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道德模範”劉婷變性3年後:懷著少女心,想談一次戀愛

他們曾是身處輿論焦點之中的新聞當事人, 如今, 他們在輿論之外, 繼續著各自冷暖起伏的人生。

2009年, 塵肺病人張海超開胸驗肺, 成為中國肺部活檢第一人;郭剛堂騎著摩托車在天南海北尋子21年, 是電影《失孤》的原型;2015年, 道德模範“劉霆”通過性別重建手術, 追尋自我而轉身成為“劉婷”。

多年之後, 圍觀者散去。

張海超的妻子離他而去, 這位中國最有名的塵肺病人靠開公車維生, 也繼續幫助病友維權。

郭剛堂已經與近200名疑似的孩子做了DNA檢測, 但一個都不是。 他開了網路直播, 和其他丟孩子的家長們一起尋親。

劉婷想談戀愛了, 她懷著少女心, 想找回缺失了29年的女性的一切。

《活著》欄目將在接下去的三天推送三支紀錄短片, 講述他們的故事

今天, 我們先來到劉婷身邊

《劉婷:忘記她是他》完整版

生活並沒有像電影那般有個完美結局。 當劉婷在2015年4月身著一襲紅裙出現公眾面前, 宣佈自己是個女人時, 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追尋自我的故事終於可以在掌聲和鮮花中完美落幕了——劉婷可以告別道德模範的男人的身體, 從此以女性的身份幸福地生活下去。 變性手術後的兩年裡, 她出書, 演講, 接受採訪, 參加選美比賽, 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的側顏自拍, 享受缺失了29年的女性的一切。

隆隆作響的熱鬧沒有帶來安全感, 她仍在尋找一個出口。

年過三十歲, 年齡壓力裹挾著責任和社會期待烏雲一般壓過來。 劉婷覺得自己該去做一些“符合實際年齡”的事了。

2017年, 她在餐館和美容院打了兩份工, 工資2000元, 堪堪夠生活。 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是90後, 有些是00後, 這些活潑年輕的生命早早便步入普通人的人生正軌, 結婚、生子。 他們習慣性地認為劉婷屬於同類, 她的言行像是一個剛剛畢業便開始打工養家的高中生, 直到他們知道她的年齡。

長期壓抑在一個男人的身體裡, 劉婷習慣性地避開與社會的連接, 將自己孤立在邊緣, 當她重新開始接觸社會時, 卻發現世界變化太快了, “連00後都如此成熟”。 同事們聚在一起聊天, 她會被小自己十歲的同事數落, “你這種人太單純了,

像你這樣工作的話, 很容易被欺負的。 ”

“別人會覺得你老大不小了, ”劉婷懼怕這種落差, “你這個年齡應該要在單位裡面上班, 要麼就是在家裡照顧老公和孩子。 ”

去年, 劉婷去西安參加了一場選美比賽, 獲得了冠軍。 今年1月, 她和往屆的冠軍又在西安碰面了, 同伴的變化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有人已經念了博士, 有人快要成家, 還有人正在風生水起地經營一家淘寶店。 “我是那個變化最少的一個, 這讓我覺得很恐怖, 很有危機感, 自己沒有成長。 ”

這位出生於1986年的跨性別女性像是列脫了軌的列車, 當她遲遲趕到時, 車站空空蕩蕩, 她既失去了過去, 也分辨不清未來。 她形容自己像個撿垃圾的人, 跟在別人身後, 努力地把別人不要的東西撿起來,

等抬起頭來, 才發現大家早已換了方向。

劉婷有時顯得困惑又傷感, 她將之稱為“中二病”和“小情小調的傷春悲秋”。 那天她去參加同學會, 很多人結婚了, 帶著孩子重游校園。 她穿著風衣, 化著妝, 跟大家一起笑, 感慨學校的變化。

在操場上, 劉婷突然哭了:“我跟他們當時接觸得並不多, 我當時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我要掙脫自己的這個牢籠, 我沒有時間跟他們有太多的接觸。 但是當我現在想去跟他們有太多接觸的時候, 當我現在想伸手去抓一下的時候, 我覺得已經沒有了。 有些事情就不會再來。 ”

劉婷承認自己懷念過去, 站在如今, 回頭看看自己術後的兩年, 覺得自己“幼稚”。 “我本來以為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績,

