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冪疑被公公「挑撥」母女關係:隔代育兒,最怕的就是這一點!

前兩天, 楊冪因為公公劉丹一句話上熱搜了!

接受媒體採訪時, 公公表示, 因為疫情, 楊冪和女兒小糯米一年沒見面了。

如果談話至此, 其實也沒什麼, 陳述事實而已。

但老爺子接下來幾句話就頗為微妙了:「但沒聽過孫女說想媽媽, 也不清楚兩人是否有視訊通話。 」

話裡話外, 都是楊冪母女倆關係並不好的意思。 而自己和孩子就很親了, 知道她學網球, 愛畫畫, 「全屋都是她的畫」。

劉丹對楊冪不滿, 這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他這樣對媒體說話, 就很容易讓人察覺到「挑撥」的意味。

歸根結底, 就是想證明, 孫女和自己更親罷了。 如果他和楊冪是兩個陣營, 那孩子一定會站在自己這邊。

其實作為一個爺爺, 劉丹這種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太常見了。

經常聽寶媽吐槽, 家裡的老人總是跟孩子說自己壞話。

比如離開孩子一段時間或者要去上班的時候, 總是跟孩子開玩笑說「你看你媽媽不要你了」。

要不就是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跟孩子說「壞媽媽」, 讓孩子覺得管教等於壞, 而自己是那個好人。

也經常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媽媽的求助。

無奈又無助。

01

為什麼有的老人,

總是想「挑撥」母子關係呢?

一部分是老人的恐懼心理。

「死亡焦慮」,

是每個老年人都有的情緒。 生命近乎結尾, 一切好像都成了定局, 他們內心總是輕易受到死亡的威脅, 對死亡格外焦慮。 而小孩子, 對於他們來說, 像是一種希望。

他們是新生, 有著無限可能, 有希望彌補自己的遺憾, 也能重燃老人對家庭未來的希望。 所以他們無比渴求抓住孩子, 緩解自己的焦慮。

同時, 伴隨著體力、能力等的退卻, 老人漸漸失去了家庭的話語權。 他們悲哀地發現, 自己不再被別人需要, 也不再被別人重視。

而孩子對大人天然的依賴和信任, 能讓他們重燃信心, 確認自己被需要, 這也從另一方面緩解了他們的死亡焦慮。

因此, 對於孩子和媽媽的親近, 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恐懼, 害怕孩子不再需要自己。 「挑撥」母子關係, 就是想讓孩子和自己更親近, 更依賴自己。

還有就是家庭矛盾引發的攻擊心理。

孩子總會輕易被拉進大人之間撕扯中。 很多老人因為對媽媽不滿, 而把孩子當作工具。

表面上他們特別疼愛孩子, 但最根源的目的, 是把孩子對自己的親近當作武器,

攻擊媽媽。

他們特別享受孩子對自己的偏愛, 孩子每一次的「要奶奶」或者「要爺爺」都讓他們內心無比滿足, 而媽媽的失落也讓他們更能體會那種「勝利」感。

媽媽成為假想敵, 「挑撥」孩子和母親的關係就是為了讓孩子站在自己的陣營。

他們每一次開玩笑似的「媽媽不要你了」, 無非是給孩子製造「只有自己和他最親」的假像, 讓孩子對媽媽產生疏離感。

02

可這樣,真的會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嗎?

未必!

1、母嬰連接是天生的,在一個孩子面前否定媽媽,是對他內心秩序的挑戰。

精神學家溫尼科特認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嬰兒這種東西的,只有母嬰關係。你看到一個嬰兒的時候,同時也看到了他背後的母親。

嬰兒是靠著母親活下來的。一個孩子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基礎,是與母親的依戀關係。幼兒時期,母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與這個世界聯結的紐帶,象徵著整個世界的規則。

正如《親密育兒》中所寫道的,媽媽的作用無人能替,從遠古到現在,從動物到人類。

當一個孩子察覺到母親被攻擊,他會投射為對自己的攻擊,所以會在潛意識裡抵抗。

前幾天一個爸爸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只見小孩子氣鼓鼓,握緊小拳頭就要打爸爸。

孩子保護媽媽是本能,生理是,心理更是。

2、孩子對母親的傷害,未來會變成對挑撥者更強烈的恨。

孩子因為天生的自卑感,所以急切需要大人的認同。有的孩子會為了討眼前大人的開心,得到認同,故意表現出對母親的敵意。

就像黃奕的女兒,為了討爸爸的開心,故意說媽媽的不好。

但隨著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判斷後,很容易對自己以前傷害媽媽的行為感到愧疚。越是自責,越是心疼媽媽,也越是憎恨當初引導他的大人。

知乎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小時候不懂事,總是聽奶奶說自己媽媽這不好那不好,導致自己很反感媽媽。越長大越認清媽媽的好,也越來越厭惡奶奶。

在孩子面前帶有偏見的指責,也許能得到孩子一時的偏愛,但卻是用未來的厭惡換的。

在孩子面前說一個媽媽壞話,真的蠢!

