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昨天這幫戲精刷爆朋友圈!它們都是哪路寶貝?

商小妹帶你重新認識重慶

提到博物館, 你會想起什麼?

化石?文物?

還是那永遠背不全的歷史知識?

那你可就out了!

昨天, 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

有這樣一群戲精刷爆了朋友圈

文物說唱刷爆朋友圈

昨天你的朋友圈

有沒有被一群會說唱的文物刷爆了?

這個短視頻的標題很有意思, 叫《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 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抖音短視頻一起推出的。 話不多說, 先戳視頻感受一下

的確很“戲精”啊!一向嚴肅的博物館文物,

畫風突變, 這樣集體賣起萌來, 還真是讓人招架不住。 接連登場的國寶級文物堪稱演技派, 會比心, 會跳“千年拍灰舞”, 還會“98K電眼”。 。 。

為了讓文物唱起歌跳起舞, 七大博物館要提供文物的圖片授權, 在這個基礎上, “通過再設計美化局部細節, 再運用骨骼動畫技術以及配音特效等, 讓文物動了起來。 ”

讓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這些戲精文物

下面我們來正式認識一下

短視頻中出現的

各大博物館的文物“戲精”們

元·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

浙江省博物館藏

硯滴, 也稱水注, 是一種文房用品, 用於為硯臺磨墨添水。 這件舟形硯滴胎質細膩潔白, 釉層肥厚、色粉青。 是浙博“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新石器時期·玉三叉形器

浙江省博物館藏

出自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 因器物呈三叉形而得名。 中叉有孔, 上下貫通。 三叉形器出土時均位於人的頭部, 中叉常和一枚長玉管相連, 又往往與成束的錐形飾配伍, 可能是冠帽上的飾件。 這種器物形狀獨特, 三叉平齊, 底端圓弧, 不太多見。 正面淺浮雕和線刻神獸紋, 以及卷雲形網底, 背面光素平直。

文物姐妹花

明·潮州窯白釉觀音立像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尊手持如意的觀音立像, 頭梳雙辮垂於兩肩, 辮梢系巾帶隨體搖擺, 腰束長裙, 面龐豐潤, 整體高78.5釐米, 體量較大, 在明代人物瓷塑中很罕見, 可以說是廣東潮州窯瓷塑中的傑作。

唐·素胎雙髻女侍俑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名年輕美麗的侍女。 眉目清秀的她頭略上揚, 神態恭敬而專注。

古代常以髮髻“分尊卑、別貴賤、辨親疏”, 是社會地位的一種標誌, 同時髮髻也隨年齡變化而變化。 這位侍女頭梳雙髻, 這種將頭髮在頭頂兩邊各紮一個小髻的髮式, 又稱“雙丫髻”、“雙角髻”, 是未婚年輕女子所梳, 出嫁後要改梳髮式。

她腳上穿的“雲頭靴”, 鞋身隱於裙下, 一步一搖, 也是當時的時興潮貨。

叫我幹啥?

新石器時期·陶塑人頭像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這張一臉問號的大嘴巴人臉頭像, 出土于陝西黃陵縣。 以手工捏塑而成, 製作粗率。 披髮, 面部五官中的眼、嘴以孔洞表現, 鼻樑隆挺, 形象粗獷。 與同類型的器物相對照, 它們反映了新石器時代不同地域的先民在人物塑造、表情刻畫等陶塑技藝上還處於較為原始的階段。

這件文物被製成“叫我幹啥”表情包, 在網路上瘋狂傳播。

他來自星星?

三星堆·銅人頭像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3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 面積達12平方公里, 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而在這裡發展起來的三星堆文明, 上承古蜀寶墩文化, 下啟金沙文化(見金沙遺址)、古巴國, 前後歷時約2000年, 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人類遺址重地。 這裡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 耳朵上還有穿孔, 經常被人說是“外星人”,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至今成謎。

唐朝世界 巡迴樂團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和

梳妝女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這件駱駝載樂俑是唐三彩伎樂俑中的罕見珍品, 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世界巡迴樂團”,

有主唱、有伴奏, 駱駝背上放置一平臺。 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駱駝背上都有點心驚肉跳, 而這七個人卻圍著圈坐在平臺邊沿上演奏, 個個神態坦然, 中間女主唱正放聲高歌。

跳“千年拍灰舞”的女俑, 穿著綠地黃碎花裙子, 頭髮紮成高聳的丸子頭, 造型可以說是相當潮了。 這個“舞蹈動作”, 其實是她對鏡梳妝, 左手持銅鏡, 右手似要裝點額頭。 唐三彩一般用於陪葬, 說它是三彩實際上並不只有三種顏色, 而是指它的主要顏色是三種——黃、綠、白。

