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為何甄嬛安插在弘曆身邊的三個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在《如懿傳》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來, 乾隆和太后甄嬛不過是一對塑膠母子, 準確的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利益的一種均衡, 太后甄嬛雖身處深宮, 但無論是朝堂, 還是乾隆的後宮, 她都會插上一手, 將一切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甄嬛和弘曆這對養母子, 雖然初見時看起來極為投緣, 但日後真正擁有了母子名分時, 卻也不過是相互把對方當成棋子和倚仗, 結成穩固的同盟, 以此來確保自身的利益罷了。

如果說《甄嬛傳》大結局時, 弘曆的引經據典、旁敲側擊, 甄嬛的「深明大義」、以退為進, 是編劇為日後母子爭鬥留下的伏筆, 那麼在《如懿傳》開篇之後, 這種「母慈子孝」的偽裝, 就再也繃不住了。

弘曆選秀那日, 甄嬛反復叮囑他說「高氏算是良配, 富察氏更是佳偶之選」, 可弘曆偏偏不聽, 一顆心只記掛著青櫻, 盼著她快點來, 還故作天真地問了甄嬛一句「那兒子可以選自己喜歡的人嗎?」

甄嬛心下不悅, 那時正是儲位相爭的緊要關頭, 甄嬛為弘曆娶妻, 選的是能夠對他們母子有助益的, 只有讓瑯嬅、晞月這樣前朝重臣的女兒嫁給弘曆, 日後爭皇位時, 他才能多一重保障。

甄嬛這般謀算, 本沒有錯, 可問題就在於, 當她眼裡只有「大局」的時候, 弘曆難免會覺得她這個養母只在乎未來的太后之位, 卻毫不在意自己的婚姻是否幸福。

所以他才會在青櫻姍姍來遲的時候, 立刻拿走本已經交到富察氏手中的如意, 更不顧甄嬛的感受, 直接把如意交到了青櫻手中。

雖然那時的弘曆還沒有登基, 但他對甄嬛的叛逆之心已起, 而這種叛逆之心的源頭, 是他對甄嬛獨斷專行的不滿, 不滿她以「為你好」為名義, 犧牲自己的幸福, 毫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往深了說, 弘曆覺得甄嬛這個養母, 從始至終都只是把他當成棋子而已。 既然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那麼他日自己登基後, 自然會對她多加提防, 而不是把她當成親生的母親那般去看待和孝順。

果不其然, 弘曆登基後, 甄嬛知道自己對於這個養子的利用價值已經小了許多, 如果只靠太后這個名位和他所謂的孝順來度日, 未免太過於如履薄冰, 所以她才要「重操舊業」, 繼續在新一輪的宮鬥中佔有一席之地, 確保她這個婆婆在後宮中的話語權。

也只有這樣, 她才能確保自己兩個女兒的利益。

那麼甄嬛為了坐穩太后之位, 都做了些什麼呢?

她前前後後一共在弘曆身邊安插了三個女人, 為什麼都沒有好下場?

白蕊姬是第一個被甄嬛安插在弘曆身邊的女人。 甄嬛之所以會在一眾南府琵琶伎中選中白蕊姬, 一是因為她「是個有主意的」, 說白了也就是會來事兒, 既能夠勾引得了皇帝, 也能夠挑釁後宮嬪妃, 讓六宮不得安寧;

二是因為她原是從前烏拉那拉氏買來送到南府的, 因此只要她一得寵, 眾人的眼睛都會盯著烏拉那拉氏出身的嫻妃不放, 覺得是她所為, 這樣一來, 也就能「攪渾後宮的水」了。

一旦後宮的水渾了,那麼她這個太后也就能夠順理成章地出來主持大局了。

這不,白蕊姬一出場之後,就把貴妃氣得夠嗆,又借白花丹之事嫁禍如懿,還讓急於表現自己的富察皇后被指責不夠穩重,最後每個人都落下了嫌疑,而甄嬛則坐收漁翁之利,既彰顯了自己身為太后的穩重,又突出了自己在後宮中的不可替代性。

甄嬛的本意,是讓白蕊姬成為寵妃,最好能生下一兒半女,在皇帝心目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樣一來,自己日後也就能多一重倚仗。

只可惜白蕊姬一出場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她出身微賤,又被皇帝看重,其他嬪妃又不知道她有太后這個靠山,所以為了永絕後患,她們自然不能容忍一個這麼囂張又得寵的女人生下孩子。

