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別怪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太現實!資深HR:做到2點就不用怕

各大公司的招聘啟事裡大多都注明了年齡, 也就是不招收35歲以上的人。 亞馬遜員工平均年齡28歲, 谷歌30歲, 華為27歲……整個互聯網行業, 26歲。

相比年輕人, 中年人確實會有一些劣勢, 尤其是體力、工作激情大不如年輕人, 認知也跟不上時代潮流。

35歲的人到底招惹了誰?

現實真的那麼殘酷嗎?正好, 我公司有招聘, 而我剛好也負責這塊工作, 現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愚見。

二、90後和80後的面試

最近, 公司在招聘一個質量技術方面的人才, 剛好, 我被臨時安排到人事部協助HR招聘的工作。

一天下午, 我信箱收到兩份簡歷, 一份是來自90後的應聘者, 另一份則是來自82年的應聘者。 請示了HR意見後, 我安排了他們進行面試。

90後和80後面試有什麼不同

面試中, 那個90後的應聘者中規中矩, 我對他沒多大印象。 相反, 對於那位82年的應聘者, 我倒是感觸良多。

那天, 我作為記錄員, 參與了整個面試過程, 負責在人事經理旁邊做記錄和評價。

這位82年剛滿37歲的應聘者自稱職場經驗豐富, 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熟悉各行各業。

在職場10年, 做過不同的工種, 空調維修員、網管、車間質檢、快遞員……

2年前, 自己跳出職場, 做起了滴滴司機來。

工作10年, 換工作6份的職場人

當人事經理問到, 為什麼現在不做滴滴, 反而重新返回職場上來呢?

他解釋到:

厭倦了滴滴勞碌的節奏, 不想在路上顛簸, 想回到職場, 安安穩穩找一份工作, 買社保, 領工資, 不想再折騰了。

我在旁記錄時, 這位中年人應聘者給我的最大感受是,

缺少激情, 得過且過。

當時厭倦職場後, 想跳出來創業, 嘗試創業滋味不好受後, 又想重返職場求安穩。 但我想說的是, 職場並不是你的家, 負氣時離家出走, 無助時又央求它收留你。

而且, 他所說的職場經驗豐富, 熟悉各行各業, 那只是他的自我催眠, 在職10年內, 做了超過6份工作, 可想而知, 哪有時間在行業深耕和專研?再說一點, 頻繁的跳槽, 這樣穩定性不足的員工哪有企業肯招納的?

這場面試結果大家都猜到了, 這位82年的應聘者並沒有成功獲得offer。

35歲的人到底需要什麼競爭力?

三、讓人刮目相看的37歲應聘者

無獨有偶, 隔了兩天, 我又收到了一份簡歷, 巧合的是, 這個應聘者也是82年的。 此時, 我拿著簡歷問了人事經理, 有了上次的經驗, 我們還需要約見這位應聘者嗎?人事經理回復:約, 試試看吧。

第二天, 我們就進行了面試。

讓人刮目相看的37歲應聘者

這位應聘者姓陳,他形象端正,談吐大方,思維敏捷,給我的感受是自信、靠譜!他向我們介紹了工作歷程:

在一家大型的機械公司任職8年,花費了2年時間,從車間學徒被提拔成為車間主管,短時期內被提升主管,是由於一件事。

有次他在循例質檢,發現一批油缸筒在試運作時,出現滋滋的聲音。他逐個排除,最後發現原來一個鑽孔規格不符所導致的,於是馬上請示領導,要求對這批次油缸筒再複檢。

果然,這批貨的確出現了瑕疵。就因為自己的細心和專業,挽救了這批即將發出的貨,也替公司爭取了更大的利益,因此被提升為主管。

工作仔細,善於發現問題,被提升為主管

然後,他用了4年時間,從主管晉升為經理,理由是因為自己善於發現和研究,對公司的產品發展方向有一定的見解,並敢於跟領導交流意見,公司有三分之二的產品研究會,他都有參與其中,並發表自己的建議。老闆欣賞他的思維模式和大局觀念,因此晉升他為經理,帶領部門繼續前進。

而人事經理問到為什麼要辭職跳槽到我們公司時,他的回答也是刷新了我的觀念。

問為什麼來我公司求職時,對方回答:因為錢

他說到:因為錢!

