠著邏輯推理能力, 輕鬆地將魔方復原。

於是, 他下定決心轉行。

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 不錯過每一個培訓機會, 最後順利通過證券公司的實習面試, 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

後來, 他在這條路上潛心耕耘, 最終成為了美國知名的金融投資專家。

作家水木然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價值, 取決於他是否能正確給自己定位。 」

如果你現在感覺生活四處撞壁, 可能就是將自己放錯了位置。

當你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 並為此付諸努力, 你也能成為人生的贏家。

02

經營自己的產品

有人詢問過一位著名的產品經理人:「你經營過最有成就感的產品是什麼?」

那位經理人笑了笑, 指了指自己說道:「我最好的產品, 就是我自己的能力。 」

我在媒體界的一位朋友, 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那個時候, 他剛從體制內離職, 轉行進入新媒體領域, 因為非專業出身, 儘管很努力, 寫了不少文章, 但最終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他一度想要放棄。

直到某一天, 他的領導跟他說了一番話。

領導問他:「如果用3年的時間深耕新媒體,

你能不能將你的文字, 錘煉到專業的水準?」

他當時猶豫道:「應該能吧。 」

緊接著, 領導又說:「3年的時間, 你如果自怨自棄, 3年後的你, 也不會有所改變。 但你只需要鑽研3年, 就有可能精通這個行業, 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 他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 每天大量閱讀, 拆解優秀文章, 堅持寫作。

每一篇文章, 從選題到金句, 從素材到行文, 都一點一點去打磨。

不到1年的時間, 他就從一個什麼不懂的小白, 變成了一個帳號的主筆。

3年過去, 他早已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 薪資翻了幾倍不說, 還小有名氣。

一個人的價值, 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你唯有沉澱下來, 把自己的「產品」打磨到極致, 才能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03

經營自己的客戶

2002年,有人對中國數十位企業家做過一個調查,研究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

結果發現,在他們取得成功的條件中,機遇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的是客戶和圈子。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馬克·漢森,和安東尼·羅賓,都是全球五大演說家之一。

有一次,他倆同臺演講,漢森在臺下請教羅賓:

「我們都在教別人怎麼樣走向成功,但為什麼我的年收入才100萬,而你一年卻能淨賺1000萬呢?」

羅賓盯著他,反問道:「你每天都跟誰呆在一起?」

漢森挺了挺身子,說:「我每天都跟百萬富翁在一起。」

羅賓笑了笑:「我每天都跟千萬富翁在一起。」

這個故事與網上的一段子不謀而合。

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專案,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企業家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思考未來十年。

加入優秀的圈子,接近有實力的人,你才能站在更高的起點。

04

經營自己的口碑

靠譜,才是一個人最好的口碑。

表姐有位朋友開了一家裝修公司。平時總是一副熱情,待人友好的樣子。時常把「在外靠朋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掛在嘴邊,看起來很是靠譜的一個人。

去年,表姐新房要裝修,自然想到了他,並且和他簽訂了裝修合同。因為他的一句,咱們這麼熟了,所有的事我都會幫你搞定,儘管提要求,保證所有的東西物美價廉。

表姐便毅然選擇了全包。

可是真正到施工時,設計、選材都未能按照當初承諾的一樣。就聯手扶欄桿,連水準線都未對齊,表姐只能無奈要求更換,他都好聲答應沒問題,可是遲遲拖延處理,導致工期嚴重推遲。

周圍的朋友知道了這個事,都一致認為他做事不靠譜,最終,紛紛把當初在他公司的裝修訂單取消了。

不難發現,像表姐朋友這類人辦事不靠譜的人,身上往往有個明顯的特點:喜歡誇下海口,並且篤定地說「包在我身上」。

等真正做事的時候,卻看不到人影。出錯時,他們則事不關己,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共同合作的任務,常常會以敷衍的態度對待。

想起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質量。」

為人靠譜,才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好的名片。

05

經營自己的願景

1970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學校對畢業生們做了一項畢業前的願景測試。

調查顯示,在這批畢業生中: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聯繫到了這批同學,瞭解他們生活現狀,結果發現:

當初那批3%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很多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10%有短期目標的人,大多成了行業內不可或缺的人才,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60%目標模糊的人,過著安穩的生活,有著穩定的工作;

