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醒父母:在「立規矩」的年齡,千萬別和孩子「交朋友」,許多父母做錯了

老話常說想要孩子有出息, 父母就要立規矩, 雖然現如今大多數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比較親密的, 就像是好朋友一樣, 不再有鴻溝。

但是「當朋友」可以, 完全放縱孩子卻不行。

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 往往都會讓孩子在該立規矩的年紀好好學習規矩, 不讓自家孩子長成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在立規矩的年紀裡, 父母就不要總是跟孩子「嘻嘻哈哈」, 否則的話, 有可能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走向一條「不歸路」。

著名教育家,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坦言:

在孩子3~6歲的年紀, 是他們立規矩的關鍵時期。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也表示,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也就是說他們此時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而意識不到他人的觀念。

所以, 在孩子3~6的歲的階段, 有些情況下, 你給他講再多的道理也沒用, 只能採取相對強硬的手段告訴他們, 哪些是必須要遵守的原則,

哪些是可以商量的。

規矩有時是堡壘, 可以用來保護孩子

《育兒百科》在談到3到4歲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教育方法, 說要把孩子的自立與協作結合起來。

而協作就是指生活中必須遵循的一些「原則」, 對於孩子來說, 有計劃並且去遵循一些原則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比如在他們小的時候, 計畫拿到一個喜歡的玩具, 必須自己爬過去拿。

但當他們大一點後, 自主性更強之後, 自主計畫的有些事是具有危險性的, 是打擾別人的, 是很不合適的。

這個時候, 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去打斷他們的計畫, 給他們立下一些規矩, 是可以保護他們更好的成長的。

孩子在該立規矩的年齡, 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1、規矩一定要有

家長是否發現, 很多時候, 孩子其實都是在挑戰大人的「底線」。

比如, 你讓孩子往西, 孩子絕對會往東, 你讓孩子下地幹活, 孩子絕對會上房揭瓦。 然後, 家長是忍無可忍, 還是和孩子繼續做朋友?

忍無可忍的家長, 會用傳統的教育觀念, 將孩子胖揍一頓, 然後, 孩子可能一個禮拜內再也不敢如此放肆。

但是過了這一個禮拜, 孩子會如何, 不得而知。

繼續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長, 任孩子隨著自己的心意去「不著邊掉」, 那麼孩子看不到父母的底線, 會越來越離譜。

兩者自然是兩個極端, 而這其中差的, 其實就是兩個字:規矩。

規矩, 在生活中、家庭中, 一定是要有的。

2、制定規矩, 溫柔而堅定

溫柔而堅定地制定規矩, 是幾個意思?

溫柔, 便是不要生氣, 儘量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這個規矩。 堅定, 那就是堅持到底, 不要因為孩子哭鬧一下、撒個嬌, 家長就繳械投降, 這樣換來的, 是下一次孩子更厲害的哭鬧。

溫柔, 是在乎孩子的感受, 堅定, 是在乎孩子的未來!

和孩子做朋友,有三個前提條件,家長別忘記

那麼,給孩子立規矩,家長就一定不能是孩子的朋友了嗎?是,也不是。怎麼理解?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家長在孩子此時心中的形象,並不應該是朋友。但立規矩,並不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依舊是朋友。

1、比起朋友,父母首先得是榜樣

我們在引導孩子交朋友的時候,都會讓孩子找一些品德好、性格好的人做朋友。只是,身為孩子朋友的你,是否品德好,性格好呢?

在成為孩子朋友之前,家長一定得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立的每一條規矩,自己定然是遵守的。

開心果爸爸之前也是「低頭族」,開心果逐漸長大,看到爸爸玩手機,她也想玩。每次,爸爸都說,小朋友不可以玩手機。然後開心果說:「為什麼爸爸就可以玩呢?」

女兒一句話,開心果爸爸認識到,自己真的不算一個好榜樣。於是,爸爸也逐漸放下手機,陪開心果看書。開心果獨自玩耍,爸爸也不玩手機,而是看工作相關的書籍。現在不到3歲的開心果,也不會想著一定要拿手機玩。

父母只有成為榜樣,才會更貼近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和父母更為親近、相像,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朋友。

2、孩子對父母,有敬畏心

有人說:我明明和孩子關係很好,為什麼我說什麼,孩子卻永遠不願意聽?孩子犯錯誤了,我指正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會不耐煩、對我言語攻擊?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還真不該是「平等」的,在生活中,父母的地位,一定是略高於孩子。

記得讀國中的時候,一位女生受到同學的欺負,她的父親便到學校裡,來替女兒討回公道。沒想到,女生對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怎麼穿成這樣就來學校了!」

父親尷尬地撓了撓頭,匆匆忙忙回去換了衣服,再來學校。

這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是女孩飽受父親的寵愛,母親總是嘲笑父親無能,時間長了,女孩也開始對父親「惡言惡語」。

在家庭中,想要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之心,其實很簡單。首先,父母對老人,要存在敬畏之心。其次,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詆毀。敬畏,是父母與孩子「友情不變」的基石。

