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聰明不聰明,看他「手」的特徵就能判斷,若有3個特徵,恭喜啦

PubDate:2021-04-20
手指與大腦分不開

寶寶的手指不會說話,但會在無形中給父母傳遞健康的信號。大腦是人體的總指揮官,手指活動靠大腦指揮完成,大腦發育越好,孩子的手指活動會更靈活,手部的動作更豐富。

另外,手指的神經直接關係大腦的各個部分,手指靈活得到好的鍛煉,能促進大腦發育,使孩子更加聰明。兩者關係密切,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從出生到現在,家寶寶已經半歲了,可他整天除了哭就是發呆,怎麼看都不像個聰明樣。你說,他會不會是有什麼毛病?」

面對閨蜜的質疑,我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寶寶才半歲,現在就想知道是否聰明,也太強人所難了。閨蜜不服氣表示,難道要等他到18歲以後嗎?那可就完了。

無奈之下,我只好懷揣疑惑去諮詢大學時的教授,對方是育兒領域的大佬。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笑著說,寶寶是否聰明,不需要等到長大,

從一雙小手就能看出,只因以下特徵很明顯。一起看下吧。

寶寶是否喜歡抓東西

根據教授的解釋,寶寶的手指是他們接觸外界的橋樑,當他們開始用小手不停抓取外界事物的時候,那就是幼兒好奇心萌發的開始。假如你家寶寶從小喜歡抓取東西,那就意味著寶寶的好奇心很強,家長應該抓住機會,增加鍛煉小手的機會。

比如,家長可以在寶寶身邊擺放一些玩具,引導寶寶去發現周圍物品的不同觸感,尤其是紙質書本或者毛絨玩具。安全,也利於寶寶的智力發育。

寶寶抓取東西的速度

我給教授看了一些拍攝的閨蜜寶寶小視訊,他觀賞後得出結論,閨蜜家的寶寶並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只因他在抓起玩具的時候速度很慢,條件反射也一般,這代表著寶寶的反應能力比較中庸,不是特別聰明的類型。

教授認為,想知道寶寶是否聰明,就要看他抓取東西的速度。

要知道,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小手大多是緊緊握著的,小拳輕易不得鬆開。如果有外界刺激作用到寶寶身上時,

聰明的寶寶會進行反擊,比如說看到玩具他會主動伸手去抓,這就是寶寶能力的一種展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抓握能力。

如果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抓東西的話,這就代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速度超過了同齡人,自然比較聰明了。

寶寶的抓握能力是否精準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聽說過精細動作?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來說,抓握能力是否精確就是反應寶寶是否聰明的關鍵依據。

教授認為,寶寶雖然年幼,但對外界事物也是充滿個人偏好的。有些寶寶更喜歡媽媽,對爸爸不聞不問;有些則比起媽媽的嘴唇,更喜歡媽媽的頭髮。這些都是寶寶偏好的證明。

因此,在家長發現寶寶喜歡抓取東西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跟寶寶搶奪他所喜歡的玩具或用品,倘若對方精準守住自己喜歡的玩具,那就意味著寶寶的身體發育很強大,起碼抓握能力沒問題,是個聰明的娃娃。

相反,如果寶寶抓住了東西之後能緊緊地握在手裡面不鬆手,就表示他們的反應能力是比較快的,

也表示寶寶更聰明。

很多時候,孩子手部的一些反應能力是可以通過外部的條件去改善的。如果感覺寶寶的反應能力比較弱,平時可以給寶寶多進行這樣的強化訓練,爸媽多去和寶寶的手部進行一些接觸,慢慢地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靈活,也越來越聰明。

Wendy媽有話說:

怎麼鍛煉手指,使孩子更靈活?

要想孩子更聰明,手指鍛煉很重要。寶寶在嬰兒時期,寶媽不要忽視鍛煉對手指的訓練。可多用手或毛絨玩具觸碰寶寶的小手,刺激手部神經,使其抓握能力更強。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主能力,讓他自己拿東西、用勺子吃飯等。孩子的想法得到滿足,能增強學習技能的意識,使手部動作越來越豐富熟練。

大一點的寶寶,要從生活中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如自己穿衣洗臉、做簡單的家務等。另外,鋼琴、畫畫能鍛煉手部的協調性,寶媽要注重培養。平日裡可以帶孩子做手指操,讓小手更加靈活。

手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與寶寶的生活和智商分不開,寶媽要細心觀察孩子不同階段的發育情況,適當督促鍛煉。不要因為心疼而讓寶寶失去鍛煉手指的機會,影響身心健康。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鍛煉動手能力,做到「心靈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