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母親生病不能幹活,父親打零工養家,13歲小女孩替父母分擔家務,抱著妹妹寫作業

作為父母, 我們都想通過自己的教育, 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明理的人。 但, 生活卻總是不盡人意, 很多人傾其一生也就只培養了一個沒心沒肺的白眼狼。 為什麼很多人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懂事?因為懂事的孩子真的很少很少。

照片中寫作業的小女孩叫蔡碧曦, 今年13歲, 上六年級, 家住安徽省渦陽縣渦南鎮朱梨元行政村蔡莊自然村。 她母親因心臟問題, 不能幹活;姐姐, 今年15歲, 在城裡上初三;兩個妹妹, 一個5歲, 一個剛剛四個月。 一家人靠父親打零工維持。 蔡碧曦上學每週回家一次, 家庭貧困的她特別懂事,

只要回到家, 就帶著兩個妹妹。 「我做飯洗衣服啥都會, 每次來家都幫家人幹家務活, 幫忙帶妹妹。 」蔡碧曦說。

蔡碧曦的母親叫陶春蘭, 今年38歲, 治療近兩年, 花了五萬多元, 約新臺幣20多萬, 現在不能幹任何活。 「媽媽生病的時候, 是前兩年, 那時候只知道媽媽經常到醫院住院治療,

沒有媽媽的陪伴, 心裡很委屈。 」蔡碧曦介紹說, 自己在學校每當看到同學的媽媽到學校時, 心裡特別想哭。 當時自己心裡就想, 如果我媽媽也能來學校看我、接我, 那該多幸福啊!

懂事的蔡碧曦回到家裡就一頭紮進廚房幫母親做飯。

「媽媽生重病不能幹家務活, 我心裡特別難過, 我慢慢長大了, 可以幫助家人做家務了。 」蔡碧曦向記者介紹, 她只要來家就帶著兩個妹妹做家務。 圖為她正在做飯。

每次做飯時, 她都教妹妹如何燒鍋。 「妹妹太小了, 燒鍋很危險, 只要燒鍋我都告訴她要注意安全,

一點點教她做家務, 讓她也快點長大。 」蔡碧曦說。

忙完家務後, 蔡碧曦就拉著小妹妹在旁邊, 自己趕緊寫作業。 「小妹妹只有四個月大, 太小了, 我寫作的時候就把她放在小推車裡, 邊寫作業邊照顧妹妹。 」蔡碧曦說。 拿著奶瓶的小碧曦顯得十分成熟。

真可謂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妹妹鬧人的時候, 小碧曦就趕緊放下手裡的作業, 抱著妹妹哄她玩。 「我的一本作業都要寫將近半天, 寫一會妹妹哭了, 我就放下來哄她玩。 」蔡碧曦說。

今年43歲的蔡雲記,不能出門打工,只能在家幹點小活,一天掙個幾十塊錢補貼家裡。蔡雲記介紹,他最小的女兒才四個月,還在喝奶粉,因為妻子有病不能母乳,並且每天還要喝藥,全家的負擔都在他一人身上。

陶春蘭的大女兒在城裡上初三,每週回來一次,在家裡生活兩天后,就回到了學校。由於家庭貧困,每次上學時,都是父親抽空騎電瓶車送她。

陶春蘭發病的時候,心慌、胸悶,不能站立,也不能躺下。「發病的時候特別無助。」陶春蘭介紹說,她發病時徹夜不能睡覺,爬在床邊是自己最舒服的動作。圖為陶春蘭的大女兒蔡碧蓮週末回家照顧母親。

蔡雲記的父親,今年77歲,每次幹完活回家,蔡雲記就到父親住的地方幫助收拾房間,送飯。「父親年齡大了,都是我一人照顧,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有時候也挺無助的。」蔡雲記說。

家裡的幾個孩子都上學後,蔡雲記的姐姐就來他們家幫忙照顧孩子。

圖為困難的一家六口。蔡雲記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在農村工地上做水電工,幹點小活掙錢養家。

剛出生的小孩兒會通過哭聲吸引父母的關注,「告訴」父母自己「需要」……當父母沒「看見時」,他們會用更大的聲音來持續的呼喚。

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在「懂事」教育下,往往會隱藏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在看不見的地方,孩子用乖巧討喜滿足家長,告訴家長「其實自己不喜歡玩具」或者「媽媽,玩具買哪個你來決定」;或者用分享玩具贏得小朋友的喜愛。

愛孩子的父母多躬下身來,問問孩子心底裡的想法,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們都是普通人,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多用一些時間去傾聽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引導孩子做自己;給孩子更多選擇空間,尊重並支持孩子;無條件愛孩子,並給與孩子燈塔指引。

普通的父母,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優秀的父母,懂得看見和聆聽孩子,引導孩子選擇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43歲的蔡雲記,不能出門打工,只能在家幹點小活,一天掙個幾十塊錢補貼家裡。蔡雲記介紹,他最小的女兒才四個月,還在喝奶粉,因為妻子有病不能母乳,並且每天還要喝藥,全家的負擔都在他一人身上。

陶春蘭的大女兒在城裡上初三,每週回來一次,在家裡生活兩天后,就回到了學校。由於家庭貧困,每次上學時,都是父親抽空騎電瓶車送她。

陶春蘭發病的時候,心慌、胸悶,不能站立,也不能躺下。「發病的時候特別無助。」陶春蘭介紹說,她發病時徹夜不能睡覺,爬在床邊是自己最舒服的動作。圖為陶春蘭的大女兒蔡碧蓮週末回家照顧母親。

蔡雲記的父親,今年77歲,每次幹完活回家,蔡雲記就到父親住的地方幫助收拾房間,送飯。「父親年齡大了,都是我一人照顧,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有時候也挺無助的。」蔡雲記說。

家裡的幾個孩子都上學後,蔡雲記的姐姐就來他們家幫忙照顧孩子。

圖為困難的一家六口。蔡雲記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在農村工地上做水電工,幹點小活掙錢養家。

剛出生的小孩兒會通過哭聲吸引父母的關注,「告訴」父母自己「需要」……當父母沒「看見時」,他們會用更大的聲音來持續的呼喚。

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在「懂事」教育下,往往會隱藏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在看不見的地方,孩子用乖巧討喜滿足家長,告訴家長「其實自己不喜歡玩具」或者「媽媽,玩具買哪個你來決定」;或者用分享玩具贏得小朋友的喜愛。

愛孩子的父母多躬下身來,問問孩子心底裡的想法,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

我們都是普通人,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多用一些時間去傾聽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引導孩子做自己;給孩子更多選擇空間,尊重並支持孩子;無條件愛孩子,並給與孩子燈塔指引。

普通的父母,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優秀的父母,懂得看見和聆聽孩子,引導孩子選擇做最好的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