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5年一度肖邦鋼琴國際賽舞臺,大馬女孩登臺演奏,網友:這才是鋼琴女神

羅皓姿于7月22日從倫敦飛往波蘭華沙參加第18屆肖邦鋼琴賽, 惟遺憾未能晉級。

引言:

5年一度的肖邦鋼琴國際比賽預賽, 7月22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國家愛樂廳舉行,

當晚的演奏廳的臺上, 出現了一位身影俏麗的馬來西亞籍女生。 她, 就是26歲的年輕鋼琴家羅皓姿。

羅皓姿入圍這項古典樂壇盛事, 是我國自1995年來, 相隔26年后, 再有大馬籍音樂家登上這座國際音樂殿堂。 雖然最后止步于預賽, 但從一開始的興奮、緊張到未能晉級的失望, 羅皓姿雖然遺憾, 卻成功讓更多人有機會細品她指尖下不同的音樂樣貌。

來自吉隆坡蕉賴的羅皓姿, 畢業于畢業于蕉賴11哩華小, 她先后在德國和英國留學, 目前人仍在英國。 本報通過線上訪問, 請她分享了這項讓大馬人驕傲的成就, 同時也分享如何只身在異國追求音樂夢, 闖出一片天。

羅皓姿從4歲開始與琴為伴, 對鋼琴古典樂情有獨鐘。

4歲與琴相伴 首場比賽彈肖邦曲

羅皓姿從小在音樂環境中長大, 父母和哥哥姐姐都熱愛音樂, 家里擺放著鋼琴、吉他、華樂等樂器。 耳濡目染下, 皓姿4歲到YAMAHA音樂學校上課, 展露對音樂的興趣與天賦, 年僅12歲創作的《繁華城市與靜謐市郊》,

就獲選YAMAHA亞太地區少年創作曲音樂會(APJOC)的馬來西亞代表作品。

皓姿人生中的第一場鋼琴比賽, 正是由馬來西亞肖邦協會在2004年主辦的第一屆東南亞級肖邦鋼琴賽, 并榮獲亞軍, 讓此次入圍別具意義。 當年的領隊指導教師為我國一級鋼琴家黃仲林, 皓姿也是從這場比賽開始認真地接觸肖邦音樂。

羅皓姿人生第一場鋼琴比賽正是2004年馬來西亞首屆肖邦東南亞級鋼琴賽, 讓此次入圍別具意義。

14歲出國追音樂夢

皓姿自華小畢業后就讀國際學校, 當時她已經考獲鋼琴的“英皇考級“(ABRSM), 隨后14歲在媽媽的陪伴下遠赴德國深造, 直到18歲才獨自留在歐洲繼續研修音樂。

皓姿在德國弗萊堡國立音樂學院的大學預科課程就讀2年, 再主修4年的鋼琴系雙修演奏及教學文憑的音樂學士學位。 留學期間, 皓姿與家人每年只相聚一次。

她憶起, 自己和媽媽在德國的日子可謂相依為命, 媽媽都會到場支持她表演和比賽, 至于無法親臨觀賽的爸爸則留在國內扛著家庭經濟的重任。

“我在德國念書期間,

當時馬幣的兌換率是5倍, 爸爸就說自己必須比以前多努力5倍, 一直都在默默付出。 ”

皓姿于2014年飛往英國進修, 畢業于英國皇家音樂院的鋼琴系表演藝術專業。 如今冠病疫情爆發, 皓姿已經一年半沒回國, 只能透過視訊與家人保持聯系。

羅皓姿憑借精湛琴技,帶著古典樂音符游歷世界,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法國、荷蘭等國家。

首次參加就入圍世界肖邦賽

鋼琴比賽不只是彈音,還需花很多時間去理解琴曲背后的含義,再想辦法讓手指完美地詮釋。皓姿近2年把重心投注于肖邦曲目,每天練習4至6小時,偶爾累了才會彈其他音樂家的曲子。

