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想再玩幾分鐘」,孩子愛討價還價,媽媽的處理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本以為孩子放學後會放鬆, 但事實並非如此, 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就像渡劫一樣, 任你多麼溫柔敦厚的性子都給你逼成河東獅吼。

家長要面對的不止是一個孩子進行作業做不好的艱難, 還有很多孩子可以時不時就會撒嬌說要再玩幾分鐘的請求。

孩子沒有淚眼汪汪, 楚楚可憐的問你:「媽媽, 我能再玩3分鐘嗎」, 你該怎麼說?

01

1、面對孩子要求, 媽媽氣急敗壞

週末去朋友家裡聚會, 她有一個7歲的孩子, 上小學一年級。 剛來到她家, 就聽到孩子嚷嚷著就跟自己媽媽要平板, 看動畫片。

為了防止孩子早早的近視, 所以朋友就要求孩子只能玩15分鐘。

隨著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 朋友於是就要求孩子歸還平板, 讓他寫作業, 或者自己出去在周圍玩一會兒。

可是, 此時的孩子卻極其可憐的請求道:媽媽, 我再看一會兒, 就一會兒, 這一集馬上就結束了。

於是, 朋友看到孩子這樣,

也的確看到這一集還有幾分鐘結束了, 就允許了。

朋友和我們聊天說話, 於是, 這一忙就忘記了。

當回過頭來, 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分鐘, 孩子那邊還在盯著手機看, 不時的還笑出聲音。

看到這裡, 朋友再也忍不住, 就上前要奪平板, 可是孩子又開始了故伎重演:媽媽, 我就看完這一點, 就這一點。

這一次, 朋友沒有再心軟, 直接就強制將平板收了回來, 並大聲對孩子吼叫​。

……

朋友跟我說, 其實她也知道, 所謂的「一點」, 只是一個概念。 實際上, 如果不管孩子, 讓孩子玩, 他能玩到天黑睡覺都不會停止。

而這也的場景, 也發生了不只一次。

相信, 所有的家長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時候面對孩子不依不饒, 帶著哭腔求媽媽,

「媽媽, 我再玩3分鐘, 真的就3分鐘, 可以不, 求你了。 」

哪個媽媽能受得了, 親生孩子這樣「死皮賴臉」的哭, 還委屈吧唧的「乞求」?當家長的都受不了。

02

而作為家長的你, 又是如何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

第一種家長:拒絕

「媽媽, 再讓我玩5分鐘吧, 求求你了。 」

「不行, 睡覺的時間就應該睡覺, 不要挑戰我的底線!」

強硬的拒絕孩子, 只會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種, 孩子表面乖乖聽話回到房間, 其實心中卻覺得媽媽是一個蠻橫、不講理的大人,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孩子心理受到傷害, 長大之後會變得膽小、緊張, 容易看人臉色生活;另一種就是, 當面和媽媽反抗的, 而這一種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劍拔弩張, 雙方關係惡化, 孩子與家長之間會出現隔閡。 而無論哪一種都是家長不願看到的。

第二種家長:順從

「媽媽, 再讓我玩5分鐘吧, 求求你了。 」

「好吧, 只能是5分鐘。 」

孩子高興的不得了, 大聲喊著「媽媽萬歲, 媽媽最好了」, 看到孩子開心的笑臉, 好像

晚5分鐘也沒有關係, 但是今天晚5分鐘, 明天晚5分鐘, 慢慢的, 孩子形成習慣,

開始說話不算數, 長此以往, 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很可能出現極端的反應, 長大之後, 孩子會因為在外占不到便宜而出現不良的心理特質以及性格特徵, 簡單來說, 就是「公主病」。

第三種家長:轉移注意力

「媽媽, 再讓我玩5分鐘吧, 求求你了。 」

「可是我剛剛發現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想要和你一起分享, 既然你想看電視,那我只能自己分享了!」

用簡單的一句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自然會跟著媽媽去研究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就可以趁機將電視關閉,帶著寶寶講繪本、玩玩具,孩子很快就會忘記看電視的事情,之後再帶他上床睡覺就顯得理所當然多了。

不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只能偶爾用之,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之前制定好的規則不能因為任何原因而打亂,制定好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和長短,等到孩子習慣了「遵守規則」這件事情,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多了。

03

智慧媽媽「教科書式」回答:「可以再玩3分鐘,但也只能是3分鐘」

小麗跟小紅差不多大,6歲的年齡,正是貪玩的時候。小麗很喜歡玩布娃娃,每天都要給布娃娃梳頭發。女兒的這個喜好,起初也讓媽媽非常頭疼。因為,小麗一玩起來,經常會忘記寫作業。

每一次,媽媽喊小麗,快點寫作業吧!小麗就會對媽媽提出請求,希望再玩三分鐘。開始時,媽媽會默許。可小麗玩著玩著,時間越來越久。有一次,小麗一玩起來,就直接天黑了,媽媽怎麼喊女兒都不醒,連晚飯都沒吃,女兒一覺睡到了天亮。

有了這次教訓,小麗再跟媽媽提出要求時,媽媽就跟女兒商量:「你可以再玩3分鐘,不過也只能是3分鐘,1分鐘都不能再多了。不然,媽媽會不高興的!」。就這樣,媽媽跟女兒定了規矩。有時候,

女兒耍賴,還想再加3分鐘,會跟媽媽撒嬌。這時候,媽媽也會跟女兒撒嬌,做大哭的表情。母女倆個抱做一團,玩得開心,女兒也逐漸習慣了規矩,會把作業完成得很順利。

分析:小麗媽媽的正確引導,使小麗變得很聽話,性格溫和。在媽媽這裡,小麗學到了溝通技巧,跟別人相處時,也喜歡跟人商量著辦事。給人的感覺很隨和,特別好相處。外人都誇小麗,真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小孩子。

為什麼同樣是媽媽的一句回應,同樣是引導教育,兩個孩子在教養上的差距,會如此明顯呢?

