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3種話」永遠不要說,讓人看輕還會壞自己氣運,希望你沒説過

PubDate:2021-05-23

很多年輕人因為涉世未深,在為人處世的時候,經常快言快語,不懂得圓融通達,所以因言致禍,不小心得罪別人而不自知。

守嘴不惹禍,守心不出錯。

學會好好說話,是做人的基本修養。當你與人相處之時,你說話的語氣裡,藏著你的修養與素質。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我們待人接物的時候,話到嘴邊留半句,這樣才能留有餘地,不至於把話說過了而後悔。

這就是一個老僧的提醒:為人處世,這三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1.負能量爆棚的喪氣話。

作家李尚龍說過:「負能量是在鞭笞別人的不好、責駡社會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講完後告訴你,即使再苦,我依舊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一些。」

人生難免有低谷,然而你卻不能因此而怨天尤人,別讓負能量毀了你。人在落魄時,負能量的話莫跟別人講,要重視。

人不怕窮就怕志短,如果有志氣,就不會窮到底。

真正聰明的人在落魄時不會負能量滿滿地過日子,而是不卑不亢默默的努力著,靜靜的堅持,讓自己走出低谷。

「人不自棄,天難棄」。落魄時可以磨練一個人的心性。如果有一天你身處人生低谷,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不消極,不悲觀,不發洩負能量,終會王者歸來。

2.說他人是非,閒言碎語。

《弟子規》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沒有用處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浪費了時間白費口舌;

惡意傷人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既傷害別人又害自己;

背後搗亂的話不說,如果說多了,引起朋友不和親人離;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真誠去對待,莫論及他人的是和非;

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賞自己風景,花開不喜與葉落不悲;

坦蕩為人尊重他人,說話講技巧,贏得親朋好友都歡喜。

看破不說破的背後,是體諒他人尷尬的善良,是懂得給人留臺階,保護他人自尊。

會說話的人,說話會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避免出現雙方尷尬,讓對方下不了臺的局面。

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3.高高在上,炫耀自己的大話。

人生如茶,別太滿,別太涼,滿了招人說閒話,涼了招人說怨話。

是是非非,只要真誠,不委屈自己的良心,不耽誤自己的真心,且行且珍惜。

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行善好;

行善好,不如助人為樂;助人為樂不如善待身邊的恩人。

做人要大度,說話要尺度,

看人要深度,處事不能太滿。

飽滿的稻穀總是低垂著頭,只有空空的稻殼才會仰頭向著天。

真正層次高的人,從來不會在人前吹噓自己。因為牛皮吹上天了,也不會有人真正的信服,還會拉低自己的層次。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時刻記得反省自己,取長補短,少說大話。

為人處世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個理智的中年人,日子才會順順當當。

最後:學會好好說話,是一生的修養。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的層次,恰當的時候說話是智慧。

說話先過腦再出口,口無遮攔,惹人厭。

南懷瑾大師說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個人想要會說話,其實並不難,就是講話的時候多為別人著想,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別人心坎裡,自己就能福氣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