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大馬婦女提醒:因為沒有使用公筷,我和一歲的兒子雙雙確診

PubDate:2021-04-26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食堂、酒店餐廳,使用公筷既干凈衛生,又防止疾病傳染,是對自己和他人健康負責;用公筷為他人夾菜,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公筷公勺”“分餐制”,看似飲食、生活方面的小事,實則關系衛生健康,體現社會文明程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科學防疫、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需要重視細節,而日常用餐環節不容忽視。11位疾控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測試使用公筷與否對用餐后細菌數量的影響,發現菌落總數最大相差250倍。主動使用公筷公勺、踐行分餐制,

養成文明就餐良好習慣,能夠有效避免“病從口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Joyee提醒民眾,即使在家中吃飯,也應該使用公筷,避免病毒傳染。

(八打靈再也26日訊)一名冠病確診患者提醒,在疫情期間,除了遵守政府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在家里用餐時應使用公筷,

避免病毒傳染。

譚祖儀(譯音,Joyee)在臉書發文表示,她與一歲的兒子幾乎都待在家,很少外出,但卻雙雙確診。

她說,在工廠上班,周末會回家的父親是家里最先出現癥狀及確診的家庭成員。

她提到,病毒最可怕的地方是會讓感染的人誤以為只是普通發燒、感冒或骨痛熱癥,而沒有太在意。

隨后她和母親也出現頭痛、發燒、發冷和全身疼痛的癥狀,并在22日得知確診,兒子則是在次日也被告知確診。

她表示,父親顧及到家中有小孩,在家也會佩戴口罩,但家人還是被感染的原因,相信是因為在家吃飯時沒有使用公筷所致。

“我們真正會感染的原因,我能想到的唯一感染管道只有在吃飯的時候。

“不管我們怎樣待在家都好,家里只要有一個人有出門,

你都會有感染的機率。我跟我爸其實沒有近距離接觸,他也戴口罩,可是我們在家吃飯是沒有用公筷的。”

她表示,由于冠病最主要是通過唾液傳播,而一些人屬于無癥狀患者,因此她提醒,“不管在外還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不管飯桌上是你剛認識的朋友,還是熟悉不過的親戚朋友,記得用餐時不要嫌麻煩,每道菜都加個勺子、筷子。”

另外,她也透露,政府規定2歲一下的孩童確診會強制到醫院隔離,因此她和年幼的兒子都被送到了醫院,且會被限制行動范圍。

她也對那些還會外出喝酒唱歌的人說,“你們要繼續沒人可以阻止你,可是你要知道一個人的牽連可以有多大。你可能弄不死你自己,可是你間接弄死其他你根本不認識的人。

衛生部醫護人員(24日)把Joyee母子送到醫院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