像個幼稚園學生一樣, 高高興興拿著成績單去彙報, 但其實根本沒人理你。 ”同學們也步入了正軌, 他們結婚, 成家, 有車有房, 曾經是朋友的仍舊是朋友, 劉婷依舊站在邊緣, 無法融入, “我從小學重新開始讀, 重新再認識那些人, 我再來一遍好不好?青春是不能再來了。 ”

某種程度上來說, 如今的劉婷和2015年前的自己和解了。 她保留著自己是男人身體時的衣服, 拿出來在身上比了兩下, 笑著說覺得自己穿上挺帥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她不敢看自己以前的視頻, 接受採訪, 念稿子的, 一個都不敢看, 覺得“刺眼”。 那時被加封“道德模範”“孝子”榮譽的劉婷, 縮在鏡頭前, 沙發上, 像只沉默的鵪鶉。 她垂下眼睛, 面無表情地接受頒獎, 講述自己“背起媽媽上學”的經歷, 站在聚光燈下,卻覺得人生開始墜落。

“所有脈絡都切斷了。亂成一團。在公眾眼裡,我是一個‘孝子’,即便我外表看起來比一般男生柔弱,卻也沒有影響他們這樣定義我。而我自己呢?我不在意首碼的形容詞褒貶與否,單是一個‘子’字,就足以讓我的內心大泛波瀾。”在自傳《我本佳人》中,劉婷寫道。

手術前兩三年,她會經常做噩夢,在夢裡,她說不出話,嘴一張,血就從嘴裡流出來。“其實就是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根本沒有人能理解,沒有人要聽,也沒有人會明白。爸媽肯定也不會懂的。”母親勸她,要她顧及社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她覺得“冷靜無奈到令人發顫”。直到手術後,她依舊惴惴不安,覺得虧欠了社會,辜負了所有人對道德模範的期待。

她強烈地需要認同感,迫不及待想要重新跟這個社會產生關聯。她報名參加了一場在西安舉辦的選美比賽,選擇再次出現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身體。比賽需要走秀,介紹自己,評委把票都投給了她,“可能覺得我比較特別”,她拿了冠軍,出乎自己的意料。她始終記得陌生人的善意,比賽時,一個女孩把高跟鞋借給了她,自己穿著比賽方統一發放的鞋就上了台。“五湖四海參賽者在一起比賽的狀態,我很喜歡的,可以結識很多不同的朋友。”劉婷說。

現實又向她露出一個諷刺的微笑。即便在媒體上公開露面過無數次,她的照片也在網路上隨處可見,在離開聚光燈的平常生活中,她無法坦然向別人公開自己的過往。29歲前的經歷像烙印一樣,烙在她的人生裡。

即便在餐館和美容院交了些朋友,也沒法做到知根知底,當聊天內容開始觸及過往時,她便逃開了。她不敢跟男性深交,不敢像別的女孩一樣跟男孩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生怕一旦某天過去的事情被知道了,這樣的經歷和身份會讓別人落荒而逃:“還覺得我在騙人家似的。”

2016年,劉婷談了一場短暫的戀愛。她與對方分享自己生活裡的一切:菜市場買烏龜,漫畫,用他們的合照做手機背景。這場戀愛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劉婷發現這位男友滿口謊言。母親怕她受傷,說不希望她趕緊結婚。

劉婷考慮自己一個人過一輩子。母親取笑她,話不能說太早,等愛情來了你又得開心得不得了。她大笑,說別再讓她盲目地開心了。

性別錯置的矛盾從年少時出現端倪,在青春期身體開始發育時,才展現出面目猙獰。劉婷還記得生物課上,同學們羞澀,不敢去看課本上男女的身體,和精子卵子結合製造生命的過程。她滿腦子全是《泰坦尼克號》,幻想著也能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她等待著身體發育,希望能將來生個孩子,直到周圍女孩都開始拔高身體,顯露出女性的曲線,“才發現,哎呀完了,我跟人家不一樣的。”

即便通過手術獲得了女性的身體,性別造成的問題還是時不時從角落裡竄出來。劉婷的微博用舊身份證註冊的,新的身份證上換了性別,於是微博帳號沒辦法加V認證,直播也沒法做。她的學位證與畢業證書上依舊寫著:劉霆,性別男。

