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兒女事業有成,七旬老夫妻留守深山土窯洞安享晚年,種地養雞,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陶淵明在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令無數人心馳神往。 攜手心愛的人遠離塵囂, 去一個與世無爭、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空氣清新的地方生活, 對於絕大多人來說, 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對於一些人卻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山西省晉南有座中條山它貫穿運城五六個縣市境內, 在永濟市被黃河阻斷, 這裡山高林密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歡隱居之地, 當地喜歡叫它南山, 采菊東籬悠然南山似乎就與他相關, 上個世紀山中還生活有農民, 近幾年大家生活越來越好, 山中村民都搬遷到了山下的新農村, 這裡便成了攝影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攝影師一行人在村子裡聽說了這樣一個消息, 半山上現在還隱居著一對老人, 他們家是個風水寶地, 5個孩子出了4個大學生和一個企業家,

現在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是個現實版的神仙福地。

按照村民的指引路線, 一行人踩著一條黃土山道, 穿行在山間密林間, 走過1000多米尋著雞鳴犬吠之聲來到老人的家, 2畝多大的山坡平臺就是他們的家, 院子裡建有一排瓦房,

靠山一面是2孔土窯洞, 竹林樹木圍成了院牆, 一條小黃犬不停地吠叫報警, 兩位老人家便走了出來, 看到我們一行人便熱情的邀請大家趕快進窯洞納涼休息, 親切的關懷讓人感覺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大爺姓「忽」他說是「忽然」的忽, 不是古月之胡,

因為這個姓氏很少, 很多人常常弄錯, 說完自己先笑了, 今年已經73歲, 聽說大家傳說他家是風水寶地樂得更是合不攏嘴, 隨後拉開了話題, 他說他家的出名就是因為孩子們都上了大學,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農村孩子上大學就是跳出農門的唯一途徑, 家裡出了4個大學生在當地引起轟動, 不但人出了名院子也出了名, 村民們都認為這裡是個風水寶地, 其實孩子升大學和院子沒有啥聯繫, 是他們勤奮好學的結果, 要說院子好只是環境好, 適合老年人養老而已。

說起了自家的5個孩子, 大爺的老伴接過了話題, 她說孩子是1兒4女, 提起上大學還有個遺憾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經濟條件都不好, 何況自家就有5個孩子, 人口多生活自然很困難, 幸虧老伴還有木工匠人的手藝, 才讓一家人勉強渡過難關, 好在孩子們個個都很懂事, 上學特別勤奮, 4個都順利地升到了大學, 唯獨3姑娘第一年大學聯考成績不如意, 性格要強的三姑娘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 沒有走複讀的路子,她覺得家裡經濟緊張不能再添負擔,隨後放棄了大學夢,回到家裡幫著我們幹活養家,讓弟弟姊妹們完成了大學學業,結婚成家後三姑娘和女婿走出了當地,靠著自己的聰明頭腦和勤勞在外省開飯店,辛苦打拼,10多年過去,她也創出了自己的事業,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生活,有了洋房豪車,現在回家開的是50多萬元(約合新臺幣210萬多)的林肯車。

老人說現在4個孩子都在外工作,端的鐵飯碗,沒有上大學的三姑娘最有出息,賺的錢最多,有豪車洋房,遺憾事也成了滿意事,家裡孩子個個有出息,都是他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前幾年孩子們商量著要把他們老兩口接到城市裡生活,他們住了幾天感覺不太習慣,就鬧著回了老家,農民生活在農村很自由,沒有城市的喧囂,再說了人老了都喜歡靜,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老家,特別是這山林人家,空氣新鮮,環境自然優美,特別是自家的老窯洞冬暖夏涼又接地氣,是個天然的養老院。

說起現在的養老生活老人很滿意,他們說孩子們都很孝順,給的零花錢都花不完,現在他們身體健康還種著幾畝山地當做鍛煉身體,家裡養著幾十隻土雞,常年吃著土雞蛋,門外是個小菜園,新鮮蔬菜吃不完,睡在自己喜歡的窯洞裡,一年四季恒溫,現在社會好,國家對農村老人很照顧,還有養老金,小日子過得賽神仙。

「忽」大爺說從爺爺哪輩起在這裡打下第一孔土窯洞,在此安了家,生活過4代人,到了父親手裡又擴建了一孔窯洞,自己的手裡建起了一排三間大瓦房,孩子們走出去後瓦房也就沒人住了,他和老伴住慣了窯洞便一直在這邊,現在的瓦房裡邊裝潢一新成了孩子們回家休息的地方。我們在瓦房的屋簷下看到了電子監控設備,老人說這是孩子們特意安裝的,就是個千里眼,他們常年在外對自己不放心,所以安裝下來能常常看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孩子們把啥都想到了,窯洞裡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電視機,電冰箱,電腦,電磁爐和煤氣灶,家裡還買有電動車,看著住在山裡,其實和城市設施一樣。

大爺年輕的時候不但種地是行家裡手,還是個木工匠人,做著一手漂亮的木工活,現在年紀大了只種一畝三分地活動身體,偶爾做點木工活也是打發時間,他說自己還有喜歡書畫的愛好,另一孔窯洞就是他的書房,閒暇時間在裡邊寫寫畫畫打發時間,自娛自樂,心情舒暢。老伴一輩子賢慧持家,手腳不停,做家務是她最大的愛好,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大爺家的院子很大,可是幾乎很難看到黃土地面,除了一條小路和窯洞前的一小片地方,其它都是樹木,9棵老香椿樹下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香椿小苗,天空罩滿綠蔭,地面長滿綠葉,就像一個香椿園,他解釋說老香椿樹下生長出來的小苗都是自然生長,按照農村人的舊習慣應當清除,可是當地近些年發展香椿產業,這些個小苗是可以賣錢的,是大自然饋贈給自家的發財之路,所以就留了下來,每年還能賣幾千元錢呢,看來院子真還是個風水寶地哦。

