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無奈的喀秋莎」俄羅斯不得以國家名義參賽,細數與東京奧運會的5件事:每件都挺尷尬

這篇國際評論來分析東京奧運會上俄羅斯代表團的一些尷尬處境。

7月23日奧運會開幕式入場儀式上, 不少人注意到沒有俄羅斯代表團, 只有一個俄羅斯奧會代表團。 這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慮——是因為西方人施壓, 不讓俄羅斯參賽?

這就要從一個尬尷的決定說起。

俄羅斯做了什麼, 整個國家都禁止參加奧運會?

2020年12月17日, 瑞士洛桑的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判孫楊禁賽的那個法庭), 將此前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起訴孫楊的那個組織)對俄羅斯的禁賽期由4年縮短為2年。 這意味著他們仍無法參加明年的東京奧運會。

我們經常聽說某一個運動員被禁賽。 偶爾也會聽說某一隻運動隊被禁賽——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女子舉重3名奪金運動員使用了生長素釋放肽-2(一種促進肌肉生長的激素)和西布曲明(一種食欲抑制劑, 用於賽前減重), 舉重隊被整體禁賽1年, 錯過了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 讓人不禁產生疑惑, 俄羅斯人究竟幹了什麼, 整個國家都被禁賽?

2013年, 俄羅斯女子800米運動員尤利婭·斯捷潘諾娃被查出使用了促紅細胞生成素(一種能夠增加血液中紅細胞數量的藥物, 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是氧的載體, 紅細胞多了, 就能給肌肉提供更多氧, 用於有氧代謝), 遭禁賽2年。 被禁賽後, 她和丈夫一起移民美國。 她的丈夫斯捷潘諾夫, 此前就職於莫斯科的反興奮劑機構。

2014年索契冬奧會, 砸下510億美元的俄羅斯席捲13金11銀9銅, 高居金牌榜首位, 風光無限。 移民美國的夫妻二人卻不甘寂寞, 將自己掌握的俄羅斯田徑隊系統使用興奮劑的內幕, 和大量錄音、證據, 交給了一家德國電視臺。

此後, 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開始系統調查此事。 2015年11月, 認定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主任格裡高利·羅琴科夫是幕後推手。 羅琴科夫此前因為在索契冬奧會上的「出色」表現, 被普丁總統授予代表國家最高榮譽的友誼勳章。 此時, 他只得被迫辭職。 辭職後的老羅仍然覺得背後發涼, 咖啡的味道也變了, 什麼退休金、封口費都不要了, 腳底抹油遛到美國。

事實證明, 老羅是明智的。 2016年2月, 他的上級領導、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主席維亞切斯拉夫·希聶瓦猝死。 11天后, 老羅的另一位好友、俄羅斯反興奮劑中心主任尼基塔·卡瑪耶夫死亡, 死因是滑雪運動後的心臟驟停。

老羅並不打算把他知道的事帶進棺材。 一看這架勢, 同年5月, 徹底公開了自己在莫斯科工作的全部細節。

運動員的尿樣被採集後, 會分為A、B兩瓶, 用特殊裝置封裝。 A瓶送去化驗, 當發現禁藥後, 運動員有權要求開驗B瓶證明自己的清白。

戰鬥的民族怎會向一隻瓶子屈服?他們研發了一套把瓶子打開,又不留痕跡的做法。

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戒備森嚴,每個出入口都有攝像頭24小時記錄。125房間用於儲藏運動員的B瓶尿樣。他們把隔壁124房間設置成雜物間,再在兩個房間中間的牆上掏一個洞,用櫃子擋住。深夜,有人會裝扮成水管維修工,進入124房間,把指定的B瓶尿瓶打開,倒掉問題尿,換成乾淨尿。運動員自己需要做的,是記下自己瓶子的編號即可——瓶子上沒有名字,只有一個7位數編號。

從2011年到2015年,共有 1166份俄羅斯運動員的尿樣被掉包。這導致現行的反興奮劑手段在俄羅斯徹底崩塌——這種行為,的確比砸毀一個尿瓶更嚴重。

面對壓力,俄羅斯也對此展開了獨立調查。調查發現,其實是老羅私自向一些運動員提供了禁藥,並收取報酬。污蔑俄羅斯反興奮劑系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普丁在接受採訪時稱:「那只是一個聲名狼藉的人」,其言論不值得相信。再沒人提他獲得友誼勳章的事兒了。隨後,法院判決老羅需服刑4年——等他一回俄羅斯,就立即逮捕並執行。

所以簡單來說從幾年前俄羅斯的索契冬奧會上爆出了興奮劑事件開始,後來隨著國際調查的深入,發現俄羅斯一些部門在系統性地給運動員服用興奮劑,這就不是個人行為了,而上升到政府層面的國家行為了。因此國際反興奮劑組織對他們做出了處罰,禁止俄羅斯以國家的名義組織參加今後2年的國際賽事,包括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卡達世界盃等。