這是中國性少數群體必須面臨的現實困境:他們一切社會關聯都被迫屈服于傳統男女二元性別結構下。當一個跨性別男性去應聘時,他可能需要費盡口舌,向上司解釋為什麼身份證和畢業證上的性別資訊是“女”,而他穿著男裝,剪著寸頭,去男廁所,簡歷上寫的是“男”。

中國社會對於多元性別的寬容與接納,遠遠還沒有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根據北京同志中心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共同發佈的《2016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近九成的原生家庭父母不能完全接受跨性別孩子;被調查的2060名受訪者中,幾乎所有被父母等監護人知道跨性別身份的人都受到過一次以上的家庭暴力,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經濟控制,毆打,辱駡,刻意忽略和強制改變著裝外表。70.8%還曾在校園裡遭受過霸淩。

在中國,性別重置手術是改變身份證性別資訊的唯一依據,這一點卻難倒了很多跨性別者——工作環境不友好,讓他們很難找到高薪工作;家庭的不支持也讓他們缺乏手術資金。在調查中,只有1%的受訪者拿到了跟他們認同性別一致的身份證。

在一次活動上,劉婷認識了一位元跨性別男性。那是在一位老師的家裡,大家突然開始聊起LGBT話題,他立刻開口說,“我就是啊。”後來劉婷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清秀安靜的男孩是個跨性別男性,因為還沒有做手術,他的身體還是個女人。劉婷陪著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問:“哦,你要變成女性?”

“不是的。”他回答,“我要變成男人。”

醫生這才恍然大悟——眼前這個男人在生理上還是個女人,而變性手術也不僅僅是從男人變成女人。

“像我的話,似乎已經度過了危險,現在雖然說看似一切安全,但是隱患也是一樣的。誰知道那些人是怎麼想的。”劉婷說。手術並不完全意味著高枕無憂,問題就在眼前,比如交友和婚戀,“就是你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社會在慢慢多元化起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會容易發生碰撞。”

劉婷仍在尋找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她很贊同李銀河的一句話,要給她一個環境,好好去適應。鑒於對手術前寫的那本《我本佳人》並不滿意,她打算2018年再寫一本書,反映些社會現實,也考慮去做做模特,總歸得變得成熟一些:“機器轉動得挺快的時候,難免有些弱者會被碾成碎片,所以才要好好努力。你碾碎我,我起碼有時候努力一下還是會恢復的。”

× 導演 |范儉

×攝影|王瑞濤、範儉

× 錄音|臧妮

× 剪輯|範儉

× 攝影助理|王小昌、任通、崔逸風

× 撰稿|許曄

× 文字編輯|秦旭東

× 運營編輯|楊深來

本專案由騰訊“穀雨計畫”支持

出品 | 騰訊新聞“活著”欄目

站在聚光燈下,卻覺得人生開始墜落。

“所有脈絡都切斷了。亂成一團。在公眾眼裡,我是一個‘孝子’,即便我外表看起來比一般男生柔弱,卻也沒有影響他們這樣定義我。而我自己呢?我不在意首碼的形容詞褒貶與否,單是一個‘子’字,就足以讓我的內心大泛波瀾。”在自傳《我本佳人》中,劉婷寫道。

手術前兩三年,她會經常做噩夢,在夢裡,她說不出話,嘴一張,血就從嘴裡流出來。“其實就是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根本沒有人能理解,沒有人要聽,也沒有人會明白。爸媽肯定也不會懂的。”母親勸她,要她顧及社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她覺得“冷靜無奈到令人發顫”。直到手術後,她依舊惴惴不安,覺得虧欠了社會,辜負了所有人對道德模範的期待。

她強烈地需要認同感,迫不及待想要重新跟這個社會產生關聯。她報名參加了一場在西安舉辦的選美比賽,選擇再次出現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身體。比賽需要走秀,介紹自己,評委把票都投給了她,“可能覺得我比較特別”,她拿了冠軍,出乎自己的意料。她始終記得陌生人的善意,比賽時,一個女孩把高跟鞋借給了她,自己穿著比賽方統一發放的鞋就上了台。“五湖四海參賽者在一起比賽的狀態,我很喜歡的,可以結識很多不同的朋友。”劉婷說。

現實又向她露出一個諷刺的微笑。即便在媒體上公開露面過無數次,她的照片也在網路上隨處可見,在離開聚光燈的平常生活中,她無法坦然向別人公開自己的過往。29歲前的經歷像烙印一樣,烙在她的人生裡。

