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制造”怎么樣?看看新加坡愛網購的人怎么說

“中國制造?好, 就是它了——網購商品的新加坡人如是說”。 每當商家開展大促銷, 新加坡公務員希瑟·張(音)就會從中國的網購平臺或從當地電商巨頭Shopee上的中國賣家那里搶購服飾。 24歲的張女士說:“與本地零售商(的商品)相比, 這些(中國)商品價格更便宜。 而且我也不在意‘中國制造’的標簽。 畢竟, 本地許多線上品牌的貨源都來自中國。 ”

在線支付平臺PayPal的一項調查顯示, 新加坡人在中國電商平臺的交易量與日俱增。 圖為一名江蘇省無錫市菜鳥物流公司的倉庫職員。 (法新社)

在家中閑來無事, 你會不會劃一劃手機, 隨手點開淘寶、蝦皮(Shopee)或來贊達(Lazada)等手機APP查看好康, 然后“手賤”地將一個又一個商品加入購物車?

又或者, 從不錯過年底那些便宜到尖叫的網購促銷活動, 讓手指在中國各大電商平臺游走“大買四方”, 不把荷包擼干凈, 誓不罷休?

如果不小心被說中, 那你可能就是本地網購生力軍的一員。

網購示意圖。 (互聯網)

在冠病疫情催生下, “宅經濟”時代加速到來, 高效、快捷、便宜的電商平臺已逐漸取代傳統購物體驗。 其中, 新加坡人在中國電商平臺的交易量更是與日俱增。

在線支付平臺PayPal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

針對13個國家共1萬3000名18歲以上人士的網購調查顯示, 在琳瑯滿目的網購商品中, 傾向于選擇Made In China商品的新加坡人, 高達62%, 同比高出百分之十五。

這個數字, 遠遠高于那些選擇網購其它亞太國家所生產的物品(21%), 以及網購韓國產物品(19%)的新加坡人。

“中國貨”就那么受歡迎?

《海峽時報》采訪的一名網購發燒友Heather(24歲)就特別喜歡向淘寶或蝦皮的中國賣家添購各種女裝服飾和首飾。 一有網購大促銷, 她都要花150新元以上來瘋狂購物。

“比起一些本地賣家, 這些(中國)商品真的便宜。 我不介意印有‘中國制造’的服飾和首飾, 但若是食品我會比較猶豫。 現在不少本地網店, 其實也是從中國進口自家商品。 ”

雙11購物節的出口包裹。 (法新社)

針對國人日漸偏愛中國商品的現象, PayPal東南亞企業銷售負責人拉克什(Rakesh Krishnamuti)告訴《海峽時報》, 即使近幾年全球代工生產業務已轉移至東南亞各國, 但中國“世界工廠”的名號仍屹立不倒, 無法輕易被取而代之。

“能夠根據需求來生產一系列商品, 無論是口罩或是高科技產品, 都使其(中國)出口商品能持續維持高競爭力。

國大商學院副教授洪瑞云則提出另一種角度的解讀。 她認為, 中國商品質量提高, 推陳出新的設計理念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 中美關系緊張之際, 情緒因素很大程度上也促使本地人愛買“中國貨”。

“在過去約莫一年的時間, 我們看到西方對中國的打壓, 這可能惹怒一些新加坡人。 他們可能因為看到一些不平等現象, 所以借此(購買商品)來挺中國。 ”

“世界上所有東西幾乎都有中國制造的痕跡。 從蝦皮及來贊達常見的便宜小物, 到高端的名牌服裝, 甚至在Etsy(以手工制成品為主的網購平臺)上出售的手工皮革制品, 都能看到中國制造。 ”

雙11當天,湖南省衡陽市的中國郵政物流中心。(法新社)

然而,從網上眾多留言中不難看出,本地民眾鐘情中國商品的原因其實非常實際,那就是:

夠便宜!

以下網民說:

“新加坡民眾常把名牌掛在嘴邊,但其實都很貪小便宜(大笑)。沒有什么能勝過價格和質量的誘惑。”

也有網民分享過往的網購經歷,說他自2015年起,每個月都從淘寶購買居家用品。

幾年過去了,他確實看到中國商品的質量明顯提升。他選擇繼續支持中國商品,不僅因為物超所值,更是因為可以在中國電商平臺買到一些不在本地售賣的特別產品。

新加坡的網購人口比例,位列本區域第一

PayPal的數據也顯示,俄羅斯和巴西的人民也特別喜歡購買中國商品,分別占了69%及56%,與新加坡人的喜愛程度相去不遠。

放眼本區域會使用網購的人口比例,新加坡人民遙遙領先,以總人口78%使用網購的亮眼成績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百分之五。

新加坡消費者也非常會精打細算。56%消費者具有上網比價的習慣,借此找出心儀產品的最低價格,或尋找同類更好的產品。

新加坡郵政的區域電商物流中心員工正在選揀海外郵寄包裹。(海峽時報)

無可否認,疫情引發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及家庭收入的縮減,正加速人們轉去網購平臺淘貨的腳步。

拉克什指出,隨著網購邁入新時代,與其主打低價和產品多樣來吸引消費者,電商賣家或許應該花時間提高客戶的購物體驗,才能長久發展下去。

雙11當天,湖南省衡陽市的中國郵政物流中心。(法新社)

然而,從網上眾多留言中不難看出,本地民眾鐘情中國商品的原因其實非常實際,那就是:

夠便宜!

以下網民說:

“新加坡民眾常把名牌掛在嘴邊,但其實都很貪小便宜(大笑)。沒有什么能勝過價格和質量的誘惑。”

也有網民分享過往的網購經歷,說他自2015年起,每個月都從淘寶購買居家用品。

幾年過去了,他確實看到中國商品的質量明顯提升。他選擇繼續支持中國商品,不僅因為物超所值,更是因為可以在中國電商平臺買到一些不在本地售賣的特別產品。

新加坡的網購人口比例,位列本區域第一

PayPal的數據也顯示,俄羅斯和巴西的人民也特別喜歡購買中國商品,分別占了69%及56%,與新加坡人的喜愛程度相去不遠。

放眼本區域會使用網購的人口比例,新加坡人民遙遙領先,以總人口78%使用網購的亮眼成績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百分之五。

新加坡消費者也非常會精打細算。56%消費者具有上網比價的習慣,借此找出心儀產品的最低價格,或尋找同類更好的產品。

新加坡郵政的區域電商物流中心員工正在選揀海外郵寄包裹。(海峽時報)

無可否認,疫情引發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及家庭收入的縮減,正加速人們轉去網購平臺淘貨的腳步。

拉克什指出,隨著網購邁入新時代,與其主打低價和產品多樣來吸引消費者,電商賣家或許應該花時間提高客戶的購物體驗,才能長久發展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