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5點」才是中年人真正的危機!偷換概念、精神勝利的人難有解脫

白巖松因為一段對年輕人「躺平」的討伐視訊, 這兩天被罵上了熱搜。

在一段視訊中, 白巖松如此發言:「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

工作到處隨便找, 然後一點壓力也沒有, 然後只要喜歡的女孩、一追求就同意?不會吧!」

95後、00後顯然被白巖松這句「不會吧」冒犯了, 正如某段評論這樣說:

「我們真沒指望過房價會低, 生活會容易, 但白巖松老師, 你不能合理化高房價、不能合理化壓榨!這是既得利益者的傲慢!」

在小編看來, 無論網友是否對白巖松的話斷章取義, 白巖松的這一連串的設問, 都存在嚴重的問題:

看似站在了年輕人的立場, 但是做的卻是「用設問、詰問來譏諷、嘲笑年輕人」 把年輕人對房價合理化訴求的概念, 偷換成「年輕人指望房價很低、暗示年輕人很懶」 整個過程用排比做設問, 最後用「不會吧」自答收尾, 身份立馬轉換到主持人的身份上 中間用偷換概念,

整體用排比和設問, 自問自答, 起到了看起來苦口婆心規勸年輕人, 本質上卻在羞辱年輕人的效果

套用白巖松這種說話邏輯、和偷換概念的方式, 一如無良的黑心老闆, 比如:

難道你們來打工還指望工資很高, 崗位隨便挑, 掙的錢能買房、買車、結婚、養老嗎?不會吧! 難道你們來飯店吃飯, 還指望我把菜洗乾淨, 用最好的原料和油品, 菜隨便吃, 錢隨便給?不會吧! 難道你們來我這裡消費, 還指望我提供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 產品都免費, 來消費還有獎勵?不會吧!

你看, 偷換概念以後, 把一切合理化的訴求全部掩蓋, 變成了「看似委屈、替人著想, 但本質上是在對他人進行嘲諷、羞辱!」

偷換概念是類似白巖松這種文化人、知識份子的中年人,

最擅長的一種詭辯手法, 在這背後, 是他們對人性失去敬畏, 為人心失去真誠的本質。

而這, 正是當代很多中年人, 尤其是精英中年人、中年高知人群的真正危機!

本文, 小編將從策劃的角度, 分享「中年人真正的危機, 及其解決方法」, 供大家參考。

失去真誠, 是心理變老的標誌

一個真實的案例:

曾經年賺過億, 如今瀕臨破產的黃總, 剛過不惑之年, 準備再大幹一番。

黃總請小編為他設計新創新項目的商業計畫, 以及股權架構, 準備招募幾位優質合夥人把新的專案創始起來。

跟黃總的第一次溝通, 黃總充滿真誠地說:

「我現在快一無所有了, 但我相信, 我幹了這麼多年, 應該有幾個信任我、相信我能再次成功的好兄弟。 小編老闆, 您幫我設計下, 讓他們每個人出100萬, 不論幾個人, 我都願意給一半的分紅;如果他們擔心有風險, 我可以簽對賭協議, 承諾三年後不盈利就轉為借款」

跟黃總的第二次溝通, 黃總表示為難地說:

「小編老師, 您的設計裡能不能去掉對賭協定,

還能吸引到有人投資;畢竟, 對賭協議風險太大了, 我不能把一個炸藥包背三年去創業」

跟黃總的第三次溝通, 黃總眼神狡黠地說:

「小編老師, 我知道您很厲害, 能不能把商業計畫做得更有吸引力一些, 把入股的門檻降低, 多吸收一些股東, 另外不論多少股東加入, 給他們的全部分紅, 封頂30%」

小編是這樣回復黃總的:

「黃總, 三次溝通, 收了三次諮詢費用, 我最終的諮詢意見是:如果您的項目足夠好, 那就不用考慮要不要合夥人, 更不用分紅給他們了;

如果您需要合夥人、需要資金, 那就把錢怎麼用、要用多少、股份怎麼分, 自己定好以後, 再找合夥人;

但是, 無論哪種情況, 我對您的服務到底為止, 之後也請您不要再找我, 因為我不服務對合夥人失去真誠的老闆」

失去初心,失去真誠,或將一無所有;不敢付出真誠,只想投機取巧,或將一事無成

什麼是真正的中年危機?從這個真實的案例中,可見一斑!

黃總既想重新創業,又不想自己出錢;既想要合夥人的錢,又不想給合夥人分紅;既想讓人信任他、相信他能東山再起,又不想給合夥人任何保障。

有人說,這樣的老闆也是極品,哪有這麼傻、這麼無知的老闆?