在同一個崗位,貴公司能給出比行業水準稍高的薪酬待遇,證明貴公司規模大、資金足,擁有行業優勢。

更重要一點是,能出高薪招攬人才,想必公司是對這崗位抱有很大期待,側面說明了這個部門、這個崗位緊握著公司的咽喉,成敗看此。

如此具備挑戰性的崗位,我也想驗證一下,自己的實力到哪裡。

而我為什麼會特別關注錢呢?

我認為,努力拼命工作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支撐我的夢想,我必須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因此,錢是最關鍵的一點。

這位求職者顯得自信而篤定

聽完他的話,我看到了一位中年人的篤定和自信,懂得掌握自己人生命運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和一顆堅定的心。

四、從37歲應聘者身上得到的啟發

這位陳姓應聘者的確給我上了一堂課,他打破了職場35歲定律的魔咒!從他身上,我發現了如何成為不被時勢所淹沒的人?他們通常都具備以下獨特質量。

質量之一:把小事做好

1、把小事幹好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對於不清楚,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定論,不要讓機遇悄悄溜走。也許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決定了你的成敗。

32歲在500強企業打天下,36歲執掌阿裡的衛哲,他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把小事當大事幹,不放過任何細節。

在他的採訪中提到,剛入職時,他只是負責翻譯,剪剪報紙,這些對於別人來說是很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但他卻做到了極點:別人把報紙剪下來就完事了,而他卻暗中觀察哪一類是老闆看過的,然後重點剪裁,分類並彙編成冊,讓老闆一目了然。

懂得觀察,善於發現

老闆管金生曾說過,不看他的剪報,就吃不下飯。

而應聘者陳生也是遵從把小事幹好的作風,善於發現細小問題,從而挖掘更深入的根源,因此,他能在崗位上發光發亮。

可見,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擁有善於觀察、專心專研的質量。

質量二: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

2、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

杭師大副校長黃書孟曾經在馬雲畢業那時,贈送了一個錦囊給他:「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馬雲說這個錦囊對他人生影響深遠。馬雲認為:你的第一份工作,絕不會是你職場生涯中最後的一份工作,但對於第一份工作,如果你能堅持下去,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加重要。因為這是你踏入職場的第一步,它將會對你的職業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直接的影響。

堅持與耐力是職場人的一項質量

有些人在一份工作上堅持3年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更有甚者,入職不到3個月就提出辭職。雖然說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重要,但這樣頻繁地辭職、跳槽、入職,你個人信譽度會大打折扣。

一開始,你就應該對自己負責任,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才去做決定。既然做出了決定,就要在本職崗位上堅持下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不是你的瀟灑,而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拿前途開玩笑的表現。

質量三:敢於擔當

3、敢於擔當

職場如戰場,是一個鬥智鬥勇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碰到麻煩事就甩鍋的人。但這個行為絕不利於你的職場發展。

尤其是公司正陷入危機,老闆當然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臨危受命,替公司出謀劃策,緩解危機。而不希望每個員工都畏縮退到角落,事不關己的態度。

敢於擔當的人,即使因任務失敗而引咎辭職,也總比畏頭畏尾不敢發聲的人更光彩。

敢於擔當的人

五、資深HR建議,做好這2點,提高面試成功率

每個人都要經歷35歲的人生階段,難道到了這個年齡,就不配重新面試投入新工作嗎?擺脫這個困境,我從資深HR的口中得到的二點建議,分享給您。

1、利用「六度區隔理論」,建立、維護人際關係網

六度區隔理論是從1967年由米爾葛籣提出的,它是指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通俗來說,就是讓你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發掘更多的人際交際網,壯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脈的能力。

人脈是職場的一大軟實力

關鍵要做到3點:

1)、擁有良好的口才;

2)、擁有社交的能力;

3)、擁有奉獻的精神。

無論是與客戶的關係、與老闆同事的關係、還是與行業同行的關係,人際關係網是每個職場人的軟實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代表你的社交能力強,人脈廣泛,相對來說,資源也充足。

站在招聘公司的角度來看,你的人脈就是資源,尤其是銷售類、開發類、公關類的崗位甚是重要。建立好強大而鞏固的人脈圈子,大部分公司都會爭著錄取你。

人脈廣的人,公司會比較重視

2、貫徹「瓦拉赫效應」,敢於做一個探索者

瓦拉赫效應是指在心理學中,表示人們把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確發掘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現象。