憤怒的小鳥

商·鴞卣

山西博物院藏

鴞(xiāo)是貓頭鷹, 卣(yǒu)是一種酒器, 所以“鴞卣”合起來理解就是“貓頭鷹造型的酒器”。 這件萌萌噠藏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它的器蓋與器身子母扣接,有四足,蓋上有一捉手。整件器物圓潤敦實,雄渾大氣,又透著可愛呆萌,形似憤怒的小鳥。

貓頭鷹是一種猛禽,夜間捕食,叫聲難聽,古人稱之為鴟鴞(chī xiāo),似乎在古畫、文物中沒什麼存在感。但在商朝時候,它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吉祥獸。

壺上有大事

戰國·重金絡壺

南京博物院藏

這把銅壺有三處銘文,分別位於口內、圈足內側和圈足外緣。記載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掠獲燕國王室重器。重金絡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於一身,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電眼撲克臉

商代晚期·大禾人面紋方鼎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個有“98K電眼”加持的鼎是中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鼎,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重12.85公斤。顏色碧綠,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飾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圍有雲雷紋,人面的額部兩側有角、下巴兩側有爪。鼎腹內壁鑄“大禾”兩字銘文。

此類方鼎流行於中原王朝的商代至周代早期,但作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通常只有王室貴族或方國首領才能使用。

我們不紅 始皇不容

秦·兵馬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秦始皇兵馬俑的豪華陣容包括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等。這是車兵俑,身高1.82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戰靴,頭髮挽成了偏向左側的髮髻。士兵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漢朝聲樂天團

漢·說唱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他們的高度在32至67釐米之間,神態各具,妙趣橫生。乍一看,這些陶俑比例似乎不太準確,均張口吐舌,上身赤膊,擠眉弄眼,做擊鼓狀。漢代民間極為盛行說唱表演。這些表演藝人被叫做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並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一笑。當時的皇室貴族、地方土豪都會蓄養俳優,這些“開心果”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

優雅淡定哥

北宋·木雕羅漢

廣東博物館藏

木雕羅漢像造于北宋慶曆五年至八年(1045-1048年),是由廣州人及客居在此的連州、泉州、荷州、潮州人等捐資修造的,在廣州雕成後再運至曲江曹溪。最初為500尊,現存360尊,散失140尊,主要是毀於火災。現存木雕羅漢像中,仍可見殘存木炭。所用木材,多數為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檀香木。

博物館正在修煉成網紅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二次元的B站爆紅讓故宮收到的求職信大增,到《國家寶藏》用小劇場形式演繹文物故事,再到各家博物館風生水起的文創衍生產品,再到這波堪稱“病毒式傳播”的短視頻,為了更貼近、更吸引大眾,博物館正在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網紅”。

其實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被會動的博物館刷屏。

4年前,故宮博物院把《雍正行樂圖》做成了動圖,頓時“萌萌噠雍正”走紅網路。

接著,故宮博物院又推出了以雍正的《十二美人圖》為原型的動畫,讓大家領略了一把古代貴婦或觀鏡、或賞雪、或觀蝶的宮廷生活。

這也不是文物們的第一個爆款短視頻。

還記得今年年初爆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嗎?一集介紹一件文物,每集5分鐘,毫無疑問的爆款文物短視頻啊。當時節目還在抖音開設帳號,和抖音合作,拍了不少短視頻做推廣。

抖音短視頻相關負責人說,“奇妙博物館”這個項目從4月初開始籌備,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迅速上線,就得益於那次合作和眾多博物館建立的聯繫。

這兩年,博物館日益“網紅化”,也日益“萌化”。《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二次元的B站爆紅,修復鐘錶的王師傅一夜之間成為年輕人的新男神。緊接著是《國家寶藏》,帶領著乾隆的“農家樂審美”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各家博物館在微博上聯手賣萌,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稱“堆堆”,稱金沙遺址博物館為“小金”,被網友們戲稱為“喜聞樂見”的線上“CP”(一對兒)。《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必殺技之一就是“萌”,三星堆青銅人像瞪著大眼睛對你說,“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

更別說早早走紅的故宮淘寶店了,推一款賣爆一款,各個品牌排著隊等著出一個聯名款。博物館的表情包們不遑多讓,“你竟然敢打我”和“不如跳舞”等系列正是啟發抖音這個H5創意的來源。

最後再來一波表情包

前幾天

國家博物館的官方抖音帳號

就推送了第一條視頻

結果就火的不要不要的

視頻點贊數迅速高達近50萬

果然官方皮起來最致命!

緊接著在昨天

新一屆博物館網紅表情包大賽

刷爆了朋友圈


當流行語遇到博物館

突然覺得幾千年的歷史仿佛都活了!

表情包不夠用的小夥伴們

存圖的手別停啊!


你喜歡這樣的博物館嗎?

反正商小妹是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博物館皮起來,也是好有趣呢

你們說呢?

