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次「華山論劍」以後,為什麼武林會人材凋零?問題出在郭靖黃蓉,江湖人情危害不輕

PubDate:2021-06-09

金庸作品中舉辦的最成功,名聲最響的群體性活動,無疑就是「華山論劍」了。「華山論劍」二十五年一次,是早在「射雕」開始以前,直到到「神雕」結尾幾十年裡,武林最高規格的武學交流會。

然而三次「華山論劍」以後,武林的整體的武學水準不進反退。

以至於到了《倚天屠龍記》記中,整個江湖的武學境界竟然集體下滑,以周芷若半吊子的「九陰白骨爪」,竟然險些橫掃武林群雄。理論上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技術應該是越學越精,學問應該是越學越高深的。

為什麼「華山論劍」以後,江湖的整體武學境界不但沒有提升,

反而是下滑得如此嚴重呢?

第一次「華山論劍」:「草根」們的春天

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由王重陽為了結束武林人士對《九陰真經》的爭奪。提出在華山絕頂,以比武論劍的方式來決定《九陰真經》的所有權而發起的。第一次「華山論劍」原定參賽人員六名。除了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之外,

鐵掌裘千仞也獲得了論劍的邀請函。只不過裘千仞自覺武學理論研究還不完善,主動放棄了參賽資格。

而實際到場的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這五個人,就成了以後武林中家喻戶曉的「五絕」。這五個人裡以中神通王重陽武功最高,理所當然地獲得了《九陰真經》的保有權。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參賽資格只看武功高低,是沒有「道德審核」這種說法的,不然黃藥師和歐陽鋒很可能都過不了審核。

而被邀請的五個人中,只有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鐵掌裘千仞這三個人學習的是祖輩傳承下來的武功。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這三個人都屬於「江湖新勢力」,

在武學上都屬於自成一家的人物。

這一次的論劍,參賽者在武功學術方面,可以說是新舊參半。總體上來說,王重陽從發邀請函到論劍的過程,都表現得十分公平,沒有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這一次的「華山論劍」舉辦的也十分成功,

雖然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惜敗于王重陽之手,但是對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的成就卻都是心悅誠服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第一次「華山論劍」中,黃藥師和歐陽鋒也同樣是受益者。因為他們本來雖然武學成就不低,但並不被主流武林所熟知。「華山論劍」這次盛會中,他們雖然輸給了王重陽,但是也得到了「武功天下第一」王重陽的認可,無形中確立了他們的江湖地位。

雖然他們自己可能不感興趣,但事實上來說,他們已經在參與第一次「華山論劍」以後,自動獲取了「武學宗師」的地位,實現了在主流武林中身份飛躍式的提升。不信可以對比一下放棄參賽資格的裘千仞;他武功比黃藥師和歐陽鋒低不了多少,但是在武林中的學術地位卻明顯要比他們低很多。

第二次「華山論劍」:人情世故闔家歡

儘管第一「華山論劍」的結果,是王重陽技壓群雄,獲得了《九陰真經》的保有權。但王重陽並沒有選擇將《九陰真經》公開或外傳。相反,王重陽還明令禁止門人弟子們修煉《九陰真經》。

王重陽這麼做的原因,三聯版《射雕英雄傳》中說是因為王重陽覺得《九陰真經》裡的武功太過陰損毒辣。新修版《射雕英雄傳》中,又改成了他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有強佔《九陰真經》的私心。

其實這個BUG金庸兩次都沒修好:陰損毒辣可以改良刪減,再說郭靖學的《九陰真經》裡,也確實有不少無害而有用的東西。而自己沒有私心也沒必要連門人弟子都不許看。畢竟《九陰真經》不是《葵花寶典》,看了難保胯下的金燦燦。反正不管怎麼樣吧!王重陽沒有選擇公開《九陰真經》裡的內容,反而選擇秘而不宣的藏了起來。最終陰差陽錯的便宜了傻小子郭靖。

於是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郭靖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贏家!由於第二次「華山論劍」的時候王重陽已經身故,

沒有人發邀請函,赴會的仍然是第一批參賽人員。但二十多年鬥轉星移,第一批參賽人員的身份和心態不少都發生了轉變。南帝段智興出家為僧,法名一燈,和鐵掌裘千仞一起放棄了參賽資格。

