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兒女成家立業,8旬老夫妻獨居土窯洞,養雞種菜,過著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近年來, 城市化進程加快, 越來越多的人湧向經濟更為發達的城市, 進行淘金。 而靜謐農村便遭到拋棄, 除了村口幾個閒聊的老人, 偌大的村子看不到幾個年輕人, 人越來越少了。 原因很簡單, 為了生活, 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 家裡留下的是年老的、幼小的。

我們驅車來到了一條偏僻的溝壑中, 這裡曾經是一個自然村, 黃土窯洞依地勢建在溝壑兩邊, 中間部分則用窯洞挖出來的黃土填起成了道路。 大多窯洞小院都已人去窯空, 或者大門緊閉, 沿路而行, 一個沒有大門的小院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雖然沒有大門, 主人依然細心地用碎磚頭壘起了院牆, 上面還栽植了花草, 立面還留有小洞, 像是造出藝術造型。 院子裡晾有衣服, 打掃得乾乾淨淨, 一看就有人居住。 晉南的鄉村, 依然保存著「衣冠簡樸古風存」的風俗, 經常會碰到不裝大門的, 也不用擔心物品丟失。

我們進了院子, 環顧四周:這是一處原汁原味的黃土小院, 門口擺放著水甕, 還有燒火用的柴火灶, 牆上也是見縫插針的掛著各種生活用品。 雖然看起來有點雜亂, 處處充滿了生活氣息。 院子裡種滿了蔬菜花草, 長勢都非常好, 還有一大株牡丹花,

現在花期已過, 結滿了種子, 不遠處一個簡易棚子裡還養著10多隻雞。

院子的主人看到有客來訪, 熱情的問道, 你們是幹嘛的, 大熱天的跑出來?我們向老人說明了來意, 老人說先進屋涼快會喝口水再說, 這大熱天的真是怪不容易的。

聽見我們說話聲,

又出來了一位大娘, 不用說是大爺的老伴, 只是這盛夏時節, 還穿著馬甲, 是不是有點過了?大娘說這窯洞裡涼, 自己身子骨又弱, 所以穿得厚點, 前幾天就因為中午睡覺沒蓋好, 感冒了好多天, 這才剛好點。 再看看大爺穿的也是長袖T恤, 而不是我們常見的吊帶背心, 看來窯洞裡是真涼快呀。

我們一群人進了窯洞, 立馬覺得一陣涼氣襲來, 坐了一會還感覺胳膊涼颼颼的, 怪不得老兩口都穿長袖。 大爺家的窯洞和大多數老年人家一樣, 牆上貼滿了喜慶的畫, 一鋪大炕, 電視機都上了炕:用箱子抬了起來, 剛好可以靠在炕上看電視, 還充分利用了空間, 騰出來炕對面的桌子的地方,

這是一個老式的八仙桌,還雕有花紋,兼具了餐桌、茶幾和保險櫃的功能,一個抽屜還上了鎖,大娘說這是自己的陪嫁,有60多年了,看著以前的老物件覺得那會的人手真巧,感覺人人都能當個藝術家,同行的一位影友說,這可是個好東西,能值不少錢的,大娘樂了,誰要呀,也就自己看著是個念想。

老兩口坐在炕沿上給我們講起了他倆的故事:以前結婚沒有老人給準備好房子這個說法,這個小院子是他們年輕時候自己修的,大娘說得虧那會年輕,給自己弄新家感覺有使不完的勁,老伴白天幹完地裡的活再來打窯,我們看到大爺身材魁梧,年輕時肯定是個壯勞力,相比之下這大娘顯得越發瘦弱。就問他倆的體重,大爺說大娘現在最多35公斤,我差不多比她要多50公斤,現在年齡大了瘦了,要不可不止50公斤,說的我們都笑了起來:這身板幹活肯定行。

大娘說,他倆在這裡養大了3個孩子,如今都在外面安了家,隔三差五地回來看看。在這住了大半輩子了,這窯洞裡冬暖夏涼很適合養老居住,現在年齡大了,孩子們不讓種地了,就著這麼大的院子,養雞種菜都夠使了。大娘帶我們去看她養的雞,散養太髒,就在雞窩外面搭了一個簡易棚子,通風採光放養都不耽誤。大娘說這些雞下的蛋足夠自己吃了,吃不完的就攢著孩子們回來帶走,自己養的雞下的蛋,吃著放心,種的菜她們根本吃不完,孩子們回來看他們每次都能帶走一些,自己種的菜,都是應季蔬菜,基本不打農藥。年齡大了有個事幹不空虛,老閑著也能閑出毛病來。

