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人的苦難是有定數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捨得讓他吃這3種苦,孩子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再窮不能窮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或許是現在的生活環境好了, 孩子真正吃苦的機會不多。

可那些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也依然懂得「為之計深遠」的道理。

作家屠格涅夫也曾說過:

「想成為幸福的人, 首先就要學會吃苦, 能吃苦的人, 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 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 」

一個人的苦難是有定數的, 現在不吃苦, 將來準辛苦。

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 作為父母最難的不是幫助孩子長大, 而是陪伴孩子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貝, 但有遠見的父母總能培養孩子獨自面對風雨的勇氣和闖蕩世界的能力。

為了孩子的未來, 先讓他吃過這三種苦, 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才是父母更負責任的愛。

1.付出的苦

「人要成長, 必有原因, 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

不同程度的放縱, 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不同程度的鍛煉, 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績。

孩子的人生就是一隻嶄新的儲蓄罐, 所有付出的努力, 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 打包還給他。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讓人唏噓感歎、震撼不已。

有一個孩子, 一出生就被父母捧在手心裡, 雖然家境並不富裕, 但父母卻生怕孩子吃一點苦。

就連孩子走路多了, 父母都會心疼, 生活條件艱苦, 就用扁擔挑著走。

十來歲時, 吃飯還常常是父母喂到口中的。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父母沒日沒夜地辛苦操勞, 相繼病倒過世。

這時男孩已經18歲了, 可是卻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失去雙親後的小夥子, 過上了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開始鄰居還好心給點菜和肉, 但他根本不會做, 最後餓狠了, 就在垃圾箱裡撿吃的。

這樣的日子, 熬了5年,

23歲的小夥子生無可戀, 最後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真是「哀其不幸, 又怒其不爭」, 這對父母同樣是可憐又可恨, 把好好的孩子, 養成了「廢材」。

不管家境如何, 家長都要捨得讓孩子吃付出的苦。

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一個叫做「困難」的詞語, 往往和流汗、受傷分不開, 這樣他們長大後, 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 提高抗挫能力。

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 但與其過度保護, 不如讓孩子自己學會付出, 這樣才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同時也能享受收穫時的喜悅。

2.教養的苦

法國作家羅曼 · 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 做錯事, 就是長見識。 」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調皮搗蛋很常見, 但是你有見過因為勇於承認錯誤受到嘉獎的孩子嗎?

國外一個博物館, 就曾公開尋找一名小觀眾。

他們想表揚孩子身上「知錯就改」的勇氣、精神, 並授予他「名譽小館員」的稱號。

原來這個孩子在學校裡組織遊玩時, 曾來博物館參觀, 當時他悄悄拿走了展廳裡用於布展的兩塊鵝卵石。

沒想到幾天後, 這個孩子在媽媽的鼓勵和陪同下,

帶著真誠的道歉信和鵝卵石, 回來承認錯誤。

很多人為孩子的行為點贊, 也有很多人說這樣的家庭教育真棒!

其實孩子犯錯不可怕, 可怕的是家長的態度。

在我們身邊, 有太多溺愛孩子的家長, 在孩子犯小錯時, 不忍心責罰, 結果導致孩子釀下大錯, 偏離了原本的人生軌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吃管教的苦, 可以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會珍惜和感恩、做一個充滿熱情和正能量的人。 」

而管教的過程, 不可謂不痛苦。

就像兩塊命運完全不同的大石頭一樣。 它們原本都有機會雕刻成佛像。

但在雕的這個過程, 有一塊石頭一直喊疼, 不想雕刻了。

雕刻師勸道:「就快雕好了, 假如你能撐過來, 將會成為萬人禮拜的佛像。再撐一段時日,你就會有所成就。」

可這塊石頭還是放棄了。

另一塊石頭則不同,在雕刻的過程中,它一直咬牙堅持忍耐,一聲不吭。

最後,一塊石頭成了萬人參拜的佛像,一塊被鋪在了地上,成為萬人腳踏的碎石。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生活好了,自然不必刻意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體會得面面俱到、淋漓盡致。

但孩子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都不強,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説明孩子學會堅持和分辨是非對錯。

3.獨立的苦

在一本《21招,讓孩子獨立》的書裡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聽上去有點悲傷,但道理卻很現實。

有一部影片,被網友奉為「難得一見的經典」,它就是《靈魂歌王》。

這是一部傳記電影,講述了美國爵士樂、搖滾樂人物雷·查理斯的傳奇一生。

查理斯在七歲時,由於患上青光眼而導致失明。

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心痛不已的場景,每每看到,都會忍不住落淚:

小查理斯被椅子絆倒了,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眼前漆黑一片,小查理斯根本看不見周圍的環境。

而這時,他身體上的疼痛卻愈發清晰起來,在恐懼之中,小查理斯下意識地尋找著自己的媽媽。

他邊哭邊喊:

「媽媽!我需要你!快來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

想馬上沖過去扶起孩子的媽媽,突然間停在了原地。

她知道自己再心疼,也要忍住。

如果查理斯不能學會獨立,那麼就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吃更多的苦。

所以,媽媽默默地流著淚水,緊緊地捂著嘴,看著查理斯最初趴在地上無助地哭喊,從驚恐趨於平靜。

看著他擦掉眼淚,開始嘗試用耳朵去感知這個未知的世界,努力回憶和分辨每一個物品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查理斯在不小心把手伸向木炭時被灼傷,但最終也能靠聲音抓住牆角的蛐蛐。

當查理斯對媽媽說出「我也聽到你,你就在那兒」時,媽媽再也忍不住,把兒子緊緊抱在了懷裡......