“我從小聽的錄音都是贏過肖邦大賽的大師作品,收到入圍消息后真的很開心!這個機會非常難得。”7月22日,皓姿從倫敦飛往波蘭華沙踏上世界級的肖邦鋼琴大賽舞臺。

羅皓姿14歲遠赴德國深造,隨后飛往英國皇家音樂院進修鋼琴系表演藝術碩士。

肖邦賽等同奧運奧斯卡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是歷史最悠久的鋼琴比賽之一,1927年由波蘭鋼琴家茹拉夫萊夫創辦,每5年一度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國家愛樂廳舉辦,猶如鋼琴界的奧運會和古典音樂界的奧斯卡。

“如果闖進正賽將面對4輪演奏,每一場都要彈不同的曲子,包括肖邦的練習曲、古典樂、夜曲、波蘭舞曲和協奏曲等,都很考驗鋼琴家去深譯波蘭音樂的精髓。”

這個舞臺誕生了許多享譽國際的著名鋼琴家,如中國音樂家李云迪、陳薩和韓國鋼琴家趙成珍等人。我國史上首位著名鋼琴家王正惠博士在1995年成功入圍第13屆肖邦鋼琴大賽(預賽),如今暌違26年后再有大馬音樂家登臺演奏。

皓姿坦言,每一場比賽都在挑戰自己的內心是否夠強大,所以她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關于心理建設的書籍,最近則喜歡看《網球的內心游戲》,“雖然這本書寫的是網球,但我覺得彈琴跟體育很像,如果想太多可能會弄巧反拙。”

第18屆肖邦大賽吸引超過500人報名參加,評審團挑出164人入圍預賽親自到波蘭演奏,最后只有87人獲選參加10月的正賽。

羅皓姿為大馬史上第二位入圍肖邦鋼琴大賽預賽的音樂家。

失望比賽落選 5年后再挑戰

“原本老師說我可能有機會,但最后沒看到名字真的很失望。”

預賽成績出爐,皓姿沒能晉級正賽,她略顯失落地說,演奏上有一些失誤,雖然不完全滿意,但仍覺得在這么大壓力下完成比賽已經過了自己那一關,也感謝所有教師、朋友和來自世界各地聽眾給予的鼓勵與支持。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那么大的比賽,如果5年后年齡還允許的話,當然想再試一次。”

每屆肖邦大賽的年齡限制略有不同,基本上是16至30歲,對一名鋼琴家來說能夠參加和入圍的機會或許一生只有一次。皓姿表示未來還想參加其他大型鋼琴比賽,像是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賽或到美國累積經驗。

撇開臺上的光鮮亮麗,臺下的皓姿很多時候也會挫敗、掙扎、矛盾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倫敦是一個競爭很大的城市,有時比賽失敗或落選都會傷心,也曾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這條路,因為好多人都在努力,沒人知道下一個機會輪到誰,比賽就只有一個獎。”

“經過反反復復跌倒的過程,還是覺得這條路是自己喜歡的。”多年來,皓姿慢慢學會如何處理負面情緒,透過音樂路上的跌宕起伏感悟內心成長和歷練,然后繼續往下一步努力。

羅皓姿的家人都是愛音樂之人,一直義無反顧地支持她追尋音樂夢。

疫期辦線上慈善演奏會

皓姿每年都會回國安排演出和分享會,與本地更年輕的鋼琴家交流和分享在國外學音樂的感受。她在臉書創建了“馬來西亞音樂朋友”(Malaysia Musical Friends)群組,為想進修音樂的學生解惑,同時鼓勵大家多聊古典樂和發表作品。

皓姿想過回國發展與本地音樂有更多跨界合作,但由于很多鋼琴比賽都在歐洲,自己還需跟著教師上課學習,決定暫留英國。

除了平日鋼琴授課,皓姿也熱衷于慈善演出。在英國,她時不時會在一些癌癥照顧中心或老人院舉辦小型慈善表演。

“記得有一名患有癡呆癥的老人之前是一名爵士鋼琴家,他幾乎不認得任何人,可是他聽到琴聲后就朝我走來,握著我的手說‘謝謝你’然后開始唱著熟悉的歌,當下真的很感動。”