END

文/編輯 by 蔡蔡

來源 by 觀察者網 都市快報 遼沈晚報

圖/網路

它的器蓋與器身子母扣接,有四足,蓋上有一捉手。整件器物圓潤敦實,雄渾大氣,又透著可愛呆萌,形似憤怒的小鳥。

貓頭鷹是一種猛禽,夜間捕食,叫聲難聽,古人稱之為鴟鴞(chī xiāo),似乎在古畫、文物中沒什麼存在感。但在商朝時候,它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吉祥獸。

壺上有大事

戰國·重金絡壺

南京博物院藏

這把銅壺有三處銘文,分別位於口內、圈足內側和圈足外緣。記載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掠獲燕國王室重器。重金絡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於一身,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電眼撲克臉

商代晚期·大禾人面紋方鼎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個有“98K電眼”加持的鼎是中國唯一以人面紋為飾的鼎,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重12.85公斤。顏色碧綠,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飾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圍有雲雷紋,人面的額部兩側有角、下巴兩側有爪。鼎腹內壁鑄“大禾”兩字銘文。

此類方鼎流行於中原王朝的商代至周代早期,但作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通常只有王室貴族或方國首領才能使用。

我們不紅 始皇不容

秦·兵馬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秦始皇兵馬俑的豪華陣容包括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等。這是車兵俑,身高1.82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戰靴,頭髮挽成了偏向左側的髮髻。士兵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漢朝聲樂天團

漢·說唱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他們的高度在32至67釐米之間,神態各具,妙趣橫生。乍一看,這些陶俑比例似乎不太準確,均張口吐舌,上身赤膊,擠眉弄眼,做擊鼓狀。漢代民間極為盛行說唱表演。這些表演藝人被叫做俳優,大致以調謔、滑稽、諷刺的表演為主。並以此來博得主人和觀賞者一笑。當時的皇室貴族、地方土豪都會蓄養俳優,這些“開心果”往往隨侍主人左右,作即興表演。

優雅淡定哥

北宋·木雕羅漢

廣東博物館藏

木雕羅漢像造于北宋慶曆五年至八年(1045-1048年),是由廣州人及客居在此的連州、泉州、荷州、潮州人等捐資修造的,在廣州雕成後再運至曲江曹溪。最初為500尊,現存360尊,散失140尊,主要是毀於火災。現存木雕羅漢像中,仍可見殘存木炭。所用木材,多數為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檀香木。

博物館正在修煉成網紅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二次元的B站爆紅讓故宮收到的求職信大增,到《國家寶藏》用小劇場形式演繹文物故事,再到各家博物館風生水起的文創衍生產品,再到這波堪稱“病毒式傳播”的短視頻,為了更貼近、更吸引大眾,博物館正在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網紅”。

其實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被會動的博物館刷屏。

4年前,故宮博物院把《雍正行樂圖》做成了動圖,頓時“萌萌噠雍正”走紅網路。

接著,故宮博物院又推出了以雍正的《十二美人圖》為原型的動畫,讓大家領略了一把古代貴婦或觀鏡、或賞雪、或觀蝶的宮廷生活。

這也不是文物們的第一個爆款短視頻。

還記得今年年初爆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嗎?一集介紹一件文物,每集5分鐘,毫無疑問的爆款文物短視頻啊。當時節目還在抖音開設帳號,和抖音合作,拍了不少短視頻做推廣。

抖音短視頻相關負責人說,“奇妙博物館”這個項目從4月初開始籌備,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迅速上線,就得益於那次合作和眾多博物館建立的聯繫。

這兩年,博物館日益“網紅化”,也日益“萌化”。《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二次元的B站爆紅,修復鐘錶的王師傅一夜之間成為年輕人的新男神。緊接著是《國家寶藏》,帶領著乾隆的“農家樂審美”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各家博物館在微博上聯手賣萌,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稱“堆堆”,稱金沙遺址博物館為“小金”,被網友們戲稱為“喜聞樂見”的線上“CP”(一對兒)。《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必殺技之一就是“萌”,三星堆青銅人像瞪著大眼睛對你說,“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

更別說早早走紅的故宮淘寶店了,推一款賣爆一款,各個品牌排著隊等著出一個聯名款。博物館的表情包們不遑多讓,“你竟然敢打我”和“不如跳舞”等系列正是啟發抖音這個H5創意的來源。

最後再來一波表情包

前幾天

國家博物館的官方抖音帳號

就推送了第一條視頻

結果就火的不要不要的

視頻點贊數迅速高達近50萬

果然官方皮起來最致命!

緊接著在昨天

新一屆博物館網紅表情包大賽

刷爆了朋友圈


當流行語遇到博物館

突然覺得幾千年的歷史仿佛都活了!

表情包不夠用的小夥伴們

存圖的手別停啊!


你喜歡這樣的博物館嗎?

反正商小妹是喜歡得不要不要的

博物館皮起來,也是好有趣呢

你們說呢?

END

文/編輯 by 蔡蔡

來源 by 觀察者網 都市快報 遼沈晚報

圖/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