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地球比想象的更危險?巨大火球照亮挪威上空,專家:軌跡不同尋常

據2021年7月26日的報導, 在挪威的夜空中出現了一個從天而降的熊熊火球, 這個熊熊火球在天空中飛過時發出巨大的聲響, 還照亮了夜空。 這一個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2021年7月25日淩晨1點左右。 雖然它出現時是在深夜, 沒有太多目擊者看到這一個對外物體墜落的過程, 但是有一些網路攝像機還是可以拍攝到這個對外物體從天而降的畫面。

根據部分目擊者稱, 當時這一個火球墜落的過程中, 發出的聲響是巨大的, 還有目擊者表示感受到了這一個火球墜落時產生的衝擊波。 挪威地震臺陣還將這個火球墜落引發的空氣震動記錄為地震事件。

從拍攝到的畫面, 我們可以看得到這個火球墜落時, 原本漆黑的夜空暫態如白晝那般明亮, 火球看起來就像一個太陽。 根據觀測的資料, 「挪威流星網路」稱這個火球的重量可能至少達到10公斤, 墜落時的速度約為每秒16.3公里。

這個速度是相當快的, 我們發射環繞地球飛行的飛船、衛星的速度需要達到或者超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才不會掉下來, 第一宇宙速度為7.9公里每秒, 發射探測器、飛船前往火星這些星球需要達到地球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 火球達到16.3公里每秒的速度, 幾乎與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每秒)相當, 也就是和最遠飛行器旅行者1號差不多。

「挪威流星網路」的發言人施泰納爾·米茨科根認為這個火球實際的重量可能達到幾百公斤, 但預計只有一部分殘骸降落到地面。 畢竟這些火球在墜落地球的過程中會劇烈燃燒起來, 由於受熱不均可能會出現分解等情況, 有一部分可能會直接在大氣中燃燒殆盡,

能夠到達地面的碎片其實所剩無幾了。

火球一般是什麼?

雖然很多朋友可能都沒親眼看到過熊熊火球從天而降的過程, 但是可以想象到在漆黑的夜空中突然有一個燃燒的物體從天空中掉下來, 還發出巨大的聲響, 那個場面確實是很讓人感到震撼的。

這些火球一般是什麼呢?

這一次出現在挪威地區的熊熊火球是一顆尺寸比較大的隕石墜落地球, 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起來的。 施泰納爾·米茨科根認為這一顆隕石坑內來自太陽系的內部, 而不是來自木星與太陽系之間的小行星帶, 與來自小行星帶的小碎片相比, 它的軌道不同尋常。

除了來自隕石的情況外, 火球的成因還有很多, 因為在地球軌道上有無數小碎片環繞地球飛行, 有一些碎片是天然物體, 如流星體、隕石、小行星碎片、彗星碎片等, 還有一些碎片是人造物體, 如火箭殘骸、衛星殘骸等。

當這些小碎片高速墜落地球大氣層時, 就會在大氣中劇烈燃燒, 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流星其實就是這些小碎片墜落產生的, 由於大多數小碎片的尺寸都很小, 所以這些小碎片一般以流星的方式劃破天際, 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只有少部分尺寸相對較大的碎片才有可能會墜落到地面。

地球比想象的更危險?

看到從天而降的火球,這個火球甚至還有可能已經掉落到挪威的林區內,難道地球不安全了,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危險?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很多次對外物體撞擊地球的情況,當那些尺寸較大的小行星、彗星以較快的速度撞擊地球時,就可能會給地面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劇烈的撞擊,將包括恐龍在內的無數生物從地球上抹去。不過,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很少見的,因為這麼大尺寸的小行星並不是很多,而且,在浩瀚宇宙中,一顆小行星想與地球相遇、相撞的幾率其實是非常低的。在過去這麼長時間內,我們人類也沒有遭遇到小行星的重創,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太擔心這些小碎片的威脅。

由於這些小碎片的內部一般會含有水冰物質或者其他的揮發性物質,所以當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在大氣中劇烈摩擦產生達到1000℃以上的高溫,這些小碎片內的水冰物質、揮發性物質就會迅速氣化,發生解體。當這些小碎片在空中不斷解體,對地面的破壞力其實也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雖然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非常低,但是小行星的威脅確實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哪怕只有一顆小行星有可能撞擊地球,都可能會給我們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威脅。所以,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也在研究如何應對這些小行星帶來的潛在威脅,有一些科學家提出抗議通過核爆、動能撞擊、鐳射燒蝕、離子束牽引、引力拖曳、質量驅動等方式來破壞這些小行星的結構或偏轉小行星的軌道。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我們人類應對小行星的技術會更加成熟,可以將這些小行星的潛在威脅降到最低。

地球比想象的更危險?

看到從天而降的火球,這個火球甚至還有可能已經掉落到挪威的林區內,難道地球不安全了,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危險?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很多次對外物體撞擊地球的情況,當那些尺寸較大的小行星、彗星以較快的速度撞擊地球時,就可能會給地面造成嚴重的破壞。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到10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劇烈的撞擊,將包括恐龍在內的無數生物從地球上抹去。不過,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很少見的,因為這麼大尺寸的小行星並不是很多,而且,在浩瀚宇宙中,一顆小行星想與地球相遇、相撞的幾率其實是非常低的。在過去這麼長時間內,我們人類也沒有遭遇到小行星的重創,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太擔心這些小碎片的威脅。

由於這些小碎片的內部一般會含有水冰物質或者其他的揮發性物質,所以當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在大氣中劇烈摩擦產生達到1000℃以上的高溫,這些小碎片內的水冰物質、揮發性物質就會迅速氣化,發生解體。當這些小碎片在空中不斷解體,對地面的破壞力其實也會出現明顯的下降。

雖然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非常低,但是小行星的威脅確實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哪怕只有一顆小行星有可能撞擊地球,都可能會給我們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威脅。所以,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也在研究如何應對這些小行星帶來的潛在威脅,有一些科學家提出抗議通過核爆、動能撞擊、鐳射燒蝕、離子束牽引、引力拖曳、質量驅動等方式來破壞這些小行星的結構或偏轉小行星的軌道。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我們人類應對小行星的技術會更加成熟,可以將這些小行星的潛在威脅降到最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