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取之不盡的海水,引入沙漠會發生什麼?看看強行引入的「後果」

PubDate:2021-07-10

治沙一直是人們要做的事情,我國在治理沙漠的功勞上投入了不少精力,毛烏素沙漠80%以上的綠化率就是最好的見證。沙漠地區不僅環境乾燥,而且常年還不下雨,因此這裡的水資源十分短缺,所以很多人就突發奇想,將取之不盡的海水引入沙漠,這樣就能保障沙漠的水源,似乎也挺符合邏輯,但真的能照做嗎?這種做法看似簡單,真正的實施起來卻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沙漠的形成是由於終年高溫和乾旱,地表極度乾燥和疏鬆,它還經常產生沙塵暴和其他自然災害,這是對自然的巨大危害。在地球上,中東國家被稱為沙漠之國。因此這些國家多年來也在想盡奇招治理沙漠,將海水引入沙漠已付諸實踐。結果,由於當地的沙漠是由於氣候造成的,因此在引入海水之後很難儲存海水,當海水蒸發後,留下來的是大量的鹽粒,反而會使得原本有可能有植被生存的土地徹底破壞。

海水之所以是海水,主要就是因為其中含有的鹽分特別高,因此很多海上遇難的人明明泡在水裡還會渴死,就是因為海水不能被我們直接利用,因此一些中東國家嘗試用海水澆灌,結果並不理想。海水沒能孕育出植被,

反而在水分蒸發之後留下了大量的鹽分,本身就乾旱的沙漠更是變成了鹽鹼地,就算是再用淡水來澆灌,也很難生長出什麼植物來了。由此可見,這個腦洞不錯,實施起來卻很難。

強行引入非但沒有改善環境,同時還造成了沙漠地區更加惡化的局勢,

因為天氣的緣故海水蒸發十分的快,但是還有一些成功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地區就利用了管道運輸。將海水引入到沙漠,這樣就大大地緩解了海水的蒸發,但是如此一來在資金消耗方面也增加了不少,一些國家也無法承受,總之治理沙漠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植樹造林,這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沙漠化問題。

但海水引入也有成功實例,像沙烏地阿拉伯地區轉而研究海水淡化技術,將海水淡化之後,不僅可以治理沙漠,還可以供人飲用。只是這辦法也有極大缺點,它需要大量的資金,持續的時間也相當長,是一般國家所無法承受的經濟壓力,所以有了中東國家的教訓之後,就沒有國家在採用這樣的方式來治理沙漠了,大多數還是採用植樹造林的方式,來慢慢治理沙漠,雖然週期較長,但是效果卻很好。

我國其實對於沙漠的治理是相當上心的,我國在治理沙漠的時候,基本都是先在沙漠的周邊大量植物造林,先控制住沙漠的擴大,然後慢慢地向沙漠引入淡水,在擴大林木的種植面積,讓沙漠慢慢恢復。這樣的方法雖然見效慢,但是卻是最有效的辦法,而且成果也是很斐然的,當然對於沙漠的治理,其實也不會因為有成績了,然後就停下,畢竟環境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環境好了未來的發展才會更好。

沙漠化的治理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治沙,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