運用到職場上,也體現出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說,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輕易斷定自己不能勝任工作,但殊不知,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要做一名探索者,關鍵要做到:

1)、勇於嘗試,不要拒絕接受新鮮事物;

2)、學會改變,轉換固有思維,開拓新思維。

敢於嘗試,勇於探索

以我們公司為例,部門有不少80後的同事。有一部分80後同事自認為時尚力、創造力、探索力都比不上新人,因此他們很少去主動接觸新科技。

當公司推出一個新研發的電子產品,需要員工寫下體驗報告時,這部分的同事會把機會讓給90後或00後的新人去嘗試,他們害怕改變,不善於發現新鮮事物。

相反,我們部門領導也是一個80後,他熱愛探索未知的領域,常常與下屬討論最新的某個功能APP、電子產品等使用方式,也時時給我們帶來新的觀念和看法。

如今,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年人想要在職場上馳騁,不要等待時代拋棄你,一定要走在時代的前端。當你思想前衛,有一顆不斷探索進取的心,你的能力和視野還會狹窄嗎?很多企業就需要這樣的人才,為公司注入新血液,即使是中年人,也能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年齡多少在職場中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可以勝任工作,另外,人脈資源也是必不可少的。

讓人刮目相看的37歲應聘者

這位應聘者姓陳,他形象端正,談吐大方,思維敏捷,給我的感受是自信、靠譜!他向我們介紹了工作歷程:

在一家大型的機械公司任職8年,花費了2年時間,從車間學徒被提拔成為車間主管,短時期內被提升主管,是由於一件事。

有次他在循例質檢,發現一批油缸筒在試運作時,出現滋滋的聲音。他逐個排除,最後發現原來一個鑽孔規格不符所導致的,於是馬上請示領導,要求對這批次油缸筒再複檢。

果然,這批貨的確出現了瑕疵。就因為自己的細心和專業,挽救了這批即將發出的貨,也替公司爭取了更大的利益,因此被提升為主管。

工作仔細,善於發現問題,被提升為主管

然後,他用了4年時間,從主管晉升為經理,理由是因為自己善於發現和研究,對公司的產品發展方向有一定的見解,並敢於跟領導交流意見,公司有三分之二的產品研究會,他都有參與其中,並發表自己的建議。老闆欣賞他的思維模式和大局觀念,因此晉升他為經理,帶領部門繼續前進。

而人事經理問到為什麼要辭職跳槽到我們公司時,他的回答也是刷新了我的觀念。

問為什麼來我公司求職時,對方回答:因為錢

他說到:因為錢!

在同一個崗位,貴公司能給出比行業水準稍高的薪酬待遇,證明貴公司規模大、資金足,擁有行業優勢。

更重要一點是,能出高薪招攬人才,想必公司是對這崗位抱有很大期待,側面說明了這個部門、這個崗位緊握著公司的咽喉,成敗看此。

如此具備挑戰性的崗位,我也想驗證一下,自己的實力到哪裡。

而我為什麼會特別關注錢呢?

我認為,努力拼命工作都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支撐我的夢想,我必須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因此,錢是最關鍵的一點。

這位求職者顯得自信而篤定

聽完他的話,我看到了一位中年人的篤定和自信,懂得掌握自己人生命運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和一顆堅定的心。

四、從37歲應聘者身上得到的啟發

這位陳姓應聘者的確給我上了一堂課,他打破了職場35歲定律的魔咒!從他身上,我發現了如何成為不被時勢所淹沒的人?他們通常都具備以下獨特質量。

質量之一:把小事做好

1、把小事幹好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對於不清楚,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定論,不要讓機遇悄悄溜走。也許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決定了你的成敗。

32歲在500強企業打天下,36歲執掌阿裡的衛哲,他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就是把小事當大事幹,不放過任何細節。

在他的採訪中提到,剛入職時,他只是負責翻譯,剪剪報紙,這些對於別人來說是很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但他卻做到了極點:別人把報紙剪下來就完事了,而他卻暗中觀察哪一類是老闆看過的,然後重點剪裁,分類並彙編成冊,讓老闆一目了然。

