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獨家揭秘:一棵爆紅“小羅栗”的前世今生


小羅栗(圖片來自網路)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申 通訊員劉世民、付宇飛)我叫小羅栗, 是湖北羅田縣的一棵板栗樹, 今年21歲。

從來沒有想過, 我會成為大家眼中的“網紅”, 我的兄弟姐妹們也不敢相信, 在報紙、電視、微博、朋友圈上, 到處都有我的身影。 我想給大家講講, 至今仍然感到奇妙的“爆紅”經歷。


羅田辦理林(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 自我介紹一下。 別看我很年輕, 在人類的《詩經》裡記載, 我們的祖先早在6000多年前, 就已經出現。

我們板栗民族勤勞勇敢、豁達開放, 在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地帶, 都能生活。 其中, 中國的河北、山東、湖北等地,

是我們的主要集聚區。

我們盛產的果實顏色鮮豔、富含澱粉、營養全面, 被譽為“乾果之王”。 在北方, 栗果較小, 皮薄味甜, 果肉偏糯性, 適於炒食。 在南方, 栗果個頭大, 甜味稍淡, 果肉偏粳性, 適合拿來做菜、製作各種副食品, 也被稱為“菜栗子”。

我的家族, 屬於南方系, 我們生活在大別山南麓的羅田縣, 這裡森林茂密, 自然環境優越。 家鄉的縣誌上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我的先輩就在這裡生活, 唐代, 已成為縣域大宗出產, 明清時栗果開始銷往南洋群島。


羅田板栗林(圖片來自網路)

現在, 我的家鄉擁有“國家板栗商品基地縣、中國板栗之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地理證明商標”等4個國字型大小頭銜。 在這裡, 我們被當地的鄉親當做榮譽和驕傲。

建國初期, 我們生活圈不足3萬畝, 生產的果實大約100萬公斤。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一位叫做王震的副總理, 先後三次來羅田視察, 指示羅田要大力發展蠶桑、板栗, 建設全國外貿出口基地。

從此, 我的家族開始引起各級領導重視, 在市場上的聲譽也逐漸傳開。

1986年, 我的家鄉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貧困縣, 國家科委將大別山片區列為科技扶貧重點幫扶地區, 家鄉的幹部群眾將我們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項目, 不斷擴大我們的生活圈。

到了2010年, 我們在全縣板的生活圈超過100萬畝, 我們生產的果實突破1.2億斤, 是全國最大的家族。 鄉親們小孩上學、就醫等開銷都靠我們, 把我們稱之為“搖錢樹”。

然而, 最近這幾年, 由於種種原因, 我的兄弟姐妹們被農戶遺棄、砍伐, 紛紛死去。 我們十分恐慌, 害怕像從前跟我們一起生活的蠶桑家族那樣, 大面積消亡。

怎麼辦, 為什麼會這樣?後來, 全縣的幹部群眾組織了一系列專題討論。 會上, 大家各抒己見:“品種單一, 管理粗放, 產量低下”“紮堆生產低端板栗罐頭, 相互之間惡性競爭”“種植成本高, 栗賤傷農”。

最後, 羅田的大家長汪柏坤給出了一份診斷報告, 要實現羅田板栗的振興發展, 就必須堅持市場導向, 走轉型升級的路子, 開啟板栗產業的供給側改革。

有一天, 我們300畝的家園, 迎來了一批被稱為技術人員的客人。 他們給我化驗、量血壓等等, 進行“低產林改造”的大手術。


打板栗(圖片來自網路)


板栗燒雞(圖片來源於網路)

差點忘了告訴大家, 我是第一個做手術, 並被嫁接新品的板栗樹。 因為整形後身材嬌小, 長相甜美可人, 所以大家都叫我“小蘿莉”。

2016年以來, 我和家人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神采。 在一些大戶的引導下, 我們和其他分散的兄弟姐妹團結到一起, 建設成漂亮的“花果山”。 農戶借助靠近旅遊主幹道沿線的優勢, 打出觀光採摘的牌子。

來自武漢、黃石、黃岡等地的成千上萬名遊客, 紛紛來我家打栗果、賞美景、吃栗宴, 還把我們錄到手機上, 給他們的朋友分享。

成功實現瘦身的我, 還更加神采奕奕、碩果累累, 所以大家都喜歡跟我一起玩耍、拍照, 分享我的果實。 還有一些奇怪的朋友, 總喜歡拿著長槍短炮,

記錄、宣傳我的美好時光。

遊客越來越多, 我們“花果山”按48塊錢一位收取門票, 來客都贈送一籃子“栗球”。 換算下來, 1公斤栗果賣到了48元, 是往日的10多倍。 雖然我們的果實比市場上貴出一大截, 但這些遠方的朋友依然樂此不疲。

不僅是我家, 有一些親戚和企業聯姻, 生產出“開口笑”即食板栗、板栗汁等精美產品, 遠銷海外, 賺得盆滿缽滿。

還有一位閨蜜發明了“栗+羊”“栗+雞”的生態農業模式, 和黑山羊、土雞組成一個大家庭, 共同幫助我們的困難鄉親脫貧致富。

我承認, “走紅”讓我有點飄。 現在, 還有一些兄弟姐妹仍被冷落。 但我相信, 沿著“供給側改革”這面大旗, 與市場共頻共振, 實現有效供給, 我們的家族一定能重振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