現實是,大多數中年人,大多數的老闆,都是這樣的人,都有這種心態,只是很多人表現得不明顯而已。

因為人到中年,長了見識,見過了很多單純靠套路也把事情做起來的真實案例,於是很多中年人就丟掉了初心、失去了真誠,一心投機取巧,只因為心裡有一句話「別人能空手套白狼,憑什麼我不行?」

小編提醒:

天道迴圈、果報不爽,失去初心、失去真誠,一心投機取巧,或將一事無成、一無所有!

這對於誰都一樣,只是作為中年人,卡在了「長年奮鬥未果、還沒到甘心的年齡、但又缺乏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能力和意志」的階段,於是成了「失去真誠」的高發人群!

偷換概念,是精神勝利的牢籠

善於偷換概念,在理論上贏得勝利,是中年人的倔強

偷換概念,是很多高知中年人、精英中年人、文化中年人的專屬技能。

前文提到的,白巖松用「不會吧」設問年輕人,其實只是把年輕人原本對很多事物的合理化要求,偷換了概念,換成了年輕人偷懶、不可救藥的要求。

任何一個正常的年輕人,都不會有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白巖松做到了,他用假扮年輕人,自問自答、自取其辱的方式,結結實實地羞辱了年輕人。

這其實不過是以白巖松為代表的中年人,慣用偷換概念、詭辯之術,在精神上勝利的常規操作而已。

至於他們為什麼如此,其實本質上也很簡單:

這是他們出於對年輕人的嫉妒,對自己人到中年的自卑;以及對既得利益的虛榮和保護。

更深入的,是他們對於自己作為中年人不願意退出歷史舞臺,要繼續佔據社會話語權地位的手段和最後倔強!

善於自洽,善於粉飾錯誤,是中年人停步不前的精神牢籠

偷換概念,只是中年人手段的冰山一角,其他手段比如善於自洽,善於粉飾自己的錯誤,善於PUA年輕人,看起來都是中年人的勝利,其實不過是他們停步不前的精神牢籠!

小編提醒:

很多人活著,但早就死了!

很多善於偷換概念、善於自洽、善於粉飾錯誤的中年人,即在此列,且是這類人群的主力軍。

解決起來,會非常困難,身體的鍛煉雖然需要日積月累,但只要堅持,總能見效。

但精神的覺醒,卻需要深入骨髓的反思和痛苦,若不能一朝悟道,即便經年累月的磨礪,也不過是原地踏步而已!

用審時度勢,粉飾喪失的勇氣

工作越往後,越遠離一線,最後只會在幕後做謀劃:

中年危機的典型表現,是工作越來越往後,越來越遠離一線,最後只會在幕後做謀劃。

有豐富一線的工作經驗,甚至有過實幹結果的人還好;怕的是哪些一線工作原本就不怎麼樣,實幹上也從來沒有過什麼結果的人,到了中年開始退居幕後、對年輕人的工作指手畫腳。

過分的審時度勢,不過是失去勇氣後,對自己的粉飾:

除了退居幕後,很多中年人在面對問題、風險、機會時,還會陷入過分的審時度勢之中。

所謂過分,是指他們善於把一件原本很簡單的事搞得很複雜,美其名曰以小見大、謀劃、策劃,本質上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面對問題、風險、危機的衝鋒的勇氣;又怕被別人看出來,所以用審時度勢、反復斟酌、思考、權衡,來粉飾自己。

小編提醒:

過分的審時度勢,本質是失去勇氣,這是中年危機的本質之一。

現實的真相是,想得越多、問題越多;

幹得越多、出路就越多;

中年人不能保持投入實幹的勇氣,一味以謀劃者自居,其實是陷入了缺乏勇氣、不敢實幹的困局。

謀求利益最大化,是貪欲過剩

凡事都要謀求利益最大化,養成了一種習慣:

前文案例中的黃總,絞盡腦汁、不要初心、不談夢想,只想要套路新的合夥人,為的是什麼?

當然是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很多中年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和習慣,這是中年危機中,最為致命的潛在因素。

過分精明和算計,是精緻的貪欲過剩:

於是,在現實中,很多老闆們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就見怪不怪了,比如:

生意談得越好,作為賣方,老闆往往想的是如何抬價,而不是快速成交、真誠合作 作為老闆,跟隨自己的人越忠心、越好用,對他們就越是會壓榨、再壓榨 跟人合夥,看到利益以後,不管當初約定的怎麼分,都要為自己搶奪最大的利益,不惜和其他人反目,不惜把事情搞砸

小編提醒:

人到中年,見識越多,內心的不平衡可能就越多,當超過一定閾值,突破了心理防線,很多中年人就成了欲望的奴隸。

解決起來沒有很好的辦法,你永遠也喚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知道自己貪,但不想改,只想任性的人不會有救;

