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血管保持年輕?謹防心腦血管病的6個危險時刻

PubDate:2021-06-01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官網「120」急救資訊統計,3月1日至4月5日,北京急救中心派出的急救車用於急救的案例中有13774例是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疾病,一般泛指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粘稠、高脂血癥以及高血壓等各種疾病導致的大腦、心臟、全身組織發生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突發的心腦血管事件更為危險。

那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心腦血管的那些事兒。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

保持血管「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會逐漸開始衰老,

血管也會隨之老化變「硬」。因此,「老」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大致病因素,然而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卻出現了心腦血管相關的疾病,甚至發生心梗、腦梗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這是因為這些人雖然年齡不大,但血管卻「老化」了。減慢血管變老變硬的進度,遠離心腦血管疾病需要做到這幾點。

(1)控制好血壓水準

有高血壓的患者要進行積極治療。有研究表明,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異常升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皆可引發腦卒中。

高血壓患者常常認為自己無任何不適,不需要治療,這種誤區常常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要記住降壓不是最終目的,通過持續有效的控制血壓,減少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才是治療靶點。

患者一定要堅持服藥,保持24小時的平穩降壓,抑制血壓晨峰形成。

(2)控制好膽固醇水準

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血脂化驗單上的「LDL-C」)會逐漸沉積在血管壁上,不僅使得血管硬化,還會讓血管變窄。他汀類藥物(例如阿托伐他汀)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降低「壞」膽固醇,且能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一線藥物。

體內膽固醇含量超標的人要遵醫囑服藥、調整飲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平衡膳食,限制鹽、糖、熱量的攝入,控制脂肪攝入的質量和數量。但同時要保證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避免營養不良的情況出現。戒煙限酒,因為吸煙對人體有著較大傷害,可通過對動脈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後而引起血管痙攣,以致于血壓升高和血管硬化。酒精會引起大腦興奮,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並可誘使心律失常。

這些時刻心腦血管疾病高發

(1)溫度驟然變化溫度變化主要指兩個變化。

第一,換季時氣溫的變化,尤其是冬春、秋冬兩季切換時氣溫驟升驟降甚至反復不定。

第二,夏季進出空調房時的氣溫變化,如果空調氣溫調得太低,室內外溫差過大也會引起血管收縮,出現急性心梗或腦卒中。

(2)涼水刺激

涼水刺激一般也分兩種情況。

第一,夏天洗涼水澡。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議夏天沖涼,最好還是用與體溫相近的水,並且提前通過四肢感受適應水溫。

第二,游泳。冠心病患者在游泳時受到涼水刺激,有可能引起血管痙攣,引發心肌梗死。所以,喜歡游泳的朋友最好選擇恒溫泳池,在下水之前充分做好熱身運動。

(3)情緒波動看過《我的城池營壘》的人應該還記得第一集裡,米醫生因為害怕緊張,

由於交感神經引起的內分泌作用,手抖得停不下。

當情緒過強時,人體的交感神經活躍度和內分泌會發生變化,從而對心腦血管產生影響。

比如生氣時,生氣時人們的交感神經較為興奮,會讓心率加快、血壓上升,使得心臟做功增強,更易疲勞。比如情緒過度悲傷或過分抑鬱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分泌出大量激素,影響心臟、腸胃,因此有些人難過時會覺得心痛、胃痛。

所以,學會調節情緒是很好的養生保命之法哦~

(4)過度勞累在這個宣揚奮鬥文化的時代,微醫君還是建議你給奮鬥一條紅線,就是你的身體。新聞中不少猝死的人,死前都有一段高壓、高強度的工作經歷。

過度勞累會加重心臟、肌肉和大腦的負擔,長久為之,

當心臟難以負荷的時候,它可能就停止了,也就是常見的心源性猝死。

(5)排便時刻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冠心病、高血壓等)排便時過於用力,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都有可能誘發心梗。

所以,排便不暢的時候不要硬來,可以離開衛生間,

做做運動,揉揉小腹,多喝點水,吃點火龍果(比香蕉對排便更有效)。這些都做了還是不行,可以去醫院找醫生幫忙想想。

(6)晨起時刻

在清晨覺醒並開始活動後的幾個小時內,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同日其他時段,夜間發生率明顯降低。

其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清晨覺醒並開始直立位活動後,心肌的需氧量明顯增加,但供氧量卻減少(冠狀動脈張力增加等原因);凝血活動加強,而纖溶活動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