但是一個國家政府的問題,讓作為老百姓的運動員去承擔痛苦的責任,這是不應該的。所以國際組織開了個口子——

允許俄羅斯運動員參賽,但是賽場不能出現俄羅斯國旗和俄羅斯國歌等標誌。

不能以國家名義參賽的俄羅斯代表隊

所以在兩天前的2021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俄羅斯代表隊排在第77位入場,俄羅斯運動員們以俄羅斯奧會身份入場了。兩位旗手分別是米哈伊洛夫(男子排球運動員)和維利卡婭(女子擊劍運動員)。(廣播解說還特意解釋了一番原因真是相當尷尬啊)

不過俄羅斯代表隊的入場比較特殊,沒有國旗也沒有國歌,而是以俄羅斯奧會會旗代替國旗,《第一鋼琴協奏曲》代替國歌。

俄羅斯代表團表示不能用國歌,用喀秋莎代替總行吧,但是結果是遭到無情拒絕。

國際奧會表示,喀秋莎是愛國主義歌曲不能用,最終《第一鋼琴協奏曲》成為了獲獎和入場時的音樂。

也就是說,比如在之後幾天的東京奧運會上俄羅斯運動員得了金牌,奏國歌的環節用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來取代國歌演奏。這是不是很尷尬的一件事?但是依小編看俄羅斯可能都已經習慣了

俄羅斯運動員使用的名稱為ROC,這是俄羅斯奧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的英文縮寫。國際奧會規定,奧運賽場、奧運村等公共場所使用的俄羅斯運動員名稱只能是ROC,而不是「俄羅斯奧會」全稱。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曾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名義參賽。

俄羅斯代表團旗幟則基本就是俄羅斯奧會會徽圖案,上面是代表俄羅斯國旗色的白、藍、紅三色火焰,下方是奧運五環,旗幟底色是白色,不過旗幟上不得有任何文字,而俄羅斯奧會會徽上有一圈「俄羅斯奧會」的文字。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俄羅斯代表團的旗幟是奧運會五環旗。

其實圍繞俄羅斯和東京奧運會的事情很多,不只這一件讓人覺得尷尬,還有幾件事也可以說說。

再來談4件:

1.奧運開幕式當晚烏克蘭隊入場的時候,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突然掐掉了這段,而是改為插播廣告,烏克蘭代表團入場轉播結束後,廣告正好結束了。

有人質疑這是俄羅斯官方對烏克蘭的不尊重,俄羅斯則辯解說:必須要給贊助商投放廣告啊!

但問題在於,哪個贊助商讓你投廣告的時候把烏克蘭代表團給遮蓋的?俄羅斯方面沒有類似的解釋,因此被視為是一個尷尬的事故。

2.另外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國際奧會發佈了一張地圖,上面的克裡米亞和烏克蘭分離了。這個有問題的地圖遭到了烏克蘭的抗議,但俄羅斯覺得肯定挺舒服。不過隨後國際奧組委道歉說用錯了,把新地圖拿出來了,新地圖的克裡米亞屬於烏克蘭。烏克蘭於是滿意了,俄羅斯這下尷尬了。

3.在奧運會開始前幾天,俄羅斯媒體透露,該國奧會已向參賽的俄羅斯運動員提供了一份「回答問題清單」,內容是如何處理媒體關於興奮劑、吞併克裡米亞、性騷擾,甚至運動員支持美國黑人運動等問題的回答技巧。

這相當於在給俄羅斯運動員培訓或者說統一口徑,避免一些運動員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不知所措,可能口誤進而給俄羅斯抹黑。

比如,要是被問到興奮劑問題時,建議運動員的標準回答是:無可奉告。遇到性騷擾的問題時,標準回答是:「我在職業生涯中從未遇到過,但我知道這個問題在許多國家都存在。」

4.另外,雖然賽場被禁止出現俄羅斯的標誌物,但俄羅斯人總想「突破」,不過也總是事與願違。比如該國花樣游泳隊抱怨其泳裝設計也被奧會拒絕,因為它畫了一隻熊。

普丁的新聞秘書、克裡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自嘲說:看來國際奧會已經正式承認熊是俄羅斯的象徵。

這個冷笑話確實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戰鬥的民族怎會向一隻瓶子屈服?他們研發了一套把瓶子打開,又不留痕跡的做法。

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戒備森嚴,每個出入口都有攝像頭24小時記錄。125房間用於儲藏運動員的B瓶尿樣。他們把隔壁124房間設置成雜物間,再在兩個房間中間的牆上掏一個洞,用櫃子擋住。深夜,有人會裝扮成水管維修工,進入124房間,把指定的B瓶尿瓶打開,倒掉問題尿,換成乾淨尿。運動員自己需要做的,是記下自己瓶子的編號即可——瓶子上沒有名字,只有一個7位數編號。

