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溝通是親子教育重要的一環,低聲教育讓溝通更有力量

PubDate:2021-04-21

很多人在表達憤怒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聲音,嗓門越大的人憤怒值好像就越高。

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常常會用怒喝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犯錯的憤怒,卻忽視了這樣的教育帶給孩子的傷害,我曾經就成長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之中。

01

之前住在閨蜜家,看見一幕很有感觸:

她老公在一邊打遊戲,閨蜜輔導孩子作業,接了個客戶電話,說了幾句「抱歉,好的」,繼續坐下幫孩子輔導作業。

孩子做對,閨蜜一言不發,繼續下一題,如果做錯了,就聲調提高,時不時一聲吼,孩子噤若寒蟬。

然而下一道題,

孩子還是錯了,閨蜜火氣直冒,沖著孩子吼:「3+7等於幾?」

孩子愣著,閨蜜怒氣上升道「這下面不是寫著的吧?抄下來不就行了嗎?」

孩子一心只顧著「媽媽別生氣」,整個腦子全力抵抗恐懼,哪有餘力做對題?

每次一吼,孩子看似乖乖照做,靠吼教育似乎立竿見影。

其實不過是因為自己想要偷懶。

自己工作不順,或是心裡有煩心事,沒有心情輔導作業;

為什麼老公可以打遊戲,自己下班還要輔導作業,心理不平衡;

要不是因為孩子輔導作業,自己也可以刷抖音,追喜歡的劇。

面對孩子,自己不想管,可又不得不管,期待眼前孩子的事,可以一閃而過,偏偏孩子拖拖拉拉,一錯又錯,漸漸地自己耐心耗盡,脾氣一點就著,忍不住對孩子大吼。

只想偷懶,用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結束對於孩子的「教育」,而誤以為大吼大叫是加速的好方法。

面對父母的大吼大叫,孩子也許暫時冷靜了,只是錯誤依然得不到修正。

想偷懶的背後,往往更費力氣,如果一心想抄近路,只會繞了更遠的路。

「低聲教育」指的並非只是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溫柔,而是在教育孩子上也要用更加客觀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孩子,不要上來就高聲指責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與大喊大叫方式截然相反,家長經常因為孩子反復犯錯而急躁焦慮,所以批評的話一說出口就帶上了急躁的情緒色彩,不僅總是沒完沒了的嘮叨而且還經常用很嚴厲的語氣命令孩子,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樣和孩子說話他們有時候根本就不予理會,

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效果不好而且還有可能對孩子的人格形成造成阻礙,對心理健康也有不利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一件事情,聲調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低聲溫柔的建議其實更容易令人接受。

因為低聲會給人一種「我在幫你」的信號,而高聲則會有「命令」「斥責」的情感摻雜在裡面,意味著此刻說話人情緒激動,人在面對這樣情景的時候下意識採取的回避或者攻擊的態度,很難啟動理性腦進行思考。

02

遇事不冷靜,開口就大聲責駡的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娘家鄰居夫妻倆都是火爆脾氣,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而他們家的女兒,

卻是一個極為膽小的女孩。

她家是做麵條生意的,小時候就經常有男孩威脅她,讓她從家裡拿麵條出來給他,在火上燒著吃。女孩從來不敢告訴爸媽,就偷偷從家裡拿。有一次「偷」麵條時,剛好被媽媽看到,劈頭蓋臉就問她「為什麼要偷東西」。

後來,女孩大學聯考填志願時,報了一所離家很遠的大學。上大學時,又因為性格過於內向,和別人無法相處,中途被迫休學一年。再後來,女孩主動提出去山村支教,再後來,她和家人斷了聯繫。

前年,女孩回來了,帶來一個男人和孩子。她嫁給了一個山民,日子過得很清苦,可是,她喜歡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婆家人很溫和,從來不大聲說話,一家人相親相愛。

鄰居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們兩個大呼小叫的說話方式,

對女兒的影響這麼大。

會發脾氣是人的本能,但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用智慧化解憤怒,是做父母的需要好好修行的。

03

低聲教育,蘊含著愛和尊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耳朵,走進孩子的心裡。

1、控制情緒,就事論事

心理學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耐心一點,溫和一點,孩子更容易接受。

我們要懂得控制脾氣,就事論事。

如果孩子錯了,不要罵他「真笨」,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什麼是對。

如果他磨蹭了,不要大吼著催他「快點,我上班要遲到了」,要告訴他,「你要遲到了。」

當我們溫和地低聲教育,孩子才會樂於接收和吸收。

2、將心比心,不要傷人

我們如今為人父母,可是我們也曾經都是孩子,當我們的父母,經常對我們大吼大叫,

我們在想什麼?是不是噩夢一場?

如果我們是在父母大吼的恐懼和委屈中長大,如今就要避免孩子重複我們的噩夢。

當孩子跟人打架,先不要批評,發脾氣,要先表示安慰,

再瞭解情況。

當孩子丟了水杯,先不要罵他「敗家」,幫他回憶一下,一起找找,找不到就買個新的。不要先傷了孩子,又花錢買了新的。

如果我們是在父母的低聲教育下長大的,那麼也請對孩子同樣溫柔。

3、如果對孩子吼了,請及時道歉

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

父母錯了或者違背曾許下的諾言,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

如果不小心對孩子發脾氣,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表達歉意,因為被吼叫的孩子,很受傷,我們一定要及時告訴孩子,發脾氣是我們不對,爸媽會改的。

父母大吼大叫,表達的是情緒,而非理智;孩子接收到的是恐懼,而不是教育。

Wendy媽有話說:

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修行。

正是因為孩子的不足,才給了我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也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在不斷修煉中成為更好的父母。

學會低聲教育,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願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能在相互溫暖中,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