即便在餐館和美容院交了些朋友,也沒法做到知根知底,當聊天內容開始觸及過往時,她便逃開了。她不敢跟男性深交,不敢像別的女孩一樣跟男孩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生怕一旦某天過去的事情被知道了,這樣的經歷和身份會讓別人落荒而逃:“還覺得我在騙人家似的。”

2016年,劉婷談了一場短暫的戀愛。她與對方分享自己生活裡的一切:菜市場買烏龜,漫畫,用他們的合照做手機背景。這場戀愛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劉婷發現這位男友滿口謊言。母親怕她受傷,說不希望她趕緊結婚。

劉婷考慮自己一個人過一輩子。母親取笑她,話不能說太早,等愛情來了你又得開心得不得了。她大笑,說別再讓她盲目地開心了。

性別錯置的矛盾從年少時出現端倪,在青春期身體開始發育時,才展現出面目猙獰。劉婷還記得生物課上,同學們羞澀,不敢去看課本上男女的身體,和精子卵子結合製造生命的過程。她滿腦子全是《泰坦尼克號》,幻想著也能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她等待著身體發育,希望能將來生個孩子,直到周圍女孩都開始拔高身體,顯露出女性的曲線,“才發現,哎呀完了,我跟人家不一樣的。”

即便通過手術獲得了女性的身體,性別造成的問題還是時不時從角落裡竄出來。劉婷的微博用舊身份證註冊的,新的身份證上換了性別,於是微博帳號沒辦法加V認證,直播也沒法做。她的學位證與畢業證書上依舊寫著:劉霆,性別男。

這是中國性少數群體必須面臨的現實困境:他們一切社會關聯都被迫屈服于傳統男女二元性別結構下。當一個跨性別男性去應聘時,他可能需要費盡口舌,向上司解釋為什麼身份證和畢業證上的性別資訊是“女”,而他穿著男裝,剪著寸頭,去男廁所,簡歷上寫的是“男”。

中國社會對於多元性別的寬容與接納,遠遠還沒有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根據北京同志中心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共同發佈的《2016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近九成的原生家庭父母不能完全接受跨性別孩子;被調查的2060名受訪者中,幾乎所有被父母等監護人知道跨性別身份的人都受到過一次以上的家庭暴力,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經濟控制,毆打,辱駡,刻意忽略和強制改變著裝外表。70.8%還曾在校園裡遭受過霸淩。

在中國,性別重置手術是改變身份證性別資訊的唯一依據,這一點卻難倒了很多跨性別者——工作環境不友好,讓他們很難找到高薪工作;家庭的不支持也讓他們缺乏手術資金。在調查中,只有1%的受訪者拿到了跟他們認同性別一致的身份證。

在一次活動上,劉婷認識了一位元跨性別男性。那是在一位老師的家裡,大家突然開始聊起LGBT話題,他立刻開口說,“我就是啊。”後來劉婷才知道,這個看起來清秀安靜的男孩是個跨性別男性,因為還沒有做手術,他的身體還是個女人。劉婷陪著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問:“哦,你要變成女性?”

“不是的。”他回答,“我要變成男人。”

醫生這才恍然大悟——眼前這個男人在生理上還是個女人,而變性手術也不僅僅是從男人變成女人。

“像我的話,似乎已經度過了危險,現在雖然說看似一切安全,但是隱患也是一樣的。誰知道那些人是怎麼想的。”劉婷說。手術並不完全意味著高枕無憂,問題就在眼前,比如交友和婚戀,“就是你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社會在慢慢多元化起來,但是他們並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會容易發生碰撞。”

劉婷仍在尋找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她很贊同李銀河的一句話,要給她一個環境,好好去適應。鑒於對手術前寫的那本《我本佳人》並不滿意,她打算2018年再寫一本書,反映些社會現實,也考慮去做做模特,總歸得變得成熟一些:“機器轉動得挺快的時候,難免有些弱者會被碾成碎片,所以才要好好努力。你碾碎我,我起碼有時候努力一下還是會恢復的。”

× 導演 |范儉

×攝影|王瑞濤、範儉

× 錄音|臧妮

× 剪輯|範儉

× 攝影助理|王小昌、任通、崔逸風

× 撰稿|許曄

× 文字編輯|秦旭東

× 運營編輯|楊深來

本專案由騰訊“穀雨計畫”支持

出品 | 騰訊新聞“活著”欄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