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鎮的人,都在等著這群雪橇犬救命……

PubDate:2021-04-22

說起哈士奇

你我的腦海中

都緩緩浮現出兩個字

二B

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是這樣的……

無語.jpg

然而,你可知道,在1925年,有一群雪橇犬拯救了一個村子的人!這群雪橇犬的兩隻領頭犬,就是哈!士!奇!

今天,小汪就來跟你扒一扒這兩隻「哈士奇之光」。

上個世紀80年代,在謝爾本博物館幹活的一個木匠在館內留意到了一個哈士奇標本。

他這個人非常喜歡雪橇犬,於是乎決定扒一扒這只放在博物館裡的哈士奇有啥大名頭。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這只平平無奇的哈士奇,曾帶領它的雪橇犬隊伍完成了1925年血清拉力賽(the Great Race of Mercy)中最長、最艱難的的那段路程。

它的名字,叫多哥。

漫長寒冬中的離奇死亡病例

1924年12月,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只有約1400人的諾姆小鎮像以往一樣處於長達7個月的冬季。

維多利亞港早已冰封,天寒地凍下其他交通工具也難以通行。在春天到來前,

這座小鎮都仿佛與世隔絕了一樣。

然而,一名只有兩歲的愛斯基摩小男孩覺得咽喉不適,結果在就診的第二天就離奇死亡。此時開始,諾姆小鎮進入了一場生死存亡的驚險戰疫。

小鎮裡只有一位醫生——柯帝士·韋爾奇,他已經在此從醫18年,他懷疑小男孩得的是白喉病,

一種會導致窒息的可怕的傳染病。但是他並不確定。

一個月後,他在為另一個喉嚨不適的小男孩看診時,確定這個可怕的呼吸道傳染病真的來到了這個小鎮。

接下來的日子裡,接二連三的小孩子以同樣的癥狀去世,醫生雖然知道病因,

但因為沒有抗毒素血清,即使神醫來了也束手無策。

醫生預料到,如果一直這麼下去,整座小鎮的人都看不到明年春天的景色。他不斷向外發送電報,得知最近的血清也有900多英里的距離。

肩負起全鎮生死的雪橇犬接力賽

在這個被冰雪包圍的小鎮,

冬日裡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雪橇犬拉的雪橇。

在沒有辦法也要想辦法的情況下,諾姆鎮的衛生委最後只能採用古老運輸方式——雪橇犬接力。

沿途各個鎮在最快的時間內組建了一支由150多隻雪橇犬、20名隊長組成的隊伍,開始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接力賽。