3、父母是孩子崇拜的物件

你羨慕別人的生活,說不定,別人也正在羨慕你的生活。你所厭棄的,或許正是別人所羨慕的。

朋友曼曼讀國中的時候,非常羨慕同桌喬喬,因為喬喬經常穿著漂亮的衣服。後來,喬喬告訴曼曼,這些衣服都是媽媽給做的,她媽媽是服裝設計師。

曼曼很羨慕,回家忍不住責備媽媽:「為什麼喬喬的媽媽可以做出漂亮的衣服,你卻不能?」曼曼永遠記得,媽媽當時的手足無措。

後來一次吃午飯,喬喬看到曼曼的飯菜,忍不住羨慕到:「你每天吃得真好!看我,每天就是白米飯蒸蛋。」那一刻,曼曼才忽然覺得自己錯了,她只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卻沒有看到自己所擁有的。

後來,她向媽媽道歉,逐漸地,也崇拜起自己的媽媽來。因為,她覺得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是最香的。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全能的,甚至有些父母還很差勁。但是,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為父母,我們該給孩子的教育,便是讓孩子多去關注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執著於缺點,這樣,孩子才能過得更開心,父母才能成為孩子一生崇拜的對象。崇拜之下,朋友關係自然不會差。

規矩,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何養成孩子好的規矩,又不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這其中,家長就要好好思量,你和孩子,是否滿足了成為朋友的條件。

家長們,你給孩子立規矩了嗎?

和孩子做朋友,有三個前提條件,家長別忘記

那麼,給孩子立規矩,家長就一定不能是孩子的朋友了嗎?是,也不是。怎麼理解?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家長在孩子此時心中的形象,並不應該是朋友。但立規矩,並不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依舊是朋友。

1、比起朋友,父母首先得是榜樣

我們在引導孩子交朋友的時候,都會讓孩子找一些品德好、性格好的人做朋友。只是,身為孩子朋友的你,是否品德好,性格好呢?

在成為孩子朋友之前,家長一定得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立的每一條規矩,自己定然是遵守的。

開心果爸爸之前也是「低頭族」,開心果逐漸長大,看到爸爸玩手機,她也想玩。每次,爸爸都說,小朋友不可以玩手機。然後開心果說:「為什麼爸爸就可以玩呢?」

女兒一句話,開心果爸爸認識到,自己真的不算一個好榜樣。於是,爸爸也逐漸放下手機,陪開心果看書。開心果獨自玩耍,爸爸也不玩手機,而是看工作相關的書籍。現在不到3歲的開心果,也不會想著一定要拿手機玩。

父母只有成為榜樣,才會更貼近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和父母更為親近、相像,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朋友。

2、孩子對父母,有敬畏心

有人說:我明明和孩子關係很好,為什麼我說什麼,孩子卻永遠不願意聽?孩子犯錯誤了,我指正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會不耐煩、對我言語攻擊?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還真不該是「平等」的,在生活中,父母的地位,一定是略高於孩子。

記得讀國中的時候,一位女生受到同學的欺負,她的父親便到學校裡,來替女兒討回公道。沒想到,女生對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怎麼穿成這樣就來學校了!」

父親尷尬地撓了撓頭,匆匆忙忙回去換了衣服,再來學校。

這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是女孩飽受父親的寵愛,母親總是嘲笑父親無能,時間長了,女孩也開始對父親「惡言惡語」。

在家庭中,想要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之心,其實很簡單。首先,父母對老人,要存在敬畏之心。其次,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詆毀。敬畏,是父母與孩子「友情不變」的基石。

3、父母是孩子崇拜的物件

你羨慕別人的生活,說不定,別人也正在羨慕你的生活。你所厭棄的,或許正是別人所羨慕的。

朋友曼曼讀國中的時候,非常羨慕同桌喬喬,因為喬喬經常穿著漂亮的衣服。後來,喬喬告訴曼曼,這些衣服都是媽媽給做的,她媽媽是服裝設計師。

曼曼很羨慕,回家忍不住責備媽媽:「為什麼喬喬的媽媽可以做出漂亮的衣服,你卻不能?」曼曼永遠記得,媽媽當時的手足無措。

後來一次吃午飯,喬喬看到曼曼的飯菜,忍不住羨慕到:「你每天吃得真好!看我,每天就是白米飯蒸蛋。」那一刻,曼曼才忽然覺得自己錯了,她只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卻沒有看到自己所擁有的。

後來,她向媽媽道歉,逐漸地,也崇拜起自己的媽媽來。因為,她覺得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是最香的。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全能的,甚至有些父母還很差勁。但是,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為父母,我們該給孩子的教育,便是讓孩子多去關注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執著於缺點,這樣,孩子才能過得更開心,父母才能成為孩子一生崇拜的對象。崇拜之下,朋友關係自然不會差。

規矩,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何養成孩子好的規矩,又不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這其中,家長就要好好思量,你和孩子,是否滿足了成為朋友的條件。

家長們,你給孩子立規矩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