而剩下27%沒有目標的人,幾乎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長期徘徊在溫飽邊緣,靠社會救濟過活。

哈佛大學將這次發現,命名為「精英人生軌跡實驗」,並總結出了一個結論:

懂得提前給自己設定願景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人說過:「人生的遺憾,不在於目標沒有達成,而在於自己根本就沒有目標。」

一個人未來能走多遠,不取決於他的起點在哪,而是取決於他的目光在哪。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要志存高遠,再遠的遠方,也終能到達。

「我希望大家不要滿足於做一名還湊合的經營者,而要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努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經營者。帶著這樣的願望,我寫成了這本筆記。」這是柳井正在《經營者養成筆記》一書中所言。

現實中的我們或許不會去經營一個理想的企業,但我們一定會去經營一個理想的人生,那就讓我們將自己作為企業,以一個經營者的姿態,讓自己成為「世界500強」。

03

經營自己的客戶

2002年,有人對中國數十位企業家做過一個調查,研究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

結果發現,在他們取得成功的條件中,機遇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的是客戶和圈子。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馬克·漢森,和安東尼·羅賓,都是全球五大演說家之一。

有一次,他倆同臺演講,漢森在臺下請教羅賓:

「我們都在教別人怎麼樣走向成功,但為什麼我的年收入才100萬,而你一年卻能淨賺1000萬呢?」

羅賓盯著他,反問道:「你每天都跟誰呆在一起?」

漢森挺了挺身子,說:「我每天都跟百萬富翁在一起。」

羅賓笑了笑:「我每天都跟千萬富翁在一起。」

這個故事與網上的一段子不謀而合。

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專案,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企業家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思考未來十年。

加入優秀的圈子,接近有實力的人,你才能站在更高的起點。

04

經營自己的口碑

靠譜,才是一個人最好的口碑。

表姐有位朋友開了一家裝修公司。平時總是一副熱情,待人友好的樣子。時常把「在外靠朋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掛在嘴邊,看起來很是靠譜的一個人。

去年,表姐新房要裝修,自然想到了他,並且和他簽訂了裝修合同。因為他的一句,咱們這麼熟了,所有的事我都會幫你搞定,儘管提要求,保證所有的東西物美價廉。

表姐便毅然選擇了全包。

可是真正到施工時,設計、選材都未能按照當初承諾的一樣。就聯手扶欄桿,連水準線都未對齊,表姐只能無奈要求更換,他都好聲答應沒問題,可是遲遲拖延處理,導致工期嚴重推遲。

周圍的朋友知道了這個事,都一致認為他做事不靠譜,最終,紛紛把當初在他公司的裝修訂單取消了。

不難發現,像表姐朋友這類人辦事不靠譜的人,身上往往有個明顯的特點:喜歡誇下海口,並且篤定地說「包在我身上」。

等真正做事的時候,卻看不到人影。出錯時,他們則事不關己,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共同合作的任務,常常會以敷衍的態度對待。

想起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質量。」

為人靠譜,才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好的名片。

05

經營自己的願景

1970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學校對畢業生們做了一項畢業前的願景測試。

調查顯示,在這批畢業生中: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哈佛再次聯繫到了這批同學,瞭解他們生活現狀,結果發現:

當初那批3%有清晰且長遠目標的人,很多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10%有短期目標的人,大多成了行業內不可或缺的人才,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60%目標模糊的人,過著安穩的生活,有著穩定的工作;

而剩下27%沒有目標的人,幾乎生活都過得很不如意,長期徘徊在溫飽邊緣,靠社會救濟過活。

哈佛大學將這次發現,命名為「精英人生軌跡實驗」,並總結出了一個結論:

懂得提前給自己設定願景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人說過:「人生的遺憾,不在於目標沒有達成,而在於自己根本就沒有目標。」

一個人未來能走多遠,不取決於他的起點在哪,而是取決於他的目光在哪。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要志存高遠,再遠的遠方,也終能到達。

「我希望大家不要滿足於做一名還湊合的經營者,而要成為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努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經營者。帶著這樣的願望,我寫成了這本筆記。」這是柳井正在《經營者養成筆記》一書中所言。

現實中的我們或許不會去經營一個理想的企業,但我們一定會去經營一個理想的人生,那就讓我們將自己作為企業,以一個經營者的姿態,讓自己成為「世界500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