03

而對於媽媽,當發現有人在孩子面前說自己的不好,一定要及時止損。

1、直接表態,確定界限

就算是以開玩笑的語氣,也要明確反駁。或許有的人並沒有這種意思,只是習慣性開玩笑。可是只要你不提醒,那麼他們就以為這樣做沒有錯。

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別人這樣對孩子說話,明確界限,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底線。

不想處理地太難看,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回懟。比如對方說「壞媽媽」,你可以開玩笑對孩子說「壞XX」,這樣可以委婉向對方傳達你的不開心,對方下次便會注意。

2、保護孩子,做好溝通

如果瞭解到別人在孩子面前說了自己不好,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解釋清楚。

當然,也不用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好,讓孩子自己理解就好。

如果是挑撥,總是說「媽媽不要你」了這類話,一定要及時糾正。反復向孩子確定自己對他的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便不會輕易相信對方。

對一個孩子說媽媽的壞話,孩子也會受傷害。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時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一段獨特的、真正的、不可再現的生活。

它是孩子最寶貴的階段,決定他以什麼樣的姿態走人生的路。

02

可這樣,真的會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嗎?

未必!

1、母嬰連接是天生的,在一個孩子面前否定媽媽,是對他內心秩序的挑戰。

精神學家溫尼科特認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嬰兒這種東西的,只有母嬰關係。你看到一個嬰兒的時候,同時也看到了他背後的母親。

嬰兒是靠著母親活下來的。一個孩子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基礎,是與母親的依戀關係。幼兒時期,母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與這個世界聯結的紐帶,象徵著整個世界的規則。

正如《親密育兒》中所寫道的,媽媽的作用無人能替,從遠古到現在,從動物到人類。

當一個孩子察覺到母親被攻擊,他會投射為對自己的攻擊,所以會在潛意識裡抵抗。

前幾天一個爸爸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只見小孩子氣鼓鼓,握緊小拳頭就要打爸爸。

孩子保護媽媽是本能,生理是,心理更是。

2、孩子對母親的傷害,未來會變成對挑撥者更強烈的恨。

孩子因為天生的自卑感,所以急切需要大人的認同。有的孩子會為了討眼前大人的開心,得到認同,故意表現出對母親的敵意。

就像黃奕的女兒,為了討爸爸的開心,故意說媽媽的不好。

但隨著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判斷後,很容易對自己以前傷害媽媽的行為感到愧疚。越是自責,越是心疼媽媽,也越是憎恨當初引導他的大人。

知乎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小時候不懂事,總是聽奶奶說自己媽媽這不好那不好,導致自己很反感媽媽。越長大越認清媽媽的好,也越來越厭惡奶奶。

在孩子面前帶有偏見的指責,也許能得到孩子一時的偏愛,但卻是用未來的厭惡換的。

在孩子面前說一個媽媽壞話,真的蠢!

03

而對於媽媽,當發現有人在孩子面前說自己的不好,一定要及時止損。

1、直接表態,確定界限

就算是以開玩笑的語氣,也要明確反駁。或許有的人並沒有這種意思,只是習慣性開玩笑。可是只要你不提醒,那麼他們就以為這樣做沒有錯。

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不喜歡別人這樣對孩子說話,明確界限,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底線。

不想處理地太難看,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回懟。比如對方說「壞媽媽」,你可以開玩笑對孩子說「壞XX」,這樣可以委婉向對方傳達你的不開心,對方下次便會注意。

2、保護孩子,做好溝通

如果瞭解到別人在孩子面前說了自己不好,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解釋清楚。

當然,也不用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好,讓孩子自己理解就好。

如果是挑撥,總是說「媽媽不要你」了這類話,一定要及時糾正。反復向孩子確定自己對他的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便不會輕易相信對方。

對一個孩子說媽媽的壞話,孩子也會受傷害。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時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一段獨特的、真正的、不可再現的生活。

它是孩子最寶貴的階段,決定他以什麼樣的姿態走人生的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