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父生病欠巨債母親絕望離家,三孫兒「踉蹌」街頭陪奶奶撿回收,跟後邊「布繩綁手防走丟」:只想早點治好好爸爸的病,惹奶奶淚目

PubDate:2021-06-09



什麼樣的孩子,才叫堅強?

一個五歲的小孩從檯子上摔下去了,第一反應不是哭,而是迅速看下四周,生怕別人看見,然後迅速爬起來,像沒事人一樣,跟誰也不說。

媽媽很自豪:看我女兒多堅強!我也希望疼愛女兒,但是我不能呵護她一輩子,所以我選擇讓她堅強。不能讓她在我羽翼下一輩子。

這個媽媽後半句話抽離出來,單看好像是沒有錯,但這才是個五歲的孩子呀。另外她對堅強怕是有誤解。這不是堅強,這是脆弱。

堅強的人,不怕哭,不怕丟臉。遇到挫折,會表達,會找合適的人傾訴,遇到難處,會找合適的人求助。

他們相信自己是值得愛的,會有人愛。

清晨6時許,鄭州市太康路上,一名看上去七歲男孩手裡拽著一根布繩,布繩兩端拴著兩名三歲左右的男孩兒,三個小身影緊跟著一位手拿編織袋的老人,老人邊走邊在路邊箱中拾撿著回收......

據老人稱,

她今年六十多歲了,老家是河南鄲城的,繩上拴著的一對雙胞胎和緊跟自己的小男孩都是她的孫子,被拴的兩個是雙胞胎,三歲半了,稍大一點的是大孫孫,今年七歲了。

孫子們看著非常懂事,本該胡鬧玩耍的年紀,卻乖乖的跟著奶奶撿回收,沒有絲毫的不情願,他們也想著早點治好爸爸的病,一家人快快樂樂的生活。

老人說,她之所以用繩拴著他倆,是害怕他們突然走丟了,孩子們的父親,也就是她的兒子,三年前被查出生病,現在在鄭州看病。

由於給兒子治病,家中也欠下許多外債,兒媳婦也離開了家,撇下三個孫子需要自己來帶,孩子們的爺爺也因有腦梗生活不能自理,沒辦法她在鄭州一邊陪護兒子,一邊照看三個孫子,空餘的時間就帶著他們出來拾一些回收賣點錢。

「現如今,因為沒錢,本來應該住院的兒子只能借宿在一個好心老鄉那裡,也是租來的房子。」老太太說著流下了眼淚。

當日上午,在一處老舊的樓房出租屋內,老人生病的兒子吃力地行走著。

據老人的兒子說,他叫楊光華,今年33歲了,自己生病前曾經在南方以賣小吃為生,雖說辛苦但也能養家糊口,小家庭很幸福。

但自從2016年被查出肝硬化後,就一直住院治療,先是在老家縣醫院,隨後轉到鄭州的大醫院治療,由於欠下的外債太多,他的愛人絕望之餘也離開了家,

他自己曾有不想活的想法,可一看到辛苦陪伴自己的母親和可愛的孩子,又實在是放不下他們。

小楊說,他的病情通過手術能治好,等病好了他要努力的掙錢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讓孩子們好好讀書上學。

培養擁有堅強質量的孩子,

需要讓孩子在一次次挫折中重振旗鼓,在一次次失敗用永不言棄,在一次次痛苦中選擇堅持。

說白了,讓孩子擁有堅強的質量,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在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時依舊能夠的情緒,並且能夠迅速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去面對現實。

人生中,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只有堅強地走下去,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因此,不管經歷什麼樣的風雨,你一定要堅強地走下去——畢竟餘生還很長,在某個轉角時刻,你會遇到最好的自己。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斯霍勒博士說: 「孩子在出生後,本來就有了情緒機制的基礎,但由於孩子還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必須需要有人去引導,一般就是孩子最親近的父母。」

當父母發現孩子陷入困境之中時,不要強硬地要求孩子「不許哭」,反而應該及時地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只有讓孩子學會把面對困難、挫折時的負面情緒用正確的方式排解出來,他才不會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裡難以自拔,

被負面的情緒裹挾做出極端的選擇。

從來不認命運悲傷,只要堅強就有勇氣闖蕩四方;從來不怨沒有避風港,再大的風雨也能自己獨擋。

人生本來路茫茫,一路走一路望,只要夢想在遠方就沒必要彷徨;歲月本來長又長,有時暖有時涼,只要活著又何必讓淚流成兩行。

做人,要堅強。可隨遇而安,可乘風破浪,只要沒歹匕就還能笑的倡狂;擊不垮,擊不敗,自己都為自己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