疫情期間,皓姿也抽空為檳城圣尼可拉斯盲人之家舉行線上慈善募款音樂會。她的善良深受恩師黃仲林的影響,從小經常跟著教師出席各種慈善音樂會,知道可以透過音樂讓更多人感受到快樂。

羅皓姿每年都會安排回國演出和分享會,與本地更年輕的鋼琴家們交流;左一為大馬著名鋼琴家王正惠博士。

帶著古典樂游歷多國

2016年,皓姿邀請國外著名打擊手共同演出黃仲林老師的作品《遙聞雨林聲》,加入即興的現代鋼琴延伸演奏技法和人聲,帶給觀眾更趨近雨林中的聽覺效果。

“這首曲子很特別,像是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世界,觀眾都很喜歡,感覺真的到了熱帶雨林,進入一個不曾聽過的音樂文化當中。

“我覺得馬來西亞有很多這樣的作品,但可能還沒被發掘,若有機會我想跟更多人分享這類音樂,把不同的聲音帶來歐洲。”

皓姿帶著精湛琴技游歷各國,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法國、荷蘭等。

對皓姿來說,古典樂與歷史文化相連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想象中枯燥死板。她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和關注古典樂,細品其中韻味。

羅皓姿年僅12歲創作的“繁華的城市與靜謐的市郊”獲選YAMAHA亞太地區少年創作曲音樂會的馬來西亞代表作品。

羅皓姿自小跟著老師到處參加比賽和演奏會,左二為大馬一級鋼琴家黃仲林。

羅皓姿旅居英國教授鋼琴課,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去思考如何讓小朋友有快樂的音樂路程。

羅皓姿憑借精湛琴技,帶著古典樂音符游歷世界,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法國、荷蘭等國家。

首次參加就入圍世界肖邦賽

鋼琴比賽不只是彈音,還需花很多時間去理解琴曲背后的含義,再想辦法讓手指完美地詮釋。皓姿近2年把重心投注于肖邦曲目,每天練習4至6小時,偶爾累了才會彈其他音樂家的曲子。

“我從小聽的錄音都是贏過肖邦大賽的大師作品,收到入圍消息后真的很開心!這個機會非常難得。”7月22日,皓姿從倫敦飛往波蘭華沙踏上世界級的肖邦鋼琴大賽舞臺。

羅皓姿14歲遠赴德國深造,隨后飛往英國皇家音樂院進修鋼琴系表演藝術碩士。

肖邦賽等同奧運奧斯卡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是歷史最悠久的鋼琴比賽之一,1927年由波蘭鋼琴家茹拉夫萊夫創辦,每5年一度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國家愛樂廳舉辦,猶如鋼琴界的奧運會和古典音樂界的奧斯卡。

“如果闖進正賽將面對4輪演奏,每一場都要彈不同的曲子,包括肖邦的練習曲、古典樂、夜曲、波蘭舞曲和協奏曲等,都很考驗鋼琴家去深譯波蘭音樂的精髓。”

這個舞臺誕生了許多享譽國際的著名鋼琴家,如中國音樂家李云迪、陳薩和韓國鋼琴家趙成珍等人。我國史上首位著名鋼琴家王正惠博士在1995年成功入圍第13屆肖邦鋼琴大賽(預賽),如今暌違26年后再有大馬音樂家登臺演奏。

皓姿坦言,每一場比賽都在挑戰自己的內心是否夠強大,所以她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關于心理建設的書籍,最近則喜歡看《網球的內心游戲》,“雖然這本書寫的是網球,但我覺得彈琴跟體育很像,如果想太多可能會弄巧反拙。”

第18屆肖邦大賽吸引超過500人報名參加,評審團挑出164人入圍預賽親自到波蘭演奏,最后只有87人獲選參加10月的正賽。

羅皓姿為大馬史上第二位入圍肖邦鋼琴大賽預賽的音樂家。

失望比賽落選 5年后再挑戰

“原本老師說我可能有機會,但最后沒看到名字真的很失望。”

