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為什么大馬華人和馬來人永遠不能取得真正和平?不僅是文化的差異

深度解析為什么大馬華人和馬來人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相信你只要看過馬來西亞華人的國文名字拼寫, 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大馬華人的名字拼寫和中國人的不一樣,

不是直接用漢語拼音, 來音譯成國文名字;而是用一些你覺得很奇怪的拼寫方式:例如姓林, 可是寫成Lim呢?姓周就寫成Chew?

其實, 這是因為跟他們的籍貫有著很深成面的關系的。

首先, 利用漢語拼音拼寫名字的方案,

是在中國建立后才正式推行的。 但是, 二戰后就推行國民登記的馬來西亞華人沒機會使用這個方案。 當時很多的大馬華人都還不會說普通話, 因此, 那時的登記官只能跟著大馬華人的方言發音, 從而靠著自己所理解的拼寫, 來進行大馬華人名字的登記。

例如, 姓陳的福建人發音tan(漢語拼音:dán), 登記官就寫Tan。

在這里我可以給大家看一些簡單的參考, 以方便大家更理解:

縱使之后的大馬華人已經能夠說普通話, 但是他們依然使用自己籍貫的方言來登記他們的國文名字, 甚至到現在,

許多大馬華人還是用這個方式幫他們的子子孫孫登記。

這是因為大馬華人想要保留住他們的“根”, 所以才會有了這樣一個舉動。

什么是大馬華人的“根”呢?

大馬華人的“根”就是, 身為華人的傳統民族文化, 還有自己的家族和祖先。

根據2021年大馬人口統計局的數據,

華人在馬來西亞占的人口比例是22.7%, 土著所占的人口比例是69.7%, 而其余的則是印度人的人口比例及少數民族。

由此可見, 大馬華人在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漸漸下降;更何況這片土地完全是由馬來人作為主宰, 但是, 大馬華人從過去到現在卻一直為了保留他們的“根”而做足了努力, 他們不愿意被馬來人同化, 尤其是在維護民族教育的精神上。

大馬華人為何一直不能和馬來人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小編覺得,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大馬華人有著強烈的身份認同, 他們想要守護他們的“根”。 從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到現今, 大馬華人就在保留他們的“根”這件事上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和心血:他們自己籌資辦華人獨立中學、他們反對政府在華文小學加入巫裔教職人員、他們反對政府在華文小學的課本里加入爪夷文。

跟其他有華裔的東南亞國家比起來,你會發現,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系統保留的最完善。這里的華人不僅會學習漢語拼音,還會學習文言文,書法等。這也是大馬華人想要保住“根”的最好證明。

大馬華人強烈的身份認同和想要保住“根”的執念,造成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不能夠和睦共處。

不少的大馬華人認為,如果沒有了“根”,那他們很快就會被馬來人同化。另外,他們也認為,大馬政府想要通過一些政策如:在華小課本中加入爪夷文,利用這樣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來讓華文教育漸漸在馬來西亞消失,并且同化華人。

用直接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大馬華人覺得政府要讓華人也變成“馬來人”,因此也會造成對政府心生芥蒂,導致一些場面無法與友族真正的和平共處。

但是,保留“根”對大馬華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不得不說,現今大馬的社會情況是:華校畢業生在本地并沒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甚至不被自己國家承認相關文憑,所以一般上華文獨立中學的畢業生都除了選擇到澳洲或新加坡外,大部分也會選擇到臺灣,中國發展。根據2018年的統計,大馬留臺人數多達1萬7000人,是東南亞人數最多的一個國家,估計2021年的今天已經超過2萬人。

在馬來西亞,絕大多數的大馬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都會要求員工除了華語也要會基本的英語和馬來語,公司的文件也是以英語和馬來語為主。因此,華語在這種環境幾乎是缺乏了優勢。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以華語為主的工作,目前在大馬還算是很少;就算有的話,待遇不好薪水也許不會太高,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華校畢業生選擇到國外發展他們的事業。

放下偏見尊重彼此

在一個多元宗族與宗教共筑和諧社會的情境下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鬧出不少矛盾,但只要放下偏見尊重彼此就能化解各種族間相互敵視。馬來西亞若要多元化特色,就必須接受不同的文化及差異,當然包括一些相處之道。

總的來說,小編覺得大馬華人有著想要強烈保留自己的“根”的情懷,再加上宗教信仰的不同,所以在目前看來,華人和馬來人還未能在心理層面上達到真正的和平的效果;但是就生活層面上來說,大馬華人和馬來人的相處還是十分得融洽的,并沒有什么過激的種族事件發生。此外,兩大種族之間如果有什么困難的話,雙方都會對彼此施予援助,大家一起相互扶持,度過難關,也不難從這次的疫情看出友族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表現出所謂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

跟其他有華裔的東南亞國家比起來,你會發現,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系統保留的最完善。這里的華人不僅會學習漢語拼音,還會學習文言文,書法等。這也是大馬華人想要保住“根”的最好證明。

大馬華人強烈的身份認同和想要保住“根”的執念,造成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不能夠和睦共處。

不少的大馬華人認為,如果沒有了“根”,那他們很快就會被馬來人同化。另外,他們也認為,大馬政府想要通過一些政策如:在華小課本中加入爪夷文,利用這樣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來讓華文教育漸漸在馬來西亞消失,并且同化華人。

用直接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大馬華人覺得政府要讓華人也變成“馬來人”,因此也會造成對政府心生芥蒂,導致一些場面無法與友族真正的和平共處。

但是,保留“根”對大馬華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不得不說,現今大馬的社會情況是:華校畢業生在本地并沒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甚至不被自己國家承認相關文憑,所以一般上華文獨立中學的畢業生都除了選擇到澳洲或新加坡外,大部分也會選擇到臺灣,中國發展。根據2018年的統計,大馬留臺人數多達1萬7000人,是東南亞人數最多的一個國家,估計2021年的今天已經超過2萬人。

在馬來西亞,絕大多數的大馬公司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都會要求員工除了華語也要會基本的英語和馬來語,公司的文件也是以英語和馬來語為主。因此,華語在這種環境幾乎是缺乏了優勢。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以華語為主的工作,目前在大馬還算是很少;就算有的話,待遇不好薪水也許不會太高,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華校畢業生選擇到國外發展他們的事業。

放下偏見尊重彼此

在一個多元宗族與宗教共筑和諧社會的情境下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鬧出不少矛盾,但只要放下偏見尊重彼此就能化解各種族間相互敵視。馬來西亞若要多元化特色,就必須接受不同的文化及差異,當然包括一些相處之道。

總的來說,小編覺得大馬華人有著想要強烈保留自己的“根”的情懷,再加上宗教信仰的不同,所以在目前看來,華人和馬來人還未能在心理層面上達到真正的和平的效果;但是就生活層面上來說,大馬華人和馬來人的相處還是十分得融洽的,并沒有什么過激的種族事件發生。此外,兩大種族之間如果有什么困難的話,雙方都會對彼此施予援助,大家一起相互扶持,度過難關,也不難從這次的疫情看出友族之間相互合作的精神,表現出所謂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