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歲半的孩子執拗且愛發脾氣?這是建立規則的好機會,家長要及時抓住

寶寶1歲半, 還沒到「可怕的2歲」, 似乎提前進入叛逆期了, 活潑好動、不滿意就鬧騰, 特別有個性有主張。 除了我上一篇寫過的「黏媽媽」, 脾氣「拗」也是寶寶在這個時期一個顯著特徵。

一、孩子發脾氣通常會是這幾個方面

1.當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

剛剛出生的小寶寶也是有小脾氣的, 媽媽產後一時間還來不及分泌更多的母乳時, 寶寶躺在媽媽的懷裡使勁地吸, 吸不到也會煩躁鬧騰, 吸累了想睡覺但又餓時就會哇哇地哭起來了。 小寶寶因為餓, 自己身體做出反應, 這就是寶寶的表達!

2.家長不理解孩子

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 是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 做錯事本應是孩子的不對, 父母在沒找出孩子做錯事的原因前提, 只顧著指責孩子的錯誤, 只會讓孩子感到無助, 陷入了自我內疚和難受。 如果父母喋喋不休, 孩子一旦被激怒, 反抗力會更強。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我們可以採用冷處理的方法, 對孩子不予理睬, 等到孩子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以後, 再和孩子好好聊聊他的做法有哪些地方不太對。

3.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妥

現在的孩子, 家人都捧在手心裡, 生怕摔壞了, 有些家長都是以溺愛的方式來對孩子好。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努力地去滿足, 那麼, 一旦有滿足不了的情況, 孩子可能就會接受不了, 發脾氣必定是固然的。 還有一種是父母雙方的教育方法沒有達到統一, 像爸爸家裡的頂樑柱, 經濟上全靠爸爸工作來支撐, 媽媽只能待在家裡相夫教子, 沒有獨立的經濟, 要是爸爸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 通常媽媽在家地位比較低, 孩子對軟弱的一方容易發脾氣。

我們要幫助孩子克服發脾氣的壞毛病, 減少和避免孩子容易發脾氣的機會, 要防患於未然, 首先家長的溝通和做法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家長必須耐住性子, 循序漸進, 幫助孩子改掉發脾氣的不良習慣。

二、孩子脾氣大執拗, 可能和「高敏感」有關

1.「高敏感」的來源

「高敏感」這個詞是由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提出的, 指的是天生具有敏銳感覺的一類人。 研究發現, 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孩子天生性格高度敏感, 大腦內部處理感知資訊的神經系統與普通人大不相同, 幾乎所有的感覺都會被放大。

這些孩子天生具有敏銳感覺, 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導致情緒反應差別大, 在別人看起來就會覺得孩子特別不聽話、難以溝通。 其實這些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故意調皮搗蛋, 主要是源于這類天生具有的高敏感氣質。

2.脾氣大執拗的表現

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意識和自我認知,「獨立」願望是比較強烈的。要自己做一些事情,萌生了自我意識,對於家長大人們包辦代替的事情開始感到反感,有了「反抗」大人的意識,想嘗試著自己能夠獨立地解決一些事情。加上高敏感的孩子一般表現為對認定的事情持有非常肯定的態度。也許事情在某種程度上不止有一個答案,但他們會堅持不放棄,如果你和他們溝通稍微有點出入,高敏感的孩子是相信自己的想法。

脾氣大執拗是高敏感孩子性格的表現之一,除了脾氣不太好之外,高敏感的孩子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家長能善於和這類孩子溝通,慢慢發現他們有更多的特點,他們總是給人帶來一些驚喜。

對媽媽而言,最好能夠做到以下兩點:

❶ 繼續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媽媽可以不接納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若踢打自己,媽媽需堅定地制止孩子的行為,但需要用溫和的眼神、態度及言語告訴孩子,媽媽接納了他的情緒。媽媽對於孩子情感上的這種包容,會促進孩子情緒的穩定發展、心理上的成熟,並推動孩子走向進一步的獨立。可以說,這個階段,媽媽對於孩子情感上的接納,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❷ 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讀故事、用玩偶過家家、或者只是玩水、沙子、泥巴,再或者,鼓勵孩子去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孩子在媽媽的支持中獲得了足夠的心靈滋養,在媽媽的陪伴下找到了媽媽之外的替代品,並從整個探索中獲得自主性、以及成就感,那麼他們就會逐漸從上述我們論及的、自我發展的矛盾中走出來,從那麼多的挫敗感中走出來。

而對爸爸而言,最好能做到以下兩點:

❶ 不要為「孩子在媽媽面前脾氣大,在自己面前乖」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去指責孩子媽媽。爸爸要做的,是為媽媽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援。如果爸爸和孩子同時指責自己,很可能會讓心力交瘁的媽媽陷入巨大的困擾之中。爸爸需要多陪孩子玩耍,這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影響。

❷ 更多地承擔給孩子立規矩的責任,而不是全權把教養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一個既當爹又當媽的母親,更可能與孩子發生衝突。爸爸給孩子立規矩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多陪伴孩子做遊戲。

總的來說,當一歲半的孩子發脾氣,我們就是要「以靜制動」,我們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就越能讓孩子有效的減少發脾氣的次數。

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意識和自我認知,「獨立」願望是比較強烈的。要自己做一些事情,萌生了自我意識,對於家長大人們包辦代替的事情開始感到反感,有了「反抗」大人的意識,想嘗試著自己能夠獨立地解決一些事情。加上高敏感的孩子一般表現為對認定的事情持有非常肯定的態度。也許事情在某種程度上不止有一個答案,但他們會堅持不放棄,如果你和他們溝通稍微有點出入,高敏感的孩子是相信自己的想法。

脾氣大執拗是高敏感孩子性格的表現之一,除了脾氣不太好之外,高敏感的孩子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家長能善於和這類孩子溝通,慢慢發現他們有更多的特點,他們總是給人帶來一些驚喜。

對媽媽而言,最好能夠做到以下兩點:

❶ 繼續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媽媽可以不接納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若踢打自己,媽媽需堅定地制止孩子的行為,但需要用溫和的眼神、態度及言語告訴孩子,媽媽接納了他的情緒。媽媽對於孩子情感上的這種包容,會促進孩子情緒的穩定發展、心理上的成熟,並推動孩子走向進一步的獨立。可以說,這個階段,媽媽對於孩子情感上的接納,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❷ 陪伴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讀故事、用玩偶過家家、或者只是玩水、沙子、泥巴,再或者,鼓勵孩子去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孩子在媽媽的支持中獲得了足夠的心靈滋養,在媽媽的陪伴下找到了媽媽之外的替代品,並從整個探索中獲得自主性、以及成就感,那麼他們就會逐漸從上述我們論及的、自我發展的矛盾中走出來,從那麼多的挫敗感中走出來。

而對爸爸而言,最好能做到以下兩點:

❶ 不要為「孩子在媽媽面前脾氣大,在自己面前乖」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去指責孩子媽媽。爸爸要做的,是為媽媽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援。如果爸爸和孩子同時指責自己,很可能會讓心力交瘁的媽媽陷入巨大的困擾之中。爸爸需要多陪孩子玩耍,這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影響。

❷ 更多地承擔給孩子立規矩的責任,而不是全權把教養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一個既當爹又當媽的母親,更可能與孩子發生衝突。爸爸給孩子立規矩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多陪伴孩子做遊戲。

總的來說,當一歲半的孩子發脾氣,我們就是要「以靜制動」,我們越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就越能讓孩子有效的減少發脾氣的次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