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最難一道選擇題,填志願首選專業or城市or學校?

PubDate:2021-06-30

最近,我侄女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

然而我表哥夫妻倆,跟孩子在填報志願上意見不太統一,現在正發愁。

表哥表嫂的意思是最好能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侄女覺得離家近點挺好的,何況學校也不差(分數可以上太原理工大學)。

每年的大學聯考出分後,大部分考生都面臨三大難題——選學校、選專業、選城市。

大學聯考志願的選擇,關係著孩子四年後會進入什麼樣的圈子,什麼樣的行業,從此人生的走向也會不同。

所以,雖說志願該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但很多時候,因為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全家人都很害怕這道人生選擇題會選錯。

1

優先順序的靈魂一問:

學校or專業or城市

每個考生,最深入靈魂的問題應該就是:

首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或者應該把城市放在第一位?

不出意料的答案,大家都知道,這和分數有很大的關係,分數在選擇上就是硬道理。

但每個家長,都希望在孩子分數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收益最大化」的專業。

儲殷教授建議,如果不是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的人,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城市比學校更重要。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要在18歲,頭腦最開放、最容易見世面的時候,送TA去能見世面的地方,往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去。

孩子需要一個更開闊的機會,把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結合在一起。

還有就是,如果只能上二本院校的話,因為它名聲不大,而且它的學校資源有限,所以要靠學校品牌在全國找工作就很困難,所以一般就是本地就業,本行業就業。

因此,二本院校、專科院校,往往要比一本院校更挑城市。

再有,就是看孩子想學什麼專業。

比如,法學、新聞這些應用類學科和專業,

實習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實習環境,就業也非常依賴於大環境。

試想一下,如果城市發展不是很好,哪裡有好的律所、傳媒公司給孩子實習呢?

再比如園林、動物醫學,基本上畢業之後就是留在大城市工作。(插話:動物醫學基本上來講,收入都很不錯,而且分數也不高,只是,這類專業就業標的很明確,就業范圍比較小)

但是這些小專業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只能上那幾個學校,因為它需求很小。

因此,具有強烈的業務指向性的專業,通常要考慮的一個除了學校的積累,另外一個就是學校所在的地方。

確定了專業、城市,再選擇學校就會容易很多,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錄取分數綜合評定就可以了。

2

靈魂二問:

專業選熱門or熱愛?

如果孩子已經有感興趣的專業和方向,這一點幾乎不在思考范圍之內。

但實際上,大多數孩子是懵懵懂懂的。

有時候沒有經過慎重思考,隨波逐流選擇了一個「熱門」專業,稀裡糊塗就給填報完了。

專業真的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不僅要清楚自己是誰,還要明白家庭如何,適合什麼?

就拿之前大火的財務管理、金融學、經濟學來說,往往跟現實是不太一樣的。

曾經,財務、會計是長盛不衰的幾大專業之一。在大多數家長和考生們眼中,這門專業和老師、公務員一樣,好就業。

但有人在真正就讀財務管理後,才發現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給大佬做假賬都是電視劇演的,老師說我們的水準,只能做錯賬。」

金融學、經濟學也遭到不少人的大力勸退。

House在脫口秀大會上就曾說:

進大學的時候,我當時每天的課表:投資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唯一的人文課程是近代風雲人物專題,學完這套課程的人,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被這個世界選中了,結果我在銀行做了3年櫃員。

就像有句調侃的話:你的爸爸不爭氣的話,你的金融就跟別人的金融不一樣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專業選擇,儲殷教授也提到了:

「醫生和老師,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成為中產階級最穩定的道路。」

學醫之路很苦,很多富人家的孩子根本吃不了這個苦,這才給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個機會。

到了35-40歲的時候,哪怕是個縣城小醫院的主治大夫,那都是有頭有臉的。

老師行業裡同樣也是如此,資歷深、經驗豐富的老師會更吃香。

並且從《麥可思-中國2020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的資料來看,小學教育在本科生畢業半年後職業滿意度排行榜第3名。

再說到所謂的「熱門」專業,其實每年都在變。

回顧過去5-10年,熱門專業已經從國際貿易、金融、生物工程,逐漸變成了互聯網、人工智慧、電動汽車等。

 不難發現,熱門專業多少都受到當時行業風口的影響。10年前的行業風口是金融,現在早已成為了互聯網。

還有,需要解開一個「誤會」就是,被大家戲稱為「天坑」的專業,如:生物、化學、環保、材料等。

其實在985院校,這些都是很好的專業,就業前景也非常好。如果孩子對這些學科感興趣的話,可以努力進入985院校進行相關專業的學習。

3

越早幫孩子找方向

越有利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越早給孩子找方向,是越有利的。

不管是專業、學校還是城市,孩子所有的選擇其實都應該先清楚Ta自己要什麼。

幫助孩子找到方向,找到TA適合什麼,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一個女孩子,她現在是個自媒體人。

