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佛心老闆」一年多付員工8.5月薪水,替員工付買房首款,賺錢分大家!網友直呼:老這種老闆太少見

有時候現實, 逼得我們不得不認為, 世上只有吝嗇、貪婪的小人可以達到成功。

實際上也的確世道不乏這種人, 佔據所有利益並分給自己的小團體、找到機會就壓榨其他員工的殘忍心態, 總是能讓他們在社會上達到一定的高度。 不過社會就僅是如此嗎?

▲林健祥從不吝給予員工實質回饋, 甚至還曾發給員工一年8.5個月的獎金。

當年身為留美博士的林健祥, 放棄千萬年薪的工作機會, 返臺管理家族塑膠射出工廠, 卻被誤認是搶奪家產, 遭手足孤立, 期間更曾2次面臨資金周轉缺口, 手足拒絕伸援手, 反而是員工不捨老闆艱困籌錢, 借他百萬元周轉度過難關。

據《鏡週刊》報導, 一名已在宗瑋工業服務24年的採購經理王淑賢也直言:「老闆是跟著員工一起苦過來, 不是只靠員工賺錢!」據《鏡週刊》報導, 除此之外, 為了鼓舞第一線員工的士氣, 只要業績達標,

林健祥從不吝給予實質回饋。

據公司採購經理王淑賢表示:「2012年公司營收創新高, 我大膽跟老闆打賭,  只要當月營收破億, 他加發1個月薪水當獎金,  不是只發給幹部, 而是所有員工人人有獎,  他欣然答應且說到做到!」

而據瞭解, 該年宗瑋工業光是端午、中秋兩節日就各發2個月薪水, 年終3.5個月, 再加上老闆打賭的1個月獎金, 累計每位員工該年就多抱回8.5個月薪水, 福利好到讓人羨慕。

▲林健祥認為, 自己應該更照顧員工, 也認為這個錢不是他一個人賺的。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 再者, 林建祥也開放員工入股公司, 分紅制度就是讓超過10位幹部晉升千萬年薪行列, 就連外籍移工平均月入也達4.5萬元。

對此, 林健祥也直言:「我們把外籍移工當作本國勞工, 吃飯住宿公司不扣錢, 加班費該給多少就給多少, 三節獎金一毛不少, 所以我們的外籍移工不會跑。 」

此外, 林健祥還替表現好的資深員工啟動留財計畫, 由他出資購買儲蓄險, 額度從每年10萬到100萬元不等, 等到6年期滿後, 就送給員工當做額外的退休補貼。

▲「宗瑋工業」顛覆傳統塑膠廠的老舊印象, 綠色建築外牆是從荷蘭引進的節能玻璃。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 而如今隱身於新北市新莊工業區的「宗瑋工業」, 不僅已顛覆傳統塑膠廠的老舊印象, 對於把公司從一手爛牌變好牌,

成為「塑膠界中的臺積電」, 林建祥也坦言:「公司賺錢之後, 我覺得自己應該更照顧員工,  我也認為這個錢不是我一個人賺的,  那麼多員工為我拚命, 該給員工的我不會捨不得」。

從父親和哥哥手中接下虧損連年的塑膠廠, 身為宗瑋工業的董事長林健祥, 同時扮演著校長兼撞鐘的角色,不僅白天要忙改善產品與製程,晚上還需和外國客人聯繫業務。

不過,為了留下公司的資深人才,林建祥不僅幫員工買儲蓄險,當額外的退休補貼,就連買房公司都幫忙出首付款,甚至聽到員工生病,治療期間也由公司支付全薪。

▲林健祥對員工十分關心,就連員工罹患重癥,公司都給予全薪支持他安心養病治療。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曾是留美博士的林健祥,當年因接到父親的一通求救電話,「嚴格來說公司是我哥起的頭, 但資金上父親有幫忙, 公司成立4年賠掉400萬元、半個股本, 我爸希望我能回來一起想想辦法。」

因此,臨危受命的他不得不放棄千萬年薪,返臺協助父兄管理家族的塑膠射出工廠。

▲林健祥在25年前,放棄美國千萬年薪,返臺協助管理家族的塑膠射出工廠。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而後更靠著一站式客製化服務,接手隔年就轉虧為盈,甚至2年前,更引進6千萬元的金屬3D列印機,縮短1/3製程,毛利45%直追臺積電。

然而,如今公司年收約7億元,但林建祥卻不獨攬功勞,而是認為公司是所有人一同打拚的成果,更因此贊助不少員工購屋、添購儲蓄險,以凝聚向心力。

▲林健祥十分照顧員工,甚至還幫員工買儲蓄險,當額外的退休補貼。

據《鏡週刊》報導,林建祥除了擁有高分子塑膠工程博士學位,如今更斥資1.3億元添購分析儀器,打造國家級實驗室,強化大數據分析能力,為工業4.0佈局。

目前全臺只有宗瑋工業和鴻海科技集團成功引進,也讓宗瑋工業成功被外界譽為是「塑膠界中的臺積電」。

同時扮演著校長兼撞鐘的角色,不僅白天要忙改善產品與製程,晚上還需和外國客人聯繫業務。

不過,為了留下公司的資深人才,林建祥不僅幫員工買儲蓄險,當額外的退休補貼,就連買房公司都幫忙出首付款,甚至聽到員工生病,治療期間也由公司支付全薪。

▲林健祥對員工十分關心,就連員工罹患重癥,公司都給予全薪支持他安心養病治療。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曾是留美博士的林健祥,當年因接到父親的一通求救電話,「嚴格來說公司是我哥起的頭, 但資金上父親有幫忙, 公司成立4年賠掉400萬元、半個股本, 我爸希望我能回來一起想想辦法。」

因此,臨危受命的他不得不放棄千萬年薪,返臺協助父兄管理家族的塑膠射出工廠。

▲林健祥在25年前,放棄美國千萬年薪,返臺協助管理家族的塑膠射出工廠。 (圖/取自鏡週刊)

據《鏡週刊》報導,而後更靠著一站式客製化服務,接手隔年就轉虧為盈,甚至2年前,更引進6千萬元的金屬3D列印機,縮短1/3製程,毛利45%直追臺積電。

然而,如今公司年收約7億元,但林建祥卻不獨攬功勞,而是認為公司是所有人一同打拚的成果,更因此贊助不少員工購屋、添購儲蓄險,以凝聚向心力。

▲林健祥十分照顧員工,甚至還幫員工買儲蓄險,當額外的退休補貼。

據《鏡週刊》報導,林建祥除了擁有高分子塑膠工程博士學位,如今更斥資1.3億元添購分析儀器,打造國家級實驗室,強化大數據分析能力,為工業4.0佈局。

目前全臺只有宗瑋工業和鴻海科技集團成功引進,也讓宗瑋工業成功被外界譽為是「塑膠界中的臺積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