預賽成績出爐,皓姿沒能晉級正賽,她略顯失落地說,演奏上有一些失誤,雖然不完全滿意,但仍覺得在這么大壓力下完成比賽已經過了自己那一關,也感謝所有教師、朋友和來自世界各地聽眾給予的鼓勵與支持。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那么大的比賽,如果5年后年齡還允許的話,當然想再試一次。”

每屆肖邦大賽的年齡限制略有不同,基本上是16至30歲,對一名鋼琴家來說能夠參加和入圍的機會或許一生只有一次。皓姿表示未來還想參加其他大型鋼琴比賽,像是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賽或到美國累積經驗。

撇開臺上的光鮮亮麗,臺下的皓姿很多時候也會挫敗、掙扎、矛盾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倫敦是一個競爭很大的城市,有時比賽失敗或落選都會傷心,也曾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這條路,因為好多人都在努力,沒人知道下一個機會輪到誰,比賽就只有一個獎。”

“經過反反復復跌倒的過程,還是覺得這條路是自己喜歡的。”多年來,皓姿慢慢學會如何處理負面情緒,透過音樂路上的跌宕起伏感悟內心成長和歷練,然后繼續往下一步努力。

羅皓姿的家人都是愛音樂之人,一直義無反顧地支持她追尋音樂夢。

疫期辦線上慈善演奏會

皓姿每年都會回國安排演出和分享會,與本地更年輕的鋼琴家交流和分享在國外學音樂的感受。她在臉書創建了“馬來西亞音樂朋友”(Malaysia Musical Friends)群組,為想進修音樂的學生解惑,同時鼓勵大家多聊古典樂和發表作品。

皓姿想過回國發展與本地音樂有更多跨界合作,但由于很多鋼琴比賽都在歐洲,自己還需跟著教師上課學習,決定暫留英國。

除了平日鋼琴授課,皓姿也熱衷于慈善演出。在英國,她時不時會在一些癌癥照顧中心或老人院舉辦小型慈善表演。

“記得有一名患有癡呆癥的老人之前是一名爵士鋼琴家,他幾乎不認得任何人,可是他聽到琴聲后就朝我走來,握著我的手說‘謝謝你’然后開始唱著熟悉的歌,當下真的很感動。”

疫情期間,皓姿也抽空為檳城圣尼可拉斯盲人之家舉行線上慈善募款音樂會。她的善良深受恩師黃仲林的影響,從小經常跟著教師出席各種慈善音樂會,知道可以透過音樂讓更多人感受到快樂。

羅皓姿每年都會安排回國演出和分享會,與本地更年輕的鋼琴家們交流;左一為大馬著名鋼琴家王正惠博士。

帶著古典樂游歷多國

2016年,皓姿邀請國外著名打擊手共同演出黃仲林老師的作品《遙聞雨林聲》,加入即興的現代鋼琴延伸演奏技法和人聲,帶給觀眾更趨近雨林中的聽覺效果。

“這首曲子很特別,像是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世界,觀眾都很喜歡,感覺真的到了熱帶雨林,進入一個不曾聽過的音樂文化當中。

“我覺得馬來西亞有很多這樣的作品,但可能還沒被發掘,若有機會我想跟更多人分享這類音樂,把不同的聲音帶來歐洲。”

皓姿帶著精湛琴技游歷各國,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法國、荷蘭等。

對皓姿來說,古典樂與歷史文化相連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想象中枯燥死板。她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和關注古典樂,細品其中韻味。

羅皓姿年僅12歲創作的“繁華的城市與靜謐的市郊”獲選YAMAHA亞太地區少年創作曲音樂會的馬來西亞代表作品。

羅皓姿自小跟著老師到處參加比賽和演奏會,左二為大馬一級鋼琴家黃仲林。

羅皓姿旅居英國教授鋼琴課,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去思考如何讓小朋友有快樂的音樂路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