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這三招解決你的難題

對很多媽媽來說, 每次吃飯就像打仗:

磨磨蹭蹭, 不上飯桌, 等開吃了又不知道什麼什麼能夠吃完?

挑食, 拒絕接受任何新食物。

母慈子孝?不存在的。 每次吃飯, 都是老母親血壓升高的時刻。

幼兒時期, 是健康膳食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 為了幫寶媽們抓住這個關鍵期, 我們請來了左飛老師, 從心理學角度告訴大家可以怎麼做,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 從小樹立對健康生活的認知。

給小朋友定個

合理的小目標

有時候, 寶寶會被面前「堆積如山」的食物「嚇」到。

大目標容易使人退縮, 小目標可以給人動力。

我們可以把定量的米飯和配菜揉成若干個小飯團, 和寶寶一起給每個「飯團精靈」起一個名字, 然後按照名字順序一個個「消滅掉」。

也可以參照這個方法, 把一整個水果, 比如蘋果、奇異果, 切成若干個小塊再給孩子吃。

教孩子與食物做朋友

8 月齡後, 寶寶「味覺敏感期」開啟。 這時的寶寶幾乎會拒絕任何新接觸的食物。 這種現象叫做「厭新」, 會持續到 4~5 歲, 並逐漸淡化。 [1]

因此在這個年齡段內, 如果能儘早讓孩子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豐富的味覺刺激, 孩子就會對不同的食物逐漸從拒絕過渡到接受。 [2]

當然, 方法也很重要。

我們可以把食物擺盤成生動有趣的畫面來吸引孩子注意力。 通過視覺上的新奇感淡化味覺上的不安全感。

另外, 我們還可以給食物編出一些花樣玩法, 讓孩子在進食過程中體驗額外的樂趣。

媽媽們想讓孩子吃點水果, 比如奇異果, 不妨讓孩子這樣做:

先摸摸奇異果, 熟悉毛茸茸的觸感→捏捏奇異果柔軟胖胖的身體→打開奇異果發現不同的顏色→嘗下奇異果的香甜可口的味道。

這樣循序漸進, 孩子就能慢慢接受新食物了。

營造美好的飲食情境

大人們要注意, 不要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

孩子容易將美好的心情與食物建立連接。 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的心情很愉悅, 那麼美好的心情就會投射到食物上, 他們對這個食物就更會有好感。

我們常說的「媽媽的味道」「童年的記憶」就是這個道理。

反之亦然。 我有個朋友, 最討厭吃芹菜, 詢問原因才知道, 小時候他媽媽為了逼他吃芹菜, 曾狠狠打過他。

換句話說, 寶媽們想孩子吃得營養均衡、健康, 得先從營造美好的「飲食情境」入手。

娃心情愉悅了, 才更有可能接受那些口感不好的健康食物。

那該如何營造呢?抓住這 4 要素:

合適的食物尺寸

因口型和吞咽能力有限, 3 歲以下的寶寶往往對食材大小和軟硬程度有特別要求。

很多時候, 他們會因為一口塞不進去, 或者吞咽困難而對某些食物甚至吃飯這項活動產生排斥和厭惡。

因此,對食物的加工尤為重要。

比如蔬菜、肉類等,需要切成適合寶寶口型大小的尺寸。堅硬難咬的餅乾、糕點,可以用溫水泡軟後給寶寶食用。

選好餐具

讓寶寶使用喜愛、稱手的餐具很重要。

選擇造型可愛、顏色鮮豔的餐具,可以引起寶寶的進食興趣。

選擇防摔易抓握的餐具,能幫助孩子提高自己動手吃飯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他充分感受吃飯的樂趣!