從2011年到2015年,共有 1166份俄羅斯運動員的尿樣被掉包。這導致現行的反興奮劑手段在俄羅斯徹底崩塌——這種行為,的確比砸毀一個尿瓶更嚴重。

面對壓力,俄羅斯也對此展開了獨立調查。調查發現,其實是老羅私自向一些運動員提供了禁藥,並收取報酬。污蔑俄羅斯反興奮劑系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普丁在接受採訪時稱:「那只是一個聲名狼藉的人」,其言論不值得相信。再沒人提他獲得友誼勳章的事兒了。隨後,法院判決老羅需服刑4年——等他一回俄羅斯,就立即逮捕並執行。

所以簡單來說從幾年前俄羅斯的索契冬奧會上爆出了興奮劑事件開始,後來隨著國際調查的深入,發現俄羅斯一些部門在系統性地給運動員服用興奮劑,這就不是個人行為了,而上升到政府層面的國家行為了。因此國際反興奮劑組織對他們做出了處罰,禁止俄羅斯以國家的名義組織參加今後2年的國際賽事,包括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卡達世界盃等。

但是一個國家政府的問題,讓作為老百姓的運動員去承擔痛苦的責任,這是不應該的。所以國際組織開了個口子——

允許俄羅斯運動員參賽,但是賽場不能出現俄羅斯國旗和俄羅斯國歌等標誌。

不能以國家名義參賽的俄羅斯代表隊

所以在兩天前的2021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俄羅斯代表隊排在第77位入場,俄羅斯運動員們以俄羅斯奧會身份入場了。兩位旗手分別是米哈伊洛夫(男子排球運動員)和維利卡婭(女子擊劍運動員)。(廣播解說還特意解釋了一番原因真是相當尷尬啊)

不過俄羅斯代表隊的入場比較特殊,沒有國旗也沒有國歌,而是以俄羅斯奧會會旗代替國旗,《第一鋼琴協奏曲》代替國歌。

俄羅斯代表團表示不能用國歌,用喀秋莎代替總行吧,但是結果是遭到無情拒絕。

國際奧會表示,喀秋莎是愛國主義歌曲不能用,最終《第一鋼琴協奏曲》成為了獲獎和入場時的音樂。

也就是說,比如在之後幾天的東京奧運會上俄羅斯運動員得了金牌,奏國歌的環節用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來取代國歌演奏。這是不是很尷尬的一件事?但是依小編看俄羅斯可能都已經習慣了

俄羅斯運動員使用的名稱為ROC,這是俄羅斯奧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的英文縮寫。國際奧會規定,奧運賽場、奧運村等公共場所使用的俄羅斯運動員名稱只能是ROC,而不是「俄羅斯奧會」全稱。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曾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名義參賽。

俄羅斯代表團旗幟則基本就是俄羅斯奧會會徽圖案,上面是代表俄羅斯國旗色的白、藍、紅三色火焰,下方是奧運五環,旗幟底色是白色,不過旗幟上不得有任何文字,而俄羅斯奧會會徽上有一圈「俄羅斯奧會」的文字。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俄羅斯代表團的旗幟是奧運會五環旗。

其實圍繞俄羅斯和東京奧運會的事情很多,不只這一件讓人覺得尷尬,還有幾件事也可以說說。

再來談4件:

1.奧運開幕式當晚烏克蘭隊入場的時候,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突然掐掉了這段,而是改為插播廣告,烏克蘭代表團入場轉播結束後,廣告正好結束了。

有人質疑這是俄羅斯官方對烏克蘭的不尊重,俄羅斯則辯解說:必須要給贊助商投放廣告啊!

但問題在於,哪個贊助商讓你投廣告的時候把烏克蘭代表團給遮蓋的?俄羅斯方面沒有類似的解釋,因此被視為是一個尷尬的事故。

2.另外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國際奧會發佈了一張地圖,上面的克裡米亞和烏克蘭分離了。這個有問題的地圖遭到了烏克蘭的抗議,但俄羅斯覺得肯定挺舒服。不過隨後國際奧組委道歉說用錯了,把新地圖拿出來了,新地圖的克裡米亞屬於烏克蘭。烏克蘭於是滿意了,俄羅斯這下尷尬了。

3.在奧運會開始前幾天,俄羅斯媒體透露,該國奧會已向參賽的俄羅斯運動員提供了一份「回答問題清單」,內容是如何處理媒體關於興奮劑、吞併克裡米亞、性騷擾,甚至運動員支持美國黑人運動等問題的回答技巧。

這相當於在給俄羅斯運動員培訓或者說統一口徑,避免一些運動員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不知所措,可能口誤進而給俄羅斯抹黑。

比如,要是被問到興奮劑問題時,建議運動員的標準回答是:無可奉告。遇到性騷擾的問題時,標準回答是:「我在職業生涯中從未遇到過,但我知道這個問題在許多國家都存在。」

4.另外,雖然賽場被禁止出現俄羅斯的標誌物,但俄羅斯人總想「突破」,不過也總是事與願違。比如該國花樣游泳隊抱怨其泳裝設計也被奧會拒絕,因為它畫了一隻熊。

普丁的新聞秘書、克裡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自嘲說:看來國際奧會已經正式承認熊是俄羅斯的象徵。

這個冷笑話確實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