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澳大利亞在WTO告了中國兩次後,中國開始「反擊」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半年兩次在WTO狀告中國後, 澳大利亞在6月24日終於「迎來」來自中國的對等「待遇」。

據《環球時報》記者從商務部獲得的消息, 6月24日, 中國就澳大利亞對自中國進口鐵道輪轂、風塔、不銹鋼水槽產品採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提出起訴。 在此之前的2020年12月和今年的6月, 澳大利亞分別就中國對澳大麥和葡萄酒相關產品進行的「雙反」, 在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起訴。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24日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中方希望通過將澳方有關反傾銷反補貼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既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同時也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世貿組織的權威性有效性。

商務部網站資訊顯示, 2013年12月6日,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就對中國風塔反傾銷調查做出初裁, 決定對中國風塔企業徵收臨時反傾銷保證金;2015年3月26日, 對中國不銹鋼拉制深水槽作出雙反終裁, 對中國相關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2018年6月18日, 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初步裁定進口自中國的鐵道輪轂存在傾銷行為。

商務部網站截圖

高峰在24日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這三起案件中, 澳方認定傾銷與補貼的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 分別於2019年對自中國進口的鐵道輪轂、風塔分別採取或延長反傾銷措施, 並於2020年對自中國進口的不銹鋼水槽延長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高峰強調說, 中方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行為, 這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也損害世貿組織規則的嚴肅性與權威性。

希望澳方採取切實行動, 糾正錯誤做法, 避免對相關產品貿易的扭曲行為, 儘早使相關貿易回到正常軌道。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

中澳經濟高度互補,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順差來源國之一。 根據外交部去年發佈的消息, 在過去20年裡,

中澳雙邊貿易額從不到100億澳元增長到2019年的2350億澳元, 已有超過12000家澳大利亞企業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搆。 中國連續11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交易夥伴, 現在已經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學生和遊客的來源。

但澳大利亞罔顧經濟上雙方的合作關係, 近年來將經貿、投資、科技等問題政治化, 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 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中國分別做出對澳大麥和葡萄酒產品進行的貿易措施後, 澳大利亞隨即做出激烈反應。 上週六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宣佈, 將就中國對該國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去年12月16日, 澳大利亞政府宣佈就中國徵收澳大麥反傾銷及反補貼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

澳大利亞一方面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起訴訟, 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希望與中國加強溝通, 以談判來解決貿易爭端。

《環球時報》記者自商務部中國貿易救濟資訊網查詢的資料顯示, 與印度和美國一樣, 澳大利亞一直以來是對中國進行「雙反」等貿易救濟措施最為活躍的國家。 資料顯示, 1995年至今, 澳大利亞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原審立案累計87起, 其中2020年共9起, 僅遜於印度和美國, 列全球第三位。 而相比之下, 1995年至今, 中國對澳大利亞發起貿易救濟原審立案累計5起, 其中, 2020年2起 。

高峰表示, 當前, 世貿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方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行為, 有損世貿組織規則的嚴肅性與權威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22日告訴《環球時報》,「雙反」是國際上常用的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對澳大利亞相關產品實施「雙反」是在WTO框架下,以WTO原則為出發點所採取的措施。而事實上,多年來中國是全球「雙反」的最大受害者,國外習慣了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卻不能忍受中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是明顯的「雙標」。白明認為,中澳之間在經貿上存在明顯的互補關係,希望澳大利亞能夠珍惜這一關係,多做有利於雙方經貿關係的事情。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22日告訴《環球時報》,「雙反」是國際上常用的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對澳大利亞相關產品實施「雙反」是在WTO框架下,以WTO原則為出發點所採取的措施。而事實上,多年來中國是全球「雙反」的最大受害者,國外習慣了對中國進行貿易限制,卻不能忍受中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是明顯的「雙標」。白明認為,中澳之間在經貿上存在明顯的互補關係,希望澳大利亞能夠珍惜這一關係,多做有利於雙方經貿關係的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