有覺醒的人,能慢慢把心態放平和,用吃虧換空間,用利他換利己,才能慢慢走出來。

眼高手低,是時代落幕的唏噓

善於規劃、雄辯、講道理,但不接地氣,無法落地,活成了「眼高手低」:

說中年人眼高手低,是有一些冤枉的;比如很多公知人物,是被時代的自媒體紅利、短視訊紅利給推起來的,他們當然沒有與收入相匹配的實幹能力;但借助口才、借助團隊、借助時代紅利,他們獲得了普通人一輩子積累也遠遠無法企及的財富。

比如知識付費領域典型的人物、樊登、羅振宇等等。

但是,也正是這些人,讓其他中年人作為偶像、目標去追求,成就了很多深陷其中的中年人。

他們追求新的認知、善於給他人講道理、夢想著用認知、謀劃為自己帶來事業的第二春,但一到需要實幹的事情上,又往往被一擊而潰,於是在眼高手低的困局中痛苦、掙紮。

眼高手低,是中年人時代落幕的唏噓,是中年人無解的危機:

如果已經身處危機的中年人,依舊不改眼高手低的毛病,寄望於抓住某個機會成就自己;那中年人的時代落幕,只會越來越快;在中年人很多高談闊論(實際上眼高手低)之中,徒剩唏噓讚歎而已。

小編提醒:

中年人擺脫中年危機,要從找回對人心的真誠、對人性的敬畏開始;

要能從幕後敢於走到臺前;

對自己的事業、創業專案、生意躬身入局;

深入實幹,避免眼高手低,用實幹摸索前進的道路;

用經驗、智慧和眼光指引前進的方向;

用一顆平常心,不求一夜成名、但求厚積薄發;

中年人雖深陷中年危機,又肩負家庭父母和子女的雙重重擔,但只要心若蛟龍、在潛龍騰淵時真修行、在飛龍在天時有真本領,能熬過中年危機的黑暗,就收穫燈火闌珊處(人生中註定要有)的成功!

失去初心,失去真誠,或將一無所有;不敢付出真誠,只想投機取巧,或將一事無成

什麼是真正的中年危機?從這個真實的案例中,可見一斑!

黃總既想重新創業,又不想自己出錢;既想要合夥人的錢,又不想給合夥人分紅;既想讓人信任他、相信他能東山再起,又不想給合夥人任何保障。

有人說,這樣的老闆也是極品,哪有這麼傻、這麼無知的老闆?

現實是,大多數中年人,大多數的老闆,都是這樣的人,都有這種心態,只是很多人表現得不明顯而已。

因為人到中年,長了見識,見過了很多單純靠套路也把事情做起來的真實案例,於是很多中年人就丟掉了初心、失去了真誠,一心投機取巧,只因為心裡有一句話「別人能空手套白狼,憑什麼我不行?」

小編提醒:

天道迴圈、果報不爽,失去初心、失去真誠,一心投機取巧,或將一事無成、一無所有!

這對於誰都一樣,只是作為中年人,卡在了「長年奮鬥未果、還沒到甘心的年齡、但又缺乏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能力和意志」的階段,於是成了「失去真誠」的高發人群!

偷換概念,是精神勝利的牢籠

善於偷換概念,在理論上贏得勝利,是中年人的倔強

偷換概念,是很多高知中年人、精英中年人、文化中年人的專屬技能。

前文提到的,白巖松用「不會吧」設問年輕人,其實只是把年輕人原本對很多事物的合理化要求,偷換了概念,換成了年輕人偷懶、不可救藥的要求。

任何一個正常的年輕人,都不會有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白巖松做到了,他用假扮年輕人,自問自答、自取其辱的方式,結結實實地羞辱了年輕人。

這其實不過是以白巖松為代表的中年人,慣用偷換概念、詭辯之術,在精神上勝利的常規操作而已。

至於他們為什麼如此,其實本質上也很簡單:

這是他們出於對年輕人的嫉妒,對自己人到中年的自卑;以及對既得利益的虛榮和保護。

更深入的,是他們對於自己作為中年人不願意退出歷史舞臺,要繼續佔據社會話語權地位的手段和最後倔強!

善於自洽,善於粉飾錯誤,是中年人停步不前的精神牢籠

偷換概念,只是中年人手段的冰山一角,其他手段比如善於自洽,善於粉飾自己的錯誤,善於PUA年輕人,看起來都是中年人的勝利,其實不過是他們停步不前的精神牢籠!

小編提醒:

很多人活著,但早就死了!

