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渾身怕冷、出虛汗、關節疼痛……產後病千萬別硬抗,伏天正是調理好時期!

同事小吳, 生孩子前是個愛逛愛玩的姑娘, 常常一起約著點奶茶, 不冰的不要!冬天也要當美麗「凍」人, 從來不穿秋褲。

自從去年升級當了媽媽, 一切都不一樣了。 大夏天也老是喊冷, 坐不到半個鐘頭就開始腰痛背痛。 這就是老人常說的月子沒做好, 落下病了。

什麼是產後病?

坐月子, 就是醫學上說的產褥期, 是指產後6周內。 這期間容易得產後病, 產後身痛就是很常見的一種, 很多人都將產後痛看作「月子病」的一種, 認為日常注意一些就會慢慢好轉, 事實上很多媽媽長期飽受產後痛的折磨, 難以自行恢復, 影響日常生活, 為什麼產後痛難恢復?

這是因為是婦女在生產孩子時期, 因筋骨腠理大開, 身體虛弱, 內外空虛, 風寒邪氣侵入。 等出了月子, 身體開始恢復, 相當於打開的大門又合上了, 體內的寒氣濕氣就被鎖在裡面出不來了, 身體變得虛弱。

產後痛的表現

產後身痛患者的風濕病相關指標大多正常

產後身痛主要表現為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足跟痛、肢體麻木等, 也可伴有肢體酸楚、乏力、沉重、多汗、怕風、畏寒、蟻行感、焦慮、急躁易怒等不適。

由產後氣血虧虛, 保養不當, 受風、寒、濕等致病因素影響, 導致氣滯血瘀,

經絡不通, 肢體關節失於氣血濡養。

產後病如何調理?

俗話說:熱在三伏, 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 而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說法。

其原理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 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產後病就是是冬病的一種。

下面教大家幾個針對產後身痛的中醫調理方法。

1火針

火針是將針燒紅後紮進穴位, 起到灸的效果, 所以火針就是針刺加艾灸。 火針還可以分為快針和慢針, 快針則講究快準狠, 紮下去就拔出來, 慢針則需要紮進穴位停留3-5分鐘後拔掉。

一般選取陽陵穴、足三裡、血海、梁丘、陰陵泉這幾個穴位。

2隔薑灸

將姜搗碎平鋪到棉網上, 再將艾柱放在上面, 姜起到溫經散寒通絡的作用。 隔薑灸主要以命門或者大椎為中心放在患者身上根據溫度移動, 以灸到不同穴位。

針對產後的隔薑灸, 一般對於產後病是在整個督脈上灸, 包括腎俞、命門、腰陽關這幾個穴位。 做隔薑灸最好的時候就是伏天, 一般可以隔天做一次, 經過十幾次的治療, 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3三伏貼

三伏貼是三伏天最常見的一種膏藥,它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對於月子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4艾蒿洗澡

艾蒿是一種中草藥,在藥店就可以買到,用大鍋煮幾鍋艾蒿水,將煮好的水放進浴缸,沒有浴缸的話可以用三個大一點的盆,等水溫涼的差不多的時候,將腳泡進一個盆,用其餘兩盆的水拿著毛巾蘸水擦拭各個關節,每個關節都不要放過;

等感到自己的身體開始發紅,並且有熱乎乎出汗的感覺時,用噴頭的熱水將自己渾身沖乾淨即可。

注意

除中藥治療外,患者通常還須配合適當的康復鍛煉。至於針灸、熏洗、敷貼等其他治療方式,應根據病情做出選擇,不可一概而論。治療效果也因個人差異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在2-4周痊癒,有些則需要長達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的治療。

產後病的治療誤區

產後身痛患者往往較為敏感,不恰當的治療或康復措施常常會導致病情加劇。

誤區1

運動不當

部分產後身痛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屈伸不利,誤以為加強肢體靈活性的運動可以緩解癥狀,結果在練習瑜伽等後,病情反而更重。這與產後體虛、肌肉、韌帶、骨骼尚未完全恢復有關。此時,如過度拉伸或彎曲肢體關節,更容易導致損傷。

對於身體關節疼痛可以多按摩穴位,可以選用阿是穴,肝俞、腎俞、脾俞、關元、血海、膈俞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

誤區2

盲目進補

產婦在坐月子時,少不了大吃大補,在出現產後身痛的癥狀後,更是覺得自己「體虛」,需要再補一補。但是其盲目進補並不能幫助身體儘快恢復,很可能補過頭了,引發上火、便秘等其他問題。

因此,產後進補要慎重,最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調養身體。

可以多吃一些補氣血的小零食,比如紅棗、花生、桂圓、葡萄乾,這些食物可以促進人體對於鐵元素的吸收,有利於血紅蛋白的形成,防止貧血,改善氣虛

誤區3

過度發汗

正值夏季,不少患者本就出汗較多,很多人都認為出汗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氣,以減輕濕寒帶來的傷痛,但是大量出汗反而傷身,還會有感冒的風險。因此,產後身痛患者切勿隨意發汗。

總之產後是一個需要及其注意保養的時期,中醫對於此病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應因人而異,面對產後不適的癥狀,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3三伏貼

三伏貼是三伏天最常見的一種膏藥,它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振奮陽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寒邪、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對於月子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4艾蒿洗澡

艾蒿是一種中草藥,在藥店就可以買到,用大鍋煮幾鍋艾蒿水,將煮好的水放進浴缸,沒有浴缸的話可以用三個大一點的盆,等水溫涼的差不多的時候,將腳泡進一個盆,用其餘兩盆的水拿著毛巾蘸水擦拭各個關節,每個關節都不要放過;

等感到自己的身體開始發紅,並且有熱乎乎出汗的感覺時,用噴頭的熱水將自己渾身沖乾淨即可。

注意

除中藥治療外,患者通常還須配合適當的康復鍛煉。至於針灸、熏洗、敷貼等其他治療方式,應根據病情做出選擇,不可一概而論。治療效果也因個人差異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在2-4周痊癒,有些則需要長達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的治療。

產後病的治療誤區

產後身痛患者往往較為敏感,不恰當的治療或康復措施常常會導致病情加劇。

誤區1

運動不當

部分產後身痛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屈伸不利,誤以為加強肢體靈活性的運動可以緩解癥狀,結果在練習瑜伽等後,病情反而更重。這與產後體虛、肌肉、韌帶、骨骼尚未完全恢復有關。此時,如過度拉伸或彎曲肢體關節,更容易導致損傷。

對於身體關節疼痛可以多按摩穴位,可以選用阿是穴,肝俞、腎俞、脾俞、關元、血海、膈俞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

誤區2

盲目進補

產婦在坐月子時,少不了大吃大補,在出現產後身痛的癥狀後,更是覺得自己「體虛」,需要再補一補。但是其盲目進補並不能幫助身體儘快恢復,很可能補過頭了,引發上火、便秘等其他問題。

因此,產後進補要慎重,最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調養身體。

可以多吃一些補氣血的小零食,比如紅棗、花生、桂圓、葡萄乾,這些食物可以促進人體對於鐵元素的吸收,有利於血紅蛋白的形成,防止貧血,改善氣虛

誤區3

過度發汗

正值夏季,不少患者本就出汗較多,很多人都認為出汗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氣,以減輕濕寒帶來的傷痛,但是大量出汗反而傷身,還會有感冒的風險。因此,產後身痛患者切勿隨意發汗。

總之產後是一個需要及其注意保養的時期,中醫對於此病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應因人而異,面對產後不適的癥狀,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