有次在她的新書見面會上,我們聊天,談到考大學的方向和夢想。

她說,她是在高一的時候確定方向的,如果能更早確定方向的話,可能會更輕鬆一點吧。

國中的時候,她就很喜歡看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看。

媽媽有次和她閒聊天的時候,問她長大了要幹啥呀?她說想寫電影,然後拍出來。

媽媽笑著說你可要加油哦,如果你大學能考進一所好大學的話,可能夢想就會成真。

她把媽媽的這句話記在心裡了,中考完上了高一,還記得,當時是國慶日,她請求媽媽帶她去北京看看。

回去之後,她久久不能平靜,最後決定報考中央戲劇學院,高中那三年,她每天都在努力,電影評論、短型劇本寫了一份又一份......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她被電影電視系編導專業成功錄取了。

大學四年,她有了更多的知識儲備,更多的實習和歷練機會,對於所愛的電影也有了不同角度,更深刻的理解。

後來的她趕上了自媒體紅利期,一開始自己寫腳本自己剪輯,把自己一個人運營成一個團隊,1年時間全網粉絲破百萬,後來因為業務發展她也招了幾個人做了個小公司,現在發展得風生水起。

雖然這條路看起來有點兒「非主流」,但我很佩服她「前置式」的規劃,畢竟人家從高中開始,就已經想好自己以後志願怎麼填了。

寫在最後:

北大發展研究院的院長姚洋說:

你要想讓孩子上北大,上之前,先測一下智商,低於110就放棄吧。

當被問到「什麼樣的孩子有當科學家的潛質?」時,人工智慧軍事應用首席科學家吳明曦吳老師回答說:智商要高。

其實這個世界很殘酷,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但是不切實際的鼓勵不是鼓勵,而是一種欺騙。

那這樣不會打擊孩子的上進心嗎?

大家都知道鄧亞萍,按照她的自然條件來說,實際上不算好,但她在採訪說她用勤奮彌補了自己的不足,才在乒乒球界取得了一些成績。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她立志去打籃球,還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嗎?估計是再練都不行。

所以,只有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在適合自己的跑道上努力前進,這樣一定會有希望。

這個道理放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上來看,也是同樣的。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找到方向,讓孩子早早地就能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全力以赴。

幫助孩子找到方向,找到TA適合什麼,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有一個女孩子,她現在是個自媒體人。

有次在她的新書見面會上,我們聊天,談到考大學的方向和夢想。

她說,她是在高一的時候確定方向的,如果能更早確定方向的話,可能會更輕鬆一點吧。

國中的時候,她就很喜歡看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看。

媽媽有次和她閒聊天的時候,問她長大了要幹啥呀?她說想寫電影,然後拍出來。

媽媽笑著說你可要加油哦,如果你大學能考進一所好大學的話,可能夢想就會成真。

她把媽媽的這句話記在心裡了,中考完上了高一,還記得,當時是國慶日,她請求媽媽帶她去北京看看。

回去之後,她久久不能平靜,最後決定報考中央戲劇學院,高中那三年,她每天都在努力,電影評論、短型劇本寫了一份又一份......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她被電影電視系編導專業成功錄取了。

大學四年,她有了更多的知識儲備,更多的實習和歷練機會,對於所愛的電影也有了不同角度,更深刻的理解。

後來的她趕上了自媒體紅利期,一開始自己寫腳本自己剪輯,把自己一個人運營成一個團隊,1年時間全網粉絲破百萬,後來因為業務發展她也招了幾個人做了個小公司,現在發展得風生水起。

雖然這條路看起來有點兒「非主流」,但我很佩服她「前置式」的規劃,畢竟人家從高中開始,就已經想好自己以後志願怎麼填了。

寫在最後:

北大發展研究院的院長姚洋說:

你要想讓孩子上北大,上之前,先測一下智商,低於110就放棄吧。

當被問到「什麼樣的孩子有當科學家的潛質?」時,人工智慧軍事應用首席科學家吳明曦吳老師回答說:智商要高。

其實這個世界很殘酷,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但是不切實際的鼓勵不是鼓勵,而是一種欺騙。

那這樣不會打擊孩子的上進心嗎?

大家都知道鄧亞萍,按照她的自然條件來說,實際上不算好,但她在採訪說她用勤奮彌補了自己的不足,才在乒乒球界取得了一些成績。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她立志去打籃球,還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嗎?估計是再練都不行。

所以,只有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在適合自己的跑道上努力前進,這樣一定會有希望。

這個道理放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上來看,也是同樣的。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幫助孩子找到方向,讓孩子早早地就能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