是啊,這世間大概沒有一個母親,會在孩子受傷求助時,還能無動於衷。

但所有的家長,面前都只有一條路,就是要捨得讓孩子走出自己的保護圈,肯放手讓他感受到疼痛、體會到生活實苦。

這樣,他們才能夠學會獨立和成長,才能在日後獨當一面。

正如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所說:「你可以給孩子創造最優渥的物質條件,給他蓋一座密不透風的‘愛的城堡‘,讓他遠離人間疾苦。但,當你不在了,他會怎麼樣?」

城堡倒塌,孩子被痛苦埋葬。

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孩子,不可能在遇到困難時輕易化解,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我們總說,挫折,是人生的財富;磨難,是成長的朋友。

捨得讓孩子吃苦,就是他們擁有更好人生的基礎。

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不難,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卻非常不易。

但我們一定要知道,捨得讓孩子吃苦,他們才會有機會、有能力去觸摸幸福。

成長之路,沒有捷徑

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的。

在孩子年紀還小時,讓他們適當經歷挫折和磨難,加快孩子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才會讓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

當然,值得讚美的,其實並不是吃苦本身,而是吃苦後給孩子帶來的成長變化。

讓孩子擁有戰勝困難的能力,也擁有戰勝困難後的幸福感。

別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那是他們早晚要走的路。

被「抱著」的孩子,永遠都不會走路。

試著放開手,讓自己狠下心,為了孩子的成長,忍著內心的擔憂,讓孩子成為能夠承載自己生命責任的人,他才能走得更遠。

將會成為萬人禮拜的佛像。再撐一段時日,你就會有所成就。」

可這塊石頭還是放棄了。

另一塊石頭則不同,在雕刻的過程中,它一直咬牙堅持忍耐,一聲不吭。

最後,一塊石頭成了萬人參拜的佛像,一塊被鋪在了地上,成為萬人腳踏的碎石。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生活好了,自然不必刻意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體會得面面俱到、淋漓盡致。

但孩子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都不強,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説明孩子學會堅持和分辨是非對錯。

3.獨立的苦

在一本《21招,讓孩子獨立》的書裡說:「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聽上去有點悲傷,但道理卻很現實。

有一部影片,被網友奉為「難得一見的經典」,它就是《靈魂歌王》。

這是一部傳記電影,講述了美國爵士樂、搖滾樂人物雷·查理斯的傳奇一生。

查理斯在七歲時,由於患上青光眼而導致失明。

影片中有一段令人心痛不已的場景,每每看到,都會忍不住落淚:

小查理斯被椅子絆倒了,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眼前漆黑一片,小查理斯根本看不見周圍的環境。

而這時,他身體上的疼痛卻愈發清晰起來,在恐懼之中,小查理斯下意識地尋找著自己的媽媽。

他邊哭邊喊:

「媽媽!我需要你!快來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

想馬上沖過去扶起孩子的媽媽,突然間停在了原地。

她知道自己再心疼,也要忍住。

如果查理斯不能學會獨立,那麼就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吃更多的苦。

所以,媽媽默默地流著淚水,緊緊地捂著嘴,看著查理斯最初趴在地上無助地哭喊,從驚恐趨於平靜。

看著他擦掉眼淚,開始嘗試用耳朵去感知這個未知的世界,努力回憶和分辨每一個物品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查理斯在不小心把手伸向木炭時被灼傷,但最終也能靠聲音抓住牆角的蛐蛐。

當查理斯對媽媽說出「我也聽到你,你就在那兒」時,媽媽再也忍不住,把兒子緊緊抱在了懷裡......

是啊,這世間大概沒有一個母親,會在孩子受傷求助時,還能無動於衷。

但所有的家長,面前都只有一條路,就是要捨得讓孩子走出自己的保護圈,肯放手讓他感受到疼痛、體會到生活實苦。

這樣,他們才能夠學會獨立和成長,才能在日後獨當一面。

正如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所說:「你可以給孩子創造最優渥的物質條件,給他蓋一座密不透風的‘愛的城堡‘,讓他遠離人間疾苦。但,當你不在了,他會怎麼樣?」

城堡倒塌,孩子被痛苦埋葬。

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孩子,不可能在遇到困難時輕易化解,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我們總說,挫折,是人生的財富;磨難,是成長的朋友。

捨得讓孩子吃苦,就是他們擁有更好人生的基礎。

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不難,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卻非常不易。

但我們一定要知道,捨得讓孩子吃苦,他們才會有機會、有能力去觸摸幸福。

成長之路,沒有捷徑

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的。

在孩子年紀還小時,讓他們適當經歷挫折和磨難,加快孩子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才會讓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

當然,值得讚美的,其實並不是吃苦本身,而是吃苦後給孩子帶來的成長變化。

讓孩子擁有戰勝困難的能力,也擁有戰勝困難後的幸福感。

別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那是他們早晚要走的路。

被「抱著」的孩子,永遠都不會走路。

試著放開手,讓自己狠下心,為了孩子的成長,忍著內心的擔憂,讓孩子成為能夠承載自己生命責任的人,他才能走得更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