西毒歐陽鋒因為精神狀態問題被取消了參賽資格。

於是尷尬的一幕出現了!此時「華山論劍」的參賽者只剩下洪七公、黃藥師、郭靖三個人。其中洪七公是郭靖的授業恩師,黃藥師是郭靖的岳父。這還比什麼?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所以這一次的「華山論劍」,可以說是把「點到為止」的武德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對剝奪參賽權的歐陽鋒的「圍毆」,黃藥師和洪七公都沒有用盡全力,心照不宣的把風頭留給了郭靖。

第三次「華山論劍」:一場遊戲一場夢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後,無論郭靖願不願意,他都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武林第一人。在第二次「華山論劍」和第三次「華山論劍」之間二十五年,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郭靖時代」。然而郭靖雖然在家國大義上值得敬佩,但是在教化提攜晚輩方面能力卻嚴重不足。

由於郭靖和黃蓉都是重感情的人,所以他們在處理武林事物的時候,有意無意的都有些「任人唯親」。比如黃蓉卸任丐幫幫主時指定的繼位者魯有腳,就很明顯沒有足夠的領導才能,只是黃蓉和郭靖跟他交情比較深而已。而且郭靖和黃蓉雖然都學了《九陰真經》,但他們卻都沒有為《九陰真經》找到傳人。

他們兩個雖然都是一代大俠,但是教出來的徒弟卻都是草包一類。而且郭靖和黃蓉對老「五絕」的門生故人,明顯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華山論劍」曾經的參賽者的門生故人們,也不自覺以郭靖和黃蓉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淩駕于一般武林人士之上,且有一定「排他」傾向的圈子。

可以毫不客氣說,郭靖時代的武林,人情世故導致的階級固化已經非常嚴重了。甚至魯有腳去世後,耶律齊在成為丐幫幫主之前,還得先娶了郭家的「大公主」。武林崛起的新秀,都必須經過「五絕關係圈」的認可,才能被主流武林所接受,如若不然,就會被排斥在外。

最能反映郭靖時代情況的人,無疑就是楊過了。楊過成長的年代,正是郭靖的聲望和人氣逐步走向巔峰的時代。

黃蓉因為楊過的父親楊康的原因,不肯教楊過武功,導致楊過從此跟郭家產生了嫌隙,後來楊過成長的過程中,也一直有意無意的與郭靖對抗。而楊過與郭靖對抗產生的後果,是他在襄陽大戰之前,一直都不被郭靖背後的主流武林人士所接受。在楊過以「神雕俠」的身份行俠仗義的時候,連郭芙那個草包腦子都猜得到「神雕俠」就是楊過,聰明伶俐的黃蓉更沒理由猜不到,但是黃蓉還是沒讓楊過進入他們的「圈子」。

而楊過自己闖蕩江湖期間所結識的那些江湖豪客,也大多因為不在郭靖夫婦的「五絕關係圈」之中,而被排斥在武林大會之外。雖然後來在楊過的號召下,郭靖夫婦圈子之外的「武林非主流」也參與了襄陽大戰,郭靖和楊過也徹底達成了和解。但結果就是第三次「華山論劍」顯得更加兒戲,連形式上的「比劃比劃」都免了。

黃藥師父女三言兩語就重新定下的排名座次,而且照例還是論親緣關係搞得繼承。以至於荒唐到忽略了「西狂」楊過從來沒有去過西域,一直都在中原地區活動的事實。第三次的「華山論劍」,其實已經徹底淪為了一場「親友聚會」,跟武學研討的關係已然談不上有多大關係了。

在《神雕俠侶》的結尾處,楊過偶遇內功不弱於他的覺遠和尚,當場大吃一驚。而《倚天屠龍記》開頭時出現的「昆侖三聖」何足道,武功雖然不一定及地上郭靖和楊過,但比起黃藥師和一燈大師卻不會差到哪裡去。

「華山論劍」自王重陽以後,就開始被江湖的人情關係所限制,並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除了王重陽之外,洪七公和黃藥師都沒有再向圈外的人發出論劍邀請函,造成「華山論劍」從第二次開始,就成了一個封閉的圈子。

以至於到了第三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幾乎成了「五絕關係圈」裡的內部討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跟武林脫節了。

而《倚天屠龍記》中的江湖武學的整體水準雖然有所下降,但畢竟恢復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如果繼續讓「五絕關係圈」裡的人搞「華山論劍」,你想一潭厶水江湖,能搞成個什麼樣?

