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姚劇是優秀的地方劇種之一,曾兩次赴京獻演,均獲得一致好評!


姚劇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 大劇種有京劇、豫劇、越劇及黃梅戲等, 小劇種有很多, 幾乎祖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小劇種, 而有一個流傳在浙江東部地區的小劇種, 也很受民眾歡迎, 這個小劇種就是姚劇。

姚劇也許名不見經傳, 你可能還沒聽說過, 也沒欣賞過, 但姚劇曾經兩次進京獻演, 且反響都很好, 不能不說這個劇種還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表演特色的。

姚劇是從"姚北灘簧"發展而來的, 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先說一下“灘簧”, 灘簧本來就中國傳統曲藝的一種形式,

就是由3-11人圍座在桌上四周, 各自操樂器邊演奏邊唱曲的方式, 後來將演奏和唱曲分開了, 就形成了一部分人在舞臺上表演, 另一部分人操樂器伴奏, 當時"灘簧"的種類很多, 但"姚北灘簧"就逐漸形成了當今的姚劇。


姚劇

"姚北灘簧"發源於寧波市慈溪市的坎墩, 那時候余姚屬於老紹興府, 而坎墩屬於余姚的, 所以叫姚劇, 而不叫坎墩戲或慈溪劇。

姚劇流傳至今而不衰, 就說明她有較強的藝術生命力, 是一個喜聞樂見的劇種, 主要流行於余姚北部、慈溪西部、上虞東部等地區, 是浙江省四大灘簧戲之一, 寧波市第二大地方劇種。 直到1950年, "姚北灘簧"正式定名為姚劇。

姚劇是在當地傳統民間歌舞曲藝"馬燈"、"旱船"、"採茶籃"、"崔冬冬"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因此在流行地區, 又被稱作"燈戲"、"燈班"。

姚劇屬吳語系地方劇種, 舞臺對白和演唱均採用余姚方言, 又名“鸚哥戲”。


姚劇

姚劇曾兩次進京獻演, 第一次是1991年, 應文化部邀請, 余姚市姚劇團的劇碼《強盜與尼姑》進京演出, 參加辛亥革命紀念活動。 《強》劇的素材來源於魯迅在《論“弗厄潑賴”應該緩行》中提到的一個故事。 它通過被孫中山先生譽為“東南一英傑”的“強盜”王金髮與“尼姑”孫月娥之間虛構的愛情悲劇故事, 客觀地揭示了辛亥革命風雲變幻, 引出了一個“痛打落水狗”的深刻教訓。 《強盜與尼姑》:描寫的是1907年, 王金髮和秋瑾在紹興大通學堂秘密組織反清光復軍, 事發秋瑾壯烈獻身, 王金髮受秋瑾重托,

脫離險境。 辛亥革命氣勢磅礴, 王金髮任紹興都督, 誘捕了殺害秋瑾的謀主章介眉。 然而, 他受章介眉"毀家紓難"、"咸與維新"的欺騙, 竟然放章, 鑄就大錯。 封建勢力捲土重來, 袁世凱篡權, 1915年王金髮作為"亂党"被袁賊逮捕, 害于杭州陸軍監獄。

第二次進京獻演就是今年1月15日, 浙江省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承演的姚劇歷史劇《王陽明》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 這是“浙漾京城”2018浙江戲曲北京周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該劇時隔27年再次來到北京。


姚劇

王陽明就是余姚人, 中國明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軍事家。 姚劇《王陽明》通過悟理、立功、治理社會等篇章, 以傳記體的方式, 講述了他格竹、剿匪、傳道講學等跌宕起伏、文治武功的一生,

體現了陽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親民”的思想精髓。

姚劇兩次進京獻演, 都深受北京觀眾的熱情歡迎和一致好評, 說明姚劇從主題思想到舞臺表演, 唱腔, 音效, 舞美等諸方面, 均是令人喜聞樂見的, 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

姚劇唱腔淳樸優美, 節奏明快, 雅俗共賞, 富有鄉土氣息!讓人百挑不厭, 回味無窮!


姚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