兩位老人住在遠離新農村的1裡之外,可是幹部們沒有忘記他們,並非真正生活在世外,大爺說現在家裡通著水電,也有電視電話信號,大門外另一側還有一條稍寬的道路是可以走車的,門前村子裡還特意給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到了晚上燈光下竹影婆娑,樹影搖曳,這裡又是另外一種景象,有點人間仙境的感覺。

走出大爺家看到的是山中一塊田地,老人在這裡種著蔬菜,一條鐵絲上晾曬著被褥,一排木棍搭建成了架子,上邊放著他從山上採集的中藥材,大爺告訴我們要說他家是風水寶地其實還真是,除了居住環境好,其次大山裡到處都是寶,只要你勤勞,一年四季都有發財門路,特別是到了秋季,景色更美,收穫的果實更多,人生也如此,只要肯奮鬥哪裡都是發財地,都是幸福地,處處都是風水寶地。

沒有走複讀的路子,她覺得家裡經濟緊張不能再添負擔,隨後放棄了大學夢,回到家裡幫著我們幹活養家,讓弟弟姊妹們完成了大學學業,結婚成家後三姑娘和女婿走出了當地,靠著自己的聰明頭腦和勤勞在外省開飯店,辛苦打拼,10多年過去,她也創出了自己的事業,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生活,有了洋房豪車,現在回家開的是50多萬元(約合新臺幣210萬多)的林肯車。

老人說現在4個孩子都在外工作,端的鐵飯碗,沒有上大學的三姑娘最有出息,賺的錢最多,有豪車洋房,遺憾事也成了滿意事,家裡孩子個個有出息,都是他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前幾年孩子們商量著要把他們老兩口接到城市裡生活,他們住了幾天感覺不太習慣,就鬧著回了老家,農民生活在農村很自由,沒有城市的喧囂,再說了人老了都喜歡靜,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老家,特別是這山林人家,空氣新鮮,環境自然優美,特別是自家的老窯洞冬暖夏涼又接地氣,是個天然的養老院。

說起現在的養老生活老人很滿意,他們說孩子們都很孝順,給的零花錢都花不完,現在他們身體健康還種著幾畝山地當做鍛煉身體,家裡養著幾十隻土雞,常年吃著土雞蛋,門外是個小菜園,新鮮蔬菜吃不完,睡在自己喜歡的窯洞裡,一年四季恒溫,現在社會好,國家對農村老人很照顧,還有養老金,小日子過得賽神仙。

「忽」大爺說從爺爺哪輩起在這裡打下第一孔土窯洞,在此安了家,生活過4代人,到了父親手裡又擴建了一孔窯洞,自己的手裡建起了一排三間大瓦房,孩子們走出去後瓦房也就沒人住了,他和老伴住慣了窯洞便一直在這邊,現在的瓦房裡邊裝潢一新成了孩子們回家休息的地方。我們在瓦房的屋簷下看到了電子監控設備,老人說這是孩子們特意安裝的,就是個千里眼,他們常年在外對自己不放心,所以安裝下來能常常看到自己的生活狀態,孩子們把啥都想到了,窯洞裡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電視機,電冰箱,電腦,電磁爐和煤氣灶,家裡還買有電動車,看著住在山裡,其實和城市設施一樣。

大爺年輕的時候不但種地是行家裡手,還是個木工匠人,做著一手漂亮的木工活,現在年紀大了只種一畝三分地活動身體,偶爾做點木工活也是打發時間,他說自己還有喜歡書畫的愛好,另一孔窯洞就是他的書房,閒暇時間在裡邊寫寫畫畫打發時間,自娛自樂,心情舒暢。老伴一輩子賢慧持家,手腳不停,做家務是她最大的愛好,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大爺家的院子很大,可是幾乎很難看到黃土地面,除了一條小路和窯洞前的一小片地方,其它都是樹木,9棵老香椿樹下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香椿小苗,天空罩滿綠蔭,地面長滿綠葉,就像一個香椿園,他解釋說老香椿樹下生長出來的小苗都是自然生長,按照農村人的舊習慣應當清除,可是當地近些年發展香椿產業,這些個小苗是可以賣錢的,是大自然饋贈給自家的發財之路,所以就留了下來,每年還能賣幾千元錢呢,看來院子真還是個風水寶地哦。

兩位老人住在遠離新農村的1裡之外,可是幹部們沒有忘記他們,並非真正生活在世外,大爺說現在家裡通著水電,也有電視電話信號,大門外另一側還有一條稍寬的道路是可以走車的,門前村子裡還特意給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到了晚上燈光下竹影婆娑,樹影搖曳,這裡又是另外一種景象,有點人間仙境的感覺。

走出大爺家看到的是山中一塊田地,老人在這裡種著蔬菜,一條鐵絲上晾曬著被褥,一排木棍搭建成了架子,上邊放著他從山上採集的中藥材,大爺告訴我們要說他家是風水寶地其實還真是,除了居住環境好,其次大山裡到處都是寶,只要你勤勞,一年四季都有發財門路,特別是到了秋季,景色更美,收穫的果實更多,人生也如此,只要肯奮鬥哪裡都是發財地,都是幸福地,處處都是風水寶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