1925年1月27日23點,第一棒出發,由隊長比爾帶領。當他把血清交給第二棒隊長格林時,氣溫在-62℃,9只雪橇犬隊伍裡有3只汪汪受傷,其中2只最終去世。

隨後一棒接一棒,經過16位隊長的接力,僅僅4天時間就運送了大部分路程,隊長們都不同程度受傷,雪橇犬的死亡數量更是讓人心痛的多。

至此,接力賽到了倒數第三段路程,也是最危險的路段,氣溫到達-85℃,他們需要翻越5000英里的山峰,且距離長達170英里。

在這段最危險的路程中,雪橇犬隊伍裡的領頭犬,就是多哥。

多哥正是一隻哈士奇,此時已經12歲,並不算年輕,但在當地是「狗中精英」,所以萊昂哈德隊長毫不猶豫將其拉入隊伍中。

途中他們翻越高山、跳進刺骨的冰水,汪汪隊們「犬」不停蹄地一裡狂奔,將血清交到了倒數最後一棒的隊伍手上。

倒數第二棒由隊長卡森帶領,領頭犬是哈士奇巴爾托。這就是第二隻英雄哈士奇(據說這只哈士奇身上有狼的基因)。

最後一段路程也是風雪交加,他們在暴風雪下根本無法辨別方向,只能依靠巴爾托的爪子和嗅覺來匍匐前行。

此時小鎮中確診兒童已經達到了27個,而血清只夠救活30個人。

於是這只隊伍沒有休息,一路狂奔,途中還經歷了嚇死個人的血清被吹走事件(幸好最後找回來了),甚至把原定的最後一棒的路程也跑了。

1925年2月2日5:30,卡森成功將血清交到韋爾奇醫生的手上。

紀念英雄汪汪

這場生死接力賽,一開始人們預計需要15-20天時間,然而這只勇敢的隊伍用了5天7個小時就完成了。

最後一段路程預計需要55小時,而巴爾托用20個小時就完成。

為了表彰這只狗狗對小鎮的重大貢獻,美國人民在紐約中心公園,給巴爾托塑了一座雕像。在今天,這所雕像仍擺放在顯眼位置。

而巴爾托本狗,在死後遺體也同樣被製成了標本,存放在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兩隻狗狗相繼離世後,他們的故事還沒完,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的電影《巴爾托》和《多哥》相繼上映。

此外,到現在,諾姆小鎮還會在每年3月舉行當年的血清運輸路線的競賽,希望當地人民銘記這段由人和犬共同譜寫的歷史。

哈士奇們除了犯二的一面,

人家可是貨真價實的雪橇犬啊!

所以,在你家二哈拆家的時候

多給點包容

人家可是能狂奔170英里的生物!

1925年1月27日23點,第一棒出發,由隊長比爾帶領。當他把血清交給第二棒隊長格林時,氣溫在-62℃,9只雪橇犬隊伍裡有3只汪汪受傷,其中2只最終去世。

隨後一棒接一棒,經過16位隊長的接力,僅僅4天時間就運送了大部分路程,隊長們都不同程度受傷,雪橇犬的死亡數量更是讓人心痛的多。

至此,接力賽到了倒數第三段路程,也是最危險的路段,氣溫到達-85℃,他們需要翻越5000英里的山峰,且距離長達170英里。

在這段最危險的路程中,雪橇犬隊伍裡的領頭犬,就是多哥。

多哥正是一隻哈士奇,此時已經12歲,並不算年輕,但在當地是「狗中精英」,所以萊昂哈德隊長毫不猶豫將其拉入隊伍中。

途中他們翻越高山、跳進刺骨的冰水,汪汪隊們「犬」不停蹄地一裡狂奔,將血清交到了倒數最後一棒的隊伍手上。

倒數第二棒由隊長卡森帶領,領頭犬是哈士奇巴爾托。這就是第二隻英雄哈士奇(據說這只哈士奇身上有狼的基因)。

最後一段路程也是風雪交加,他們在暴風雪下根本無法辨別方向,只能依靠巴爾托的爪子和嗅覺來匍匐前行。

此時小鎮中確診兒童已經達到了27個,而血清只夠救活30個人。

於是這只隊伍沒有休息,一路狂奔,途中還經歷了嚇死個人的血清被吹走事件(幸好最後找回來了),甚至把原定的最後一棒的路程也跑了。

1925年2月2日5:30,卡森成功將血清交到韋爾奇醫生的手上。

紀念英雄汪汪

這場生死接力賽,一開始人們預計需要15-20天時間,然而這只勇敢的隊伍用了5天7個小時就完成了。

最後一段路程預計需要55小時,而巴爾托用20個小時就完成。

為了表彰這只狗狗對小鎮的重大貢獻,美國人民在紐約中心公園,給巴爾托塑了一座雕像。在今天,這所雕像仍擺放在顯眼位置。

而巴爾托本狗,在死後遺體也同樣被製成了標本,存放在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

兩隻狗狗相繼離世後,他們的故事還沒完,以它們的名字命名的電影《巴爾托》和《多哥》相繼上映。

此外,到現在,諾姆小鎮還會在每年3月舉行當年的血清運輸路線的競賽,希望當地人民銘記這段由人和犬共同譜寫的歷史。

哈士奇們除了犯二的一面,

人家可是貨真價實的雪橇犬啊!

所以,在你家二哈拆家的時候

多給點包容

人家可是能狂奔170英里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