可憐的白蕊姬,沒有母家的依靠,又失了孩子這個倚仗,不僅無法攏住皇帝的聖心,在太后那裡的利用價值也是直線下降。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甄嬛,敗也甄嬛。

甄嬛給了她進宮的機會,卻從未替她考慮過一生的長久之計,只是讓她履行作為一顆棋子短暫的使命,等她把後宮的水攪渾了,甄嬛卻又無力保她平安,只能任她在波詭雲譎的後宮中自生自滅,最終下場淒涼。

白蕊姬失勢後,甄嬛很快又給弘曆安排了另外兩個女人——陸沐萍和意歡。

弘曆第一次見到陸沐萍的時候,就是一臉嫌棄的樣子,只不過這一臉嫌棄不是對著陸沐萍,而是對著她背後的甄嬛。

弘曆本就厭惡甄嬛的強勢,所以但凡是甄嬛送給他的女人,他都會本能地抗拒,覺得這些女人都是她為了算計自己而安排的。

所以他會讓白蕊姬給陸沐萍送去牛膝草烏湯,讓她斷絕生育的可能;所以他哪怕再喜歡意歡,也會接連讓她服用「坐胎藥」,怕她來日生下皇子,會成為太后牽制自己的籌碼。

這兩個女人,一個一生無子,老死深宮;另一個癡心錯付,引火自焚。

從本質上來看,她們都是甄嬛和弘曆母子爭鬥中的犧牲品,弘曆的多疑加上甄嬛的強勢,母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有如一張密密的網,縛住了身在其中的三顆棋子。

而弘曆,又為何會忌憚甄嬛至此呢?

1、 弘曆從小缺乏安全感,而甄嬛的強勢讓他感到不安

在《如懿傳》原著中,弘曆曾經說過,當他還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時,他所求的,只是能討皇阿瑪的喜歡,能被人尊重;待到被甄嬛撫養後,才開始想當一個富貴王爺;一直到先帝子嗣稀少時,他才萌生了當皇帝的野心。

很多人將《甄嬛傳》中弘曆討好甄嬛的舉動,解讀為他富有心機的表現,可我卻認為,小小的弘曆長期被拋棄在圓明園,沒有父母陪伴的他,最想要的其實是愛,而不是所謂的權勢。而他討好甄嬛的行為,也是因為他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疼愛,而非想要利用甄嬛去爭寵奪嫡。

只可惜,最初的甄嬛能給只有一面之緣的四阿哥言語上的安慰,可後來的甄嬛,卻給不了養子弘曆真正的安全感。

他們更像是一個在情勢所逼之下結成的利益同盟,雖然是「你不能沒有我,我也不能沒有你」的關係,但卻少了當年的真心,而這種真心所帶給人的安全感,才是弘曆最缺的,也最想要的東西。

而對於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身邊有一個比自己更強勢、更有威脅性的人,於是他才會對甄嬛多加提防。這種提防與其說是因為甄嬛真的對他造成了威脅,還不如說是他來自本能的恐懼,恐懼所有會威脅到他的事物。

2、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至少在對待弘歷時,她是這樣的。

選秀時,連雍正這個平時不怎麼疼愛弘曆的父親,都會考慮到他的幸福,而甄嬛卻為了鞏固地位、報復仇敵,強行讓他娶自己不愛的女人,棄絕青櫻,試問弘曆又怎會不寒心?

除此之外,弘曆登基後,甄嬛為了給他立規矩,不惜三番兩次地拿他心愛的女人青櫻做文章,一會賜死她的姑母,一會又讓她去潛邸守孝的,如果甄嬛真的把弘曆當兒子看,就不會用這些「逼人就范」的手段,來壓制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以你心、換我心,是真心相待還是趨利避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

說到底,是甄嬛的自私,激發了弘曆的多疑,母子兩個都是不信真心、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他們給不了對方真正的安慰、無法坦誠相待,也就只能借助權勢和宮鬥的籌碼,來牽制對方了。

只可惜,白蕊姬、陸沐萍和意歡三個人,白白成為了這場母子宮鬥中的犧牲品,徒留一地神傷。

一旦後宮的水渾了,那麼她這個太后也就能夠順理成章地出來主持大局了。

這不,白蕊姬一出場之後,就把貴妃氣得夠嗆,又借白花丹之事嫁禍如懿,還讓急於表現自己的富察皇后被指責不夠穩重,最後每個人都落下了嫌疑,而甄嬛則坐收漁翁之利,既彰顯了自己身為太后的穩重,又突出了自己在後宮中的不可替代性。