第三次「華山論劍」:一場遊戲一場夢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後,無論郭靖願不願意,他都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武林第一人。在第二次「華山論劍」和第三次「華山論劍」之間二十五年,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郭靖時代」。然而郭靖雖然在家國大義上值得敬佩,但是在教化提攜晚輩方面能力卻嚴重不足。

由於郭靖和黃蓉都是重感情的人,所以他們在處理武林事物的時候,有意無意的都有些「任人唯親」。比如黃蓉卸任丐幫幫主時指定的繼位者魯有腳,就很明顯沒有足夠的領導才能,只是黃蓉和郭靖跟他交情比較深而已。而且郭靖和黃蓉雖然都學了《九陰真經》,但他們卻都沒有為《九陰真經》找到傳人。

他們兩個雖然都是一代大俠,但是教出來的徒弟卻都是草包一類。而且郭靖和黃蓉對老「五絕」的門生故人,明顯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華山論劍」曾經的參賽者的門生故人們,也不自覺以郭靖和黃蓉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淩駕于一般武林人士之上,且有一定「排他」傾向的圈子。

可以毫不客氣說,郭靖時代的武林,人情世故導致的階級固化已經非常嚴重了。甚至魯有腳去世後,耶律齊在成為丐幫幫主之前,還得先娶了郭家的「大公主」。武林崛起的新秀,都必須經過「五絕關係圈」的認可,才能被主流武林所接受,如若不然,就會被排斥在外。

最能反映郭靖時代情況的人,無疑就是楊過了。楊過成長的年代,正是郭靖的聲望和人氣逐步走向巔峰的時代。

黃蓉因為楊過的父親楊康的原因,不肯教楊過武功,導致楊過從此跟郭家產生了嫌隙,後來楊過成長的過程中,也一直有意無意的與郭靖對抗。而楊過與郭靖對抗產生的後果,是他在襄陽大戰之前,一直都不被郭靖背後的主流武林人士所接受。在楊過以「神雕俠」的身份行俠仗義的時候,連郭芙那個草包腦子都猜得到「神雕俠」就是楊過,聰明伶俐的黃蓉更沒理由猜不到,但是黃蓉還是沒讓楊過進入他們的「圈子」。

而楊過自己闖蕩江湖期間所結識的那些江湖豪客,也大多因為不在郭靖夫婦的「五絕關係圈」之中,而被排斥在武林大會之外。雖然後來在楊過的號召下,郭靖夫婦圈子之外的「武林非主流」也參與了襄陽大戰,郭靖和楊過也徹底達成了和解。但結果就是第三次「華山論劍」顯得更加兒戲,連形式上的「比劃比劃」都免了。

黃藥師父女三言兩語就重新定下的排名座次,而且照例還是論親緣關係搞得繼承。以至於荒唐到忽略了「西狂」楊過從來沒有去過西域,一直都在中原地區活動的事實。第三次的「華山論劍」,其實已經徹底淪為了一場「親友聚會」,跟武學研討的關係已然談不上有多大關係了。

在《神雕俠侶》的結尾處,楊過偶遇內功不弱於他的覺遠和尚,當場大吃一驚。而《倚天屠龍記》開頭時出現的「昆侖三聖」何足道,武功雖然不一定及地上郭靖和楊過,但比起黃藥師和一燈大師卻不會差到哪裡去。

「華山論劍」自王重陽以後,就開始被江湖的人情關係所限制,並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除了王重陽之外,洪七公和黃藥師都沒有再向圈外的人發出論劍邀請函,造成「華山論劍」從第二次開始,就成了一個封閉的圈子。

以至於到了第三次「華山論劍」的時候,幾乎成了「五絕關係圈」裡的內部討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跟武林脫節了。

而《倚天屠龍記》中的江湖武學的整體水準雖然有所下降,但畢竟恢復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如果繼續讓「五絕關係圈」裡的人搞「華山論劍」,你想一潭厶水江湖,能搞成個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