很多善於偷換概念、善於自洽、善於粉飾錯誤的中年人,即在此列,且是這類人群的主力軍。

解決起來,會非常困難,身體的鍛煉雖然需要日積月累,但只要堅持,總能見效。

但精神的覺醒,卻需要深入骨髓的反思和痛苦,若不能一朝悟道,即便經年累月的磨礪,也不過是原地踏步而已!

用審時度勢,粉飾喪失的勇氣

工作越往後,越遠離一線,最後只會在幕後做謀劃:

中年危機的典型表現,是工作越來越往後,越來越遠離一線,最後只會在幕後做謀劃。

有豐富一線的工作經驗,甚至有過實幹結果的人還好;怕的是哪些一線工作原本就不怎麼樣,實幹上也從來沒有過什麼結果的人,到了中年開始退居幕後、對年輕人的工作指手畫腳。

過分的審時度勢,不過是失去勇氣後,對自己的粉飾:

除了退居幕後,很多中年人在面對問題、風險、機會時,還會陷入過分的審時度勢之中。

所謂過分,是指他們善於把一件原本很簡單的事搞得很複雜,美其名曰以小見大、謀劃、策劃,本質上是他們早已失去了面對問題、風險、危機的衝鋒的勇氣;又怕被別人看出來,所以用審時度勢、反復斟酌、思考、權衡,來粉飾自己。

小編提醒:

過分的審時度勢,本質是失去勇氣,這是中年危機的本質之一。

現實的真相是,想得越多、問題越多;

幹得越多、出路就越多;

中年人不能保持投入實幹的勇氣,一味以謀劃者自居,其實是陷入了缺乏勇氣、不敢實幹的困局。

謀求利益最大化,是貪欲過剩

凡事都要謀求利益最大化,養成了一種習慣:

前文案例中的黃總,絞盡腦汁、不要初心、不談夢想,只想要套路新的合夥人,為的是什麼?

當然是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很多中年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和習慣,這是中年危機中,最為致命的潛在因素。

過分精明和算計,是精緻的貪欲過剩:

於是,在現實中,很多老闆們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就見怪不怪了,比如:

生意談得越好,作為賣方,老闆往往想的是如何抬價,而不是快速成交、真誠合作 作為老闆,跟隨自己的人越忠心、越好用,對他們就越是會壓榨、再壓榨 跟人合夥,看到利益以後,不管當初約定的怎麼分,都要為自己搶奪最大的利益,不惜和其他人反目,不惜把事情搞砸

小編提醒:

人到中年,見識越多,內心的不平衡可能就越多,當超過一定閾值,突破了心理防線,很多中年人就成了欲望的奴隸。

解決起來沒有很好的辦法,你永遠也喚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知道自己貪,但不想改,只想任性的人不會有救;

有覺醒的人,能慢慢把心態放平和,用吃虧換空間,用利他換利己,才能慢慢走出來。

眼高手低,是時代落幕的唏噓

善於規劃、雄辯、講道理,但不接地氣,無法落地,活成了「眼高手低」:

說中年人眼高手低,是有一些冤枉的;比如很多公知人物,是被時代的自媒體紅利、短視訊紅利給推起來的,他們當然沒有與收入相匹配的實幹能力;但借助口才、借助團隊、借助時代紅利,他們獲得了普通人一輩子積累也遠遠無法企及的財富。

比如知識付費領域典型的人物、樊登、羅振宇等等。

但是,也正是這些人,讓其他中年人作為偶像、目標去追求,成就了很多深陷其中的中年人。

他們追求新的認知、善於給他人講道理、夢想著用認知、謀劃為自己帶來事業的第二春,但一到需要實幹的事情上,又往往被一擊而潰,於是在眼高手低的困局中痛苦、掙紮。

眼高手低,是中年人時代落幕的唏噓,是中年人無解的危機:

如果已經身處危機的中年人,依舊不改眼高手低的毛病,寄望於抓住某個機會成就自己;那中年人的時代落幕,只會越來越快;在中年人很多高談闊論(實際上眼高手低)之中,徒剩唏噓讚歎而已。

小編提醒:

中年人擺脫中年危機,要從找回對人心的真誠、對人性的敬畏開始;

要能從幕後敢於走到臺前;

對自己的事業、創業專案、生意躬身入局;

深入實幹,避免眼高手低,用實幹摸索前進的道路;

用經驗、智慧和眼光指引前進的方向;

用一顆平常心,不求一夜成名、但求厚積薄發;

中年人雖深陷中年危機,又肩負家庭父母和子女的雙重重擔,但只要心若蛟龍、在潛龍騰淵時真修行、在飛龍在天時有真本領,能熬過中年危機的黑暗,就收穫燈火闌珊處(人生中註定要有)的成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