媽媽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教養

養不教父母之過,教養不足母之錯。很多人都把孩子的教養,直接跟媽媽的引導掛鉤。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一般家庭都是由媽媽在全職帶娃。因此,媽媽對孩子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教養水準。

Wendy媽有話說:

一個自律性強的小孩背後,站著一位「聰明」的媽媽。

聰明的媽媽,不會跟孩子針尖對麥芒。媽媽知道,那樣會傷害到孩子的顏面,讓孩子鬧心不愉快。但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做個有教養、愛學習的孩子,很多媽媽仍煞費苦心的想辦法,爭取在孩子請求再玩一會的時候,更機智的回答孩子,引導孩子。

聰明的媽媽,除了會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外,還會用這樣的方式,説明孩子提高自律性:

①幫孩子做好時間規劃,告知孩子如果繼續貪玩,對他的害處是什麼。比如說,作業寫不完,可能被老師點名批評等。

②當孩子做好選擇,願意放棄玩耍,安靜地讀書時,媽媽要和藹的誇讚孩子,鼓勵孩子下次還這樣做。

③媽媽還可以以身作則,強化自己的時間觀念,比如,每天固定時間讀書、按時健身,讓孩子看見一個自律性超強的媽媽,向媽媽學習。

既然你想看電視,那我只能自己分享了!」

用簡單的一句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自然會跟著媽媽去研究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就可以趁機將電視關閉,帶著寶寶講繪本、玩玩具,孩子很快就會忘記看電視的事情,之後再帶他上床睡覺就顯得理所當然多了。

不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只能偶爾用之,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之前制定好的規則不能因為任何原因而打亂,制定好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和長短,等到孩子習慣了「遵守規則」這件事情,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多了。

03

智慧媽媽「教科書式」回答:「可以再玩3分鐘,但也只能是3分鐘」

小麗跟小紅差不多大,6歲的年齡,正是貪玩的時候。小麗很喜歡玩布娃娃,每天都要給布娃娃梳頭發。女兒的這個喜好,起初也讓媽媽非常頭疼。因為,小麗一玩起來,經常會忘記寫作業。

每一次,媽媽喊小麗,快點寫作業吧!小麗就會對媽媽提出請求,希望再玩三分鐘。開始時,媽媽會默許。可小麗玩著玩著,時間越來越久。有一次,小麗一玩起來,就直接天黑了,媽媽怎麼喊女兒都不醒,連晚飯都沒吃,女兒一覺睡到了天亮。

有了這次教訓,小麗再跟媽媽提出要求時,媽媽就跟女兒商量:「你可以再玩3分鐘,不過也只能是3分鐘,1分鐘都不能再多了。不然,媽媽會不高興的!」。就這樣,媽媽跟女兒定了規矩。有時候,

女兒耍賴,還想再加3分鐘,會跟媽媽撒嬌。這時候,媽媽也會跟女兒撒嬌,做大哭的表情。母女倆個抱做一團,玩得開心,女兒也逐漸習慣了規矩,會把作業完成得很順利。

分析:小麗媽媽的正確引導,使小麗變得很聽話,性格溫和。在媽媽這裡,小麗學到了溝通技巧,跟別人相處時,也喜歡跟人商量著辦事。給人的感覺很隨和,特別好相處。外人都誇小麗,真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小孩子。

為什麼同樣是媽媽的一句回應,同樣是引導教育,兩個孩子在教養上的差距,會如此明顯呢?

媽媽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教養

養不教父母之過,教養不足母之錯。很多人都把孩子的教養,直接跟媽媽的引導掛鉤。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一般家庭都是由媽媽在全職帶娃。因此,媽媽對孩子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教養水準。

Wendy媽有話說:

一個自律性強的小孩背後,站著一位「聰明」的媽媽。

聰明的媽媽,不會跟孩子針尖對麥芒。媽媽知道,那樣會傷害到孩子的顏面,讓孩子鬧心不愉快。但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做個有教養、愛學習的孩子,很多媽媽仍煞費苦心的想辦法,爭取在孩子請求再玩一會的時候,更機智的回答孩子,引導孩子。

聰明的媽媽,除了會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外,還會用這樣的方式,説明孩子提高自律性:

①幫孩子做好時間規劃,告知孩子如果繼續貪玩,對他的害處是什麼。比如說,作業寫不完,可能被老師點名批評等。

②當孩子做好選擇,願意放棄玩耍,安靜地讀書時,媽媽要和藹的誇讚孩子,鼓勵孩子下次還這樣做。

③媽媽還可以以身作則,強化自己的時間觀念,比如,每天固定時間讀書、按時健身,讓孩子看見一個自律性超強的媽媽,向媽媽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