院子裡這對奇怪的板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古樸笨拙,但又不失靈巧。大爺說這是他自己十多年前做的,前些年孩子孫子回來人多板凳不夠用的。村裡人講究就地取材,自己雖沒學過木匠活,但是家裡鋸子啥的有,卯榫的咱做不了,就另想它法,農村不缺木頭。用樹幹鋸成一截一截,然後再慢慢鋸成三條腿,再加上上面的面板就行了,雖然笨拙,但是非常耐用,

這都有十多年了,你看看還是很結實。一個朋友說大爺你果然很有藝術細胞啊,一句話說的奶奶掩面笑了起來:他那是歪主意,正經的板凳也不會做,買得又嫌不結實耐用,自己創造了這種板凳,做完又怕別人說難看,還自己琢磨著在上面雕刻了花紋,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卻很結實,孫子們回來滾來滾去當玩具玩,這麼多年也沒見破損,也算是物盡其用吧。一個朋友笑說,大爺這板凳花錢都買不到,以後可以做傳家寶了。你覺得呢?

臨別時老人堅持要送我們到大路上,看著老兩口發自內心的笑臉,覺得他們的養老方式真是愜意:只要身體健康,按自己的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習慣的窯洞院子裡生活,養雞, 種菜,種花,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養老方式。物質上可能會比城裡人稍微匱乏,精神上的放鬆富足是無可比擬的。老人年齡大了,對兒女們要求不高,只要常回家看看就行。這種養老方式你有沒有羨慕?

這是一個老式的八仙桌,還雕有花紋,兼具了餐桌、茶幾和保險櫃的功能,一個抽屜還上了鎖,大娘說這是自己的陪嫁,有60多年了,看著以前的老物件覺得那會的人手真巧,感覺人人都能當個藝術家,同行的一位影友說,這可是個好東西,能值不少錢的,大娘樂了,誰要呀,也就自己看著是個念想。

老兩口坐在炕沿上給我們講起了他倆的故事:以前結婚沒有老人給準備好房子這個說法,這個小院子是他們年輕時候自己修的,大娘說得虧那會年輕,給自己弄新家感覺有使不完的勁,老伴白天幹完地裡的活再來打窯,我們看到大爺身材魁梧,年輕時肯定是個壯勞力,相比之下這大娘顯得越發瘦弱。就問他倆的體重,大爺說大娘現在最多35公斤,我差不多比她要多50公斤,現在年齡大了瘦了,要不可不止50公斤,說的我們都笑了起來:這身板幹活肯定行。

大娘說,他倆在這裡養大了3個孩子,如今都在外面安了家,隔三差五地回來看看。在這住了大半輩子了,這窯洞裡冬暖夏涼很適合養老居住,現在年齡大了,孩子們不讓種地了,就著這麼大的院子,養雞種菜都夠使了。大娘帶我們去看她養的雞,散養太髒,就在雞窩外面搭了一個簡易棚子,通風採光放養都不耽誤。大娘說這些雞下的蛋足夠自己吃了,吃不完的就攢著孩子們回來帶走,自己養的雞下的蛋,吃著放心,種的菜她們根本吃不完,孩子們回來看他們每次都能帶走一些,自己種的菜,都是應季蔬菜,基本不打農藥。年齡大了有個事幹不空虛,老閑著也能閑出毛病來。

院子裡這對奇怪的板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古樸笨拙,但又不失靈巧。大爺說這是他自己十多年前做的,前些年孩子孫子回來人多板凳不夠用的。村裡人講究就地取材,自己雖沒學過木匠活,但是家裡鋸子啥的有,卯榫的咱做不了,就另想它法,農村不缺木頭。用樹幹鋸成一截一截,然後再慢慢鋸成三條腿,再加上上面的面板就行了,雖然笨拙,但是非常耐用,

這都有十多年了,你看看還是很結實。一個朋友說大爺你果然很有藝術細胞啊,一句話說的奶奶掩面笑了起來:他那是歪主意,正經的板凳也不會做,買得又嫌不結實耐用,自己創造了這種板凳,做完又怕別人說難看,還自己琢磨著在上面雕刻了花紋,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是卻很結實,孫子們回來滾來滾去當玩具玩,這麼多年也沒見破損,也算是物盡其用吧。一個朋友笑說,大爺這板凳花錢都買不到,以後可以做傳家寶了。你覺得呢?

臨別時老人堅持要送我們到大路上,看著老兩口發自內心的笑臉,覺得他們的養老方式真是愜意:只要身體健康,按自己的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習慣的窯洞院子裡生活,養雞, 種菜,種花,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養老方式。物質上可能會比城裡人稍微匱乏,精神上的放鬆富足是無可比擬的。老人年齡大了,對兒女們要求不高,只要常回家看看就行。這種養老方式你有沒有羨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