注重餐桌文化

所謂的餐桌文化,簡單說就是全家在一起吃飯時的某些習慣和固定模式。這種文化往往由家長發起,而孩子又是父母的影子。

比如你希望孩子天天吃蔬菜、均衡飲食,但是自己和隊友都是「肉食動物」。那麼,受此影響,孩子多半會不高興吃蔬菜。

另外,不要讓孩子「孤獨進食」。

很多家庭因害怕孩子「吃飯不專注」,喜歡一對一看著孩子吃飯。等孩子吃完了,大人才上桌。但是你會發現,採取「孤獨進食」的寶寶會更容易挑食,並且不願意獨立進食,他們會強烈要求大人餵飯。

因為「孤獨進食」會讓孩子失去吃飯的樂趣和安全感。

所以,平時用餐,不推薦給孩子另開「小飯桌」。讓孩子和大人一起進餐,在全家融洽的用餐氛圍下,學習大人吃飯的動作,瞭解家人的飲食結構,才是培養孩子良好膳食習慣的好機會。

若孩子需要加餐,在能自主進食的前提下,家長可以採取「平行陪伴」:讓孩子自己吃,大人在附近做事即可,無需給予過多關注,也不用讓孩子「孤獨進食」。

把健康食物作為獎勵

建立孩子對健康食物的好感,主要先從媽媽的選擇開始。

如果哪天,你想獎勵一下孩子的味蕾。不如獎勵孩子一次多彩健康的戶外水果野餐,這可能要比動輒帶孩子去吃薯片、炸雞等高熱量食物更加明智。

孩子永遠是大人的影子,從小性格習慣、行為方式、思維語言等等各方面都受到了父母很大的影響。

吃飯這事兒,你若覺得壓力大,孩子也會有壓力。

不必刻意壓抑孩子的欲望,尊重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視角,運用一些小技巧,「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輕視」「舉重若輕」才是大智慧。

讓孩子吃飯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他才可能會更願意主動擁抱健康的飲食習慣。

因此,對食物的加工尤為重要。

比如蔬菜、肉類等,需要切成適合寶寶口型大小的尺寸。堅硬難咬的餅乾、糕點,可以用溫水泡軟後給寶寶食用。

選好餐具

讓寶寶使用喜愛、稱手的餐具很重要。

選擇造型可愛、顏色鮮豔的餐具,可以引起寶寶的進食興趣。

選擇防摔易抓握的餐具,能幫助孩子提高自己動手吃飯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讓他充分感受吃飯的樂趣!

注重餐桌文化

所謂的餐桌文化,簡單說就是全家在一起吃飯時的某些習慣和固定模式。這種文化往往由家長發起,而孩子又是父母的影子。

比如你希望孩子天天吃蔬菜、均衡飲食,但是自己和隊友都是「肉食動物」。那麼,受此影響,孩子多半會不高興吃蔬菜。

另外,不要讓孩子「孤獨進食」。

很多家庭因害怕孩子「吃飯不專注」,喜歡一對一看著孩子吃飯。等孩子吃完了,大人才上桌。但是你會發現,採取「孤獨進食」的寶寶會更容易挑食,並且不願意獨立進食,他們會強烈要求大人餵飯。

因為「孤獨進食」會讓孩子失去吃飯的樂趣和安全感。

所以,平時用餐,不推薦給孩子另開「小飯桌」。讓孩子和大人一起進餐,在全家融洽的用餐氛圍下,學習大人吃飯的動作,瞭解家人的飲食結構,才是培養孩子良好膳食習慣的好機會。

若孩子需要加餐,在能自主進食的前提下,家長可以採取「平行陪伴」:讓孩子自己吃,大人在附近做事即可,無需給予過多關注,也不用讓孩子「孤獨進食」。

把健康食物作為獎勵

建立孩子對健康食物的好感,主要先從媽媽的選擇開始。

如果哪天,你想獎勵一下孩子的味蕾。不如獎勵孩子一次多彩健康的戶外水果野餐,這可能要比動輒帶孩子去吃薯片、炸雞等高熱量食物更加明智。

孩子永遠是大人的影子,從小性格習慣、行為方式、思維語言等等各方面都受到了父母很大的影響。

吃飯這事兒,你若覺得壓力大,孩子也會有壓力。

不必刻意壓抑孩子的欲望,尊重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視角,運用一些小技巧,「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輕視」「舉重若輕」才是大智慧。

讓孩子吃飯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他才可能會更願意主動擁抱健康的飲食習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