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萬年前史前犀牛新鮮出土!還原度達80%,生物學家大喜,環境學家卻擔憂了

不得不說, 西伯利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這個世界上最寒冷的人類聚集區之一的廣袤土地上, 凝結著大量的永久凍土。 而在這些永凍土之下, 掩埋著許多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神奇的西伯利亞永凍土

最近幾十年來, 隨著永凍土的融化, 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大量史前生物的珍貴遺體。 在永凍土的封存下, 這些遺體不僅保存得非常完整, 甚至還非常新鮮, 直接展示了這些史前生物的外形, 省去了古生物學家大量的精力和錯誤嘗試。

2015年, 西伯利亞就出土了史前生物洞獅的幼崽遺體, 這兩具軀體幾乎完好無損地被保存了下來。 2018年, 該地區再次有兩具洞獅幼崽被發掘, 其體外的毛髮和體內的各個臟器都保存完好。

2019年,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又有一隻史前狼被發掘出來, 其牙齒、鼻子等部位都清晰地展現在了古生物學家面前。

2020年年初, 當地牧民又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史前洞熊, 其組織結構的完整程度同樣令人震驚。

2020年8月, 在俄羅斯雅庫特地區(薩哈共和國)的永久凍土中,

科學家們再一次發現了史前生物, 讓我們見識到了這些生活在史前時代的生物到底長成了什麼樣。

披毛犀

這次發掘, 可以說難度非常大。 位於北極的雅庫特地區幅員非常遼闊, 又十分偏遠, 交通很不便利, 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條公路。 而且, 在夏天的時候, 只有飛機和船才能夠到達這個區域。 直到冬天到來, 一些臨時冰路網才能夠形成, 地面交通才變為可能, 以供卡車司機來給該地區的居民運送一些生活必需品。

(冰天雪地的雅庫特地區)

由此可見, 這一次科學家能夠在此發現史前生物, 的確是歷盡了千辛萬苦。 當他們看到這具軀體的時候, 也都非常興奮。 尤其是在看到它身上保存完好的組織結構, 更是令他們歡欣雀躍, 感到此行不虛。

據介紹, 這具遺體來自於一種名叫披毛犀的史前生物。 即使不用先進的儀器, 光是看到它的組織保存的完整程度, 就能知道它可以帶來巨大的研究價值。

披毛犀, 也叫長毛犀牛, 屬於現代犀牛的近親。 它們平均體長為3.5-4米, 肩高2米左右,體重在1.8-2.7噸之間,非常巨大。披毛犀最顯眼的,就是鼻端的巨大犀牛角,長度可達1米,最長甚至能夠達到1.4米。而本次發現的披毛犀體型較小,可見是一隻尚未發育完全的犀牛。

不過,大約在10000年前,這種巨大的犀牛就已經全部滅絕。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這與當時人類的狩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到了今天,我們只能從化石樣本中和這種動物相見。除了西伯利亞地區之外,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以及西藏阿裡地區也有一些披毛犀的化石被發掘。

史前披毛犀

即便如此,通過骨骼化石和此前發現的少量毛髮、犀牛角等化石的研究,都只能夠從側面來瞭解這些動物的形象。因此,一具保留著犀牛組織的披毛犀的發現,對於古生物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圖片說明:披毛犀復原圖)

據介紹,這一具披毛犀的完整度達到了驚人的80%。這是雅庫特地區出土的最完整披毛犀軀體,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好的。

Valery Plotnikov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在接受《西伯利亞時報》採訪的時候,他介紹說:「這只幼小的犀牛只有3-4歲,離開的時候已經和母親分開居住了,它極有可能是被淹死的。關於它的性別,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我們現在還在等待著放射性碳元素分析的結果來判斷其生存的時間,這個結果最有可能落在20000-50000年前。」

即使歷經了數萬年的漫長歲月,這只披毛犀的全部四肢、牙齒、骨骼、大部分內臟、脂肪等組織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圖片說明:犀牛角由角蛋白構成,相對更難保存)

在剛剛挖掘出來的時候,這具軀體看起來並不是100%地完整保存下來,而且渾身上下沾滿了泥水,污濁不堪。但是,古生物學家們確定,污濁的泥水下隱藏著的是許多即將被我們搞清楚的謎團,並且我們可以推測出大量與之相關的資訊。

他們發現,這只披毛犀身上的毛髮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處在夏季,脫去了一部分毛髮來適應溫度,然後在這個夏季去世。這個推測非常合理,但仍需要實驗室的進一步檢驗結果。

