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裡長這種息肉是 「好事」!消化科醫生:它與胃癌呈負相關

PubDate:2021-05-15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檢查出胃息肉,不少人擔心它與腫瘤相關,其實有種胃息肉一般不會得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它的存在是一件「好事」。

胃裡長這種息肉是「好事」

案例分享

最近,李奶奶在胃鏡檢查中發現了胃息肉,經病理活檢確定為胃底腺息肉。全家人一下子變得焦慮起來,擔心是胃癌,拿著胃鏡報告輾轉多家醫院就醫,得到的都是相同結論:不用擔心,這不是癌,其實這正好說明您的胃很安全。

為什麼長了息肉,竟說明胃很安全?

胃底腺息肉是所有胃息肉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多於男性,並以胃底和胃體處最多見。臨床上胃底腺息肉分為兩種:

綜合征型胃底腺息肉,見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卓-艾綜合征及家族性結腸息肉癥疾病;

散發型胃底腺息肉,這類息肉最為常見。目前研究普遍認為,長期應用質子泵抑制劑類藥物,

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會增加胃底腺息肉的發生,停用後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值得慶倖的是,發現胃底腺息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它的存在往往提示身體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是國際公認的I類致癌物,可引起潰瘍、胃炎、胃癌等多種疾病。

國外有醫生在研究了10萬人的胃鏡檢查後發現,檢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低於0.1%;而沒有檢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可達13%;有胃底腺息肉的患者無人患上胃癌,而沒有發現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有178人發現了胃癌。可以說,發現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基本上不會得胃癌,它與胃癌呈負相關。

同時,發現胃底腺息肉者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

總的來說,胃底腺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患者對此不必過於擔心。不過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和監測,還需聽從醫生的建議。

對於40歲以下發現多個胃底腺息肉或病理提示存在異型增生的患者,

建議進一步進行結腸鏡檢查,排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可能。

什麼樣的胃息肉要切除?

胃息肉較腸息肉少見,90%為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性息肉較少見,約占10%。

增生性息肉

多位於胃竇部及胃體下部,癌變率較低,僅0.3%~0.6%。儘管癌變可能性小,如果直徑大於1公分,最好手術切除。

腺瘤性胃息肉

多發于胃竇部,顏色往往較周圍黏膜紅,約占胃息肉的10%,癌變率可達50%,尤其是大於2公分的情況下。有些家族性腸息肉病也會累及胃部,癌變幾率較大。

如果胃息肉直徑小於1公分,且數目較少,可定期監測。若同時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就要及時治療;直徑在1~2公分之間,且數目較多、無蒂,建議切除;直徑大於2公分,一定要及時切除乾淨。

患者如果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或不適、噁心、慢性腹瀉等癥狀,最好及時行胃腸鏡檢查,以防癌變。

三類人要警惕胃息肉

胃息肉較小時常無明顯癥狀,一般都是在胃腸鋇餐造影、胃鏡檢查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現。出現癥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

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

胃息肉一般多發生于胃竇,少數可見於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位於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引發幽門梗阻。息肉生長于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以下幾類人群要警惕胃息肉的發生:

有家族史的人群,家裡有直系親屬是胃息肉患者的;

長期喝濃茶烈酒、愛吃燒烤的人群,胃黏膜受到損害大;

長期大量服藥(如阿司匹林等藥物)的老人等。

40歲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如果出現腹痛、腹部不適、噁心、黑便時,及時進行內鏡檢查,一旦發現息肉,應立即採取果斷措施,

通過內鏡將其切除乾淨,可有效防止其惡變。

胃息肉的高危人群,飲食上以吃易消化的軟飯為主,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儘量減少醃制食品的攝入;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濃茶等,

同時避免過硬、過酸、過辣、過鹹、過熱、過分粗糙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