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方設法提升後備戰力,韓國太荒唐,臺灣讓人笑掉大牙

PubDate:2021-04-26

在人口基數小、少子化嚴重的地區,若想「提升後備戰力」,那應該怎麼辦?

臺灣:「宮廟義勇」可以上

因解放軍繞臺頻繁,臺防務部門心頭緊張,「要求推動「提升後備戰力」。

但臺灣兵役人數尚且靠花高價湊齊,那怎麼找到「後備戰力」呢?

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有了解決方法,防務部門正在強化的、一些民間組織,甚至可以納入地方宮廟裡的義勇。

「宮廟義勇」是在各宮廟主要協助救災、食宿等的志願者。從臺灣缺水靠祈雨來看,可知宮廟活動之盛行。但是就因臺灣宮廟大型活動多,配置的人員也多,所以臺防務部門就瞧上了這些人力,希望能用作從事戰時災害搶救。

這言一出,兩極分化。

一些所謂防務專家立即給這個清奇的「腦洞」點贊,你看,本土的「宮廟義勇」熟悉地形,戰時完全可以打遊擊,還可以把守關鍵道路和橋樑。

但不少島內網友紛紛吐槽,「這是在搞義和團,

打巷戰?」「飆車族也可以納編一下,應急機動快速反應部隊。」

臺媒就此採訪了寺廟和教會人士,多表示莫名其妙,「指望宮廟打仗嗎?」

遭到這樣的群嘲,臺軍方人士只好表示,現階段「內政部」僅定民警志願者、消防志願者,將「宮廟納入後備戰力」這一想法,

未來將進一步溝通。

基於臺灣從2018年開始施行的全面募兵制,少子化加縮減役期,導致了兵力不足。現在的募兵全靠簽勞動契約,軍方是雇主,軍人服役為報酬,穩定高薪,但由於「解放軍威脅」,局勢緊張,願意服役者更是逐漸變少。

更何況臺灣摔機事故不少,裝備老、事故多,兵力能不緊缺?

買得起高價武器,缺兵力,奉勸臺灣還是早日回歸才是正道。

韓國:考慮女性兵役

對於如何「提升後備戰力」,韓國呢?

近日,在韓國上下正熱議一個話題,來自于韓國青瓦臺「國民請願」問政平臺的兩則請願——隨著韓國出生率日益降低,軍隊在補充兵源方面正面臨巨大困難,因此女性也應該服兵役。

「將女性納入徵兵對象」,這則請願已獲得超20萬人支持。

韓國全國共5000多萬人口,除開老幼、婦女,可參軍的年輕人人數並不算多,再加上少子化嚴重,不願意過於依賴於美國防衛的韓國,目前對男性實行的是強制兵役,凡20到30歲的男性公民凡體檢合格都要服從國家兵役制度,女性實行自願兵役制度。

韓國女兵接受瓦斯彈毒熏訓練

但是在過往的報導中,經常可以看到逃兵役,特別是韓國男藝人逃兵役的事件發生。

所以「將女性納入徵兵對象」這一請願,一出現就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熱點。

韓國共同民主黨國會議員樸用鎮,在自己的新書中提到,將徵兵變募兵,實行不分性別義務接受40至100天基礎軍事訓練的「男女平等兵役制」。

有意參加下屆總統競選的樸用鎮,在書中列舉出多項女性服兵役的好處。

4月21日,「國民請願」問政平臺上出現了一則「請考慮征少年兵代替女性徵兵」的新請願,該請願認為,如果現役人員不足可徵召國中3年級至高中2年級的男學生,目前因為父權制社會惡習和針對女性的犯罪問題,韓國女性的生存環境已經如同地獄一般,

如果再加上服兵役實在是太殘酷了。

溯源至爭論之初,1999年韓國憲法法院的「軍隊加算點制度」:結束服役後求職時,相關科目考試分數可加5%作為補償。

當時該制度被認為損害了女性、殘障人和未服兵役者的權益而被廢止。女性徵兵制度這時候就成為了退伍軍人因補償爭論的發洩口。

韓國男性認為,女性無強制兵役卻有其他權利,因此感到不滿。

厭女大國+「女權窪地」,如打擂臺一般爭鋒相對,可見一斑。

對此,有外界評論認為,女性兵役會增長女性的生育年齡,韓國的少子化現象只會更為惡化,

還會存在很多麻煩的問題。但也有觀點認為,這些請願的提出時間與韓國「四七再補選」重疊,有炒觀點拉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