古生物學家還推測,它和此前在該地區發現的另一隻更年輕的披毛犀都是從小就適應了當地的寒冷氣候。

Plotnikov還介紹:「身體的最後部分有一些軟組織,這可能是它的腸道的一部分。這給我們提供了研究其糞便的可能,這也有助於我們重建那個年代的史前環境。」

實際上,關於披毛犀的食性,科學家們也一直有所爭議。因此,通過這只披毛犀的糞便,古生物學家或許可以終結關於披毛犀食性的爭論。

據介紹,這只披毛犀將會被送到雅庫特首府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接下來,他們有意將其送到瑞典,那裡的專家們在犀牛的基因組測序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推測其演化歷程和滅絕原因。

深思

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融化,我們未來或將發掘出更多的史前生物新鮮軀體。但是,我們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這意味著全球變暖的進程仍然在加劇。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被釋放出來的不僅有史前動植物,甚至可能有史前病毒或細菌。而今天的生物是沒見過這些病菌的,可能沒有足夠的抵抗力,最終造成恐怖的疾病。

(圖片說明:永久凍土的融化是氣候惡化的一個嚴重後果)

我們固然希望古生物學能夠得到不斷的突破,但我們更希望地球環境能夠持續宜居下去。如果人類的科技發展連地球都保護不了,這樣的盲目發展也應該停下腳步,等一等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氣候了。

肩高2米左右,體重在1.8-2.7噸之間,非常巨大。披毛犀最顯眼的,就是鼻端的巨大犀牛角,長度可達1米,最長甚至能夠達到1.4米。而本次發現的披毛犀體型較小,可見是一隻尚未發育完全的犀牛。

不過,大約在10000年前,這種巨大的犀牛就已經全部滅絕。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這與當時人類的狩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到了今天,我們只能從化石樣本中和這種動物相見。除了西伯利亞地區之外,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以及西藏阿裡地區也有一些披毛犀的化石被發掘。

史前披毛犀

即便如此,通過骨骼化石和此前發現的少量毛髮、犀牛角等化石的研究,都只能夠從側面來瞭解這些動物的形象。因此,一具保留著犀牛組織的披毛犀的發現,對於古生物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圖片說明:披毛犀復原圖)

據介紹,這一具披毛犀的完整度達到了驚人的80%。這是雅庫特地區出土的最完整披毛犀軀體,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好的。

Valery Plotnikov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在接受《西伯利亞時報》採訪的時候,他介紹說:「這只幼小的犀牛只有3-4歲,離開的時候已經和母親分開居住了,它極有可能是被淹死的。關於它的性別,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我們現在還在等待著放射性碳元素分析的結果來判斷其生存的時間,這個結果最有可能落在20000-50000年前。」

即使歷經了數萬年的漫長歲月,這只披毛犀的全部四肢、牙齒、骨骼、大部分內臟、脂肪等組織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圖片說明:犀牛角由角蛋白構成,相對更難保存)

在剛剛挖掘出來的時候,這具軀體看起來並不是100%地完整保存下來,而且渾身上下沾滿了泥水,污濁不堪。但是,古生物學家們確定,污濁的泥水下隱藏著的是許多即將被我們搞清楚的謎團,並且我們可以推測出大量與之相關的資訊。

他們發現,這只披毛犀身上的毛髮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處在夏季,脫去了一部分毛髮來適應溫度,然後在這個夏季去世。這個推測非常合理,但仍需要實驗室的進一步檢驗結果。

古生物學家還推測,它和此前在該地區發現的另一隻更年輕的披毛犀都是從小就適應了當地的寒冷氣候。

Plotnikov還介紹:「身體的最後部分有一些軟組織,這可能是它的腸道的一部分。這給我們提供了研究其糞便的可能,這也有助於我們重建那個年代的史前環境。」

實際上,關於披毛犀的食性,科學家們也一直有所爭議。因此,通過這只披毛犀的糞便,古生物學家或許可以終結關於披毛犀食性的爭論。

據介紹,這只披毛犀將會被送到雅庫特首府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接下來,他們有意將其送到瑞典,那裡的專家們在犀牛的基因組測序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推測其演化歷程和滅絕原因。

深思

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融化,我們未來或將發掘出更多的史前生物新鮮軀體。但是,我們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這意味著全球變暖的進程仍然在加劇。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被釋放出來的不僅有史前動植物,甚至可能有史前病毒或細菌。而今天的生物是沒見過這些病菌的,可能沒有足夠的抵抗力,最終造成恐怖的疾病。

(圖片說明:永久凍土的融化是氣候惡化的一個嚴重後果)

我們固然希望古生物學能夠得到不斷的突破,但我們更希望地球環境能夠持續宜居下去。如果人類的科技發展連地球都保護不了,這樣的盲目發展也應該停下腳步,等一等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氣候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