懂得觀察,善於發現

老闆管金生曾說過,不看他的剪報,就吃不下飯。

而應聘者陳生也是遵從把小事幹好的作風,善於發現細小問題,從而挖掘更深入的根源,因此,他能在崗位上發光發亮。

可見,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擁有善於觀察、專心專研的質量。

質量二: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

2、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

杭師大副校長黃書孟曾經在馬雲畢業那時,贈送了一個錦囊給他:「5年內,不要離開你的第一份工作。」

馬雲說這個錦囊對他人生影響深遠。馬雲認為:你的第一份工作,絕不會是你職場生涯中最後的一份工作,但對於第一份工作,如果你能堅持下去,比後面工作的堅持更加重要。因為這是你踏入職場的第一步,它將會對你的職業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直接的影響。

堅持與耐力是職場人的一項質量

有些人在一份工作上堅持3年已經很了不起了,甚至更有甚者,入職不到3個月就提出辭職。雖然說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重要,但這樣頻繁地辭職、跳槽、入職,你個人信譽度會大打折扣。

一開始,你就應該對自己負責任,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才去做決定。既然做出了決定,就要在本職崗位上堅持下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不是你的瀟灑,而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拿前途開玩笑的表現。

質量三:敢於擔當

3、敢於擔當

職場如戰場,是一個鬥智鬥勇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碰到麻煩事就甩鍋的人。但這個行為絕不利於你的職場發展。

尤其是公司正陷入危機,老闆當然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臨危受命,替公司出謀劃策,緩解危機。而不希望每個員工都畏縮退到角落,事不關己的態度。

敢於擔當的人,即使因任務失敗而引咎辭職,也總比畏頭畏尾不敢發聲的人更光彩。

敢於擔當的人

五、資深HR建議,做好這2點,提高面試成功率

每個人都要經歷35歲的人生階段,難道到了這個年齡,就不配重新面試投入新工作嗎?擺脫這個困境,我從資深HR的口中得到的二點建議,分享給您。

1、利用「六度區隔理論」,建立、維護人際關係網

六度區隔理論是從1967年由米爾葛籣提出的,它是指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通俗來說,就是讓你能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發掘更多的人際交際網,壯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脈的能力。

人脈是職場的一大軟實力

關鍵要做到3點:

1)、擁有良好的口才;

2)、擁有社交的能力;

3)、擁有奉獻的精神。

無論是與客戶的關係、與老闆同事的關係、還是與行業同行的關係,人際關係網是每個職場人的軟實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代表你的社交能力強,人脈廣泛,相對來說,資源也充足。

站在招聘公司的角度來看,你的人脈就是資源,尤其是銷售類、開發類、公關類的崗位甚是重要。建立好強大而鞏固的人脈圈子,大部分公司都會爭著錄取你。

人脈廣的人,公司會比較重視

2、貫徹「瓦拉赫效應」,敢於做一個探索者

瓦拉赫效應是指在心理學中,表示人們把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確發掘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現象。

運用到職場上,也體現出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說,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輕易斷定自己不能勝任工作,但殊不知,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要做一名探索者,關鍵要做到:

1)、勇於嘗試,不要拒絕接受新鮮事物;

2)、學會改變,轉換固有思維,開拓新思維。

敢於嘗試,勇於探索

以我們公司為例,部門有不少80後的同事。有一部分80後同事自認為時尚力、創造力、探索力都比不上新人,因此他們很少去主動接觸新科技。

當公司推出一個新研發的電子產品,需要員工寫下體驗報告時,這部分的同事會把機會讓給90後或00後的新人去嘗試,他們害怕改變,不善於發現新鮮事物。

相反,我們部門領導也是一個80後,他熱愛探索未知的領域,常常與下屬討論最新的某個功能APP、電子產品等使用方式,也時時給我們帶來新的觀念和看法。

如今,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中年人想要在職場上馳騁,不要等待時代拋棄你,一定要走在時代的前端。當你思想前衛,有一顆不斷探索進取的心,你的能力和視野還會狹窄嗎?很多企業就需要這樣的人才,為公司注入新血液,即使是中年人,也能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年齡多少在職場中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可以勝任工作,另外,人脈資源也是必不可少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