甄嬛的本意,是讓白蕊姬成為寵妃,最好能生下一兒半女,在皇帝心目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樣一來,自己日後也就能多一重倚仗。

只可惜白蕊姬一出場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她出身微賤,又被皇帝看重,其他嬪妃又不知道她有太后這個靠山,所以為了永絕後患,她們自然不能容忍一個這麼囂張又得寵的女人生下孩子。

可憐的白蕊姬,沒有母家的依靠,又失了孩子這個倚仗,不僅無法攏住皇帝的聖心,在太后那裡的利用價值也是直線下降。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甄嬛,敗也甄嬛。

甄嬛給了她進宮的機會,卻從未替她考慮過一生的長久之計,只是讓她履行作為一顆棋子短暫的使命,等她把後宮的水攪渾了,甄嬛卻又無力保她平安,只能任她在波詭雲譎的後宮中自生自滅,最終下場淒涼。

白蕊姬失勢後,甄嬛很快又給弘曆安排了另外兩個女人——陸沐萍和意歡。

弘曆第一次見到陸沐萍的時候,就是一臉嫌棄的樣子,只不過這一臉嫌棄不是對著陸沐萍,而是對著她背後的甄嬛。

弘曆本就厭惡甄嬛的強勢,所以但凡是甄嬛送給他的女人,他都會本能地抗拒,覺得這些女人都是她為了算計自己而安排的。

所以他會讓白蕊姬給陸沐萍送去牛膝草烏湯,讓她斷絕生育的可能;所以他哪怕再喜歡意歡,也會接連讓她服用「坐胎藥」,怕她來日生下皇子,會成為太后牽制自己的籌碼。

這兩個女人,一個一生無子,老死深宮;另一個癡心錯付,引火自焚。

從本質上來看,她們都是甄嬛和弘曆母子爭鬥中的犧牲品,弘曆的多疑加上甄嬛的強勢,母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有如一張密密的網,縛住了身在其中的三顆棋子。

而弘曆,又為何會忌憚甄嬛至此呢?

1、 弘曆從小缺乏安全感,而甄嬛的強勢讓他感到不安

在《如懿傳》原著中,弘曆曾經說過,當他還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時,他所求的,只是能討皇阿瑪的喜歡,能被人尊重;待到被甄嬛撫養後,才開始想當一個富貴王爺;一直到先帝子嗣稀少時,他才萌生了當皇帝的野心。

很多人將《甄嬛傳》中弘曆討好甄嬛的舉動,解讀為他富有心機的表現,可我卻認為,小小的弘曆長期被拋棄在圓明園,沒有父母陪伴的他,最想要的其實是愛,而不是所謂的權勢。而他討好甄嬛的行為,也是因為他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疼愛,而非想要利用甄嬛去爭寵奪嫡。

只可惜,最初的甄嬛能給只有一面之緣的四阿哥言語上的安慰,可後來的甄嬛,卻給不了養子弘曆真正的安全感。

他們更像是一個在情勢所逼之下結成的利益同盟,雖然是「你不能沒有我,我也不能沒有你」的關係,但卻少了當年的真心,而這種真心所帶給人的安全感,才是弘曆最缺的,也最想要的東西。

而對於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身邊有一個比自己更強勢、更有威脅性的人,於是他才會對甄嬛多加提防。這種提防與其說是因為甄嬛真的對他造成了威脅,還不如說是他來自本能的恐懼,恐懼所有會威脅到他的事物。

2、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甄嬛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至少在對待弘歷時,她是這樣的。

選秀時,連雍正這個平時不怎麼疼愛弘曆的父親,都會考慮到他的幸福,而甄嬛卻為了鞏固地位、報復仇敵,強行讓他娶自己不愛的女人,棄絕青櫻,試問弘曆又怎會不寒心?

除此之外,弘曆登基後,甄嬛為了給他立規矩,不惜三番兩次地拿他心愛的女人青櫻做文章,一會賜死她的姑母,一會又讓她去潛邸守孝的,如果甄嬛真的把弘曆當兒子看,就不會用這些「逼人就范」的手段,來壓制他。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以你心、換我心,是真心相待還是趨利避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

說到底,是甄嬛的自私,激發了弘曆的多疑,母子兩個都是不信真心、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他們給不了對方真正的安慰、無法坦誠相待,也就只能借助權勢和宮鬥的籌碼,來牽制對方了。

只可惜,白蕊姬、陸沐萍和意歡三個人,白白成為了這場母子宮鬥中的犧牲品,徒留一地神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