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思考【臺軍打炮演習】 為何在炮口架上一個球門桿?是技術不好嗎

PubDate:2021-04-15

2015年9月10日,臺軍「漢光-31號」軍演期間,在新竹舉行炮兵對海實彈射擊演習。

臺軍漢光演習是臺軍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參演人數最多、演練課目最全的三軍聯合攻防作戰演習,

從1984年「漢光-1號」開始每年一次,「漢光31號」演習實兵演練以2016年大陸軍力威脅為想定架構,分為聯合防空、聯合截擊與島內防衛作戰階段,實施防衛作戰演練。

上圖是臺軍的美制M-110A2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開火瞬間。

這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在臺灣服役的老炮,

目前臺軍還有保有60門,是臺灣陸軍口徑最大的火炮,射程僅為17公里,大概跟解放軍陸軍步兵團裝備的96式122毫米榴彈炮的射程相當。

有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臺軍榴彈炮在進行實彈射擊時,會用4根紅色標桿搭建成一個「井」字形的方框,

然後將炮管插在這個框子裡進行打炮。

為什麼炮兵射擊有時會在炮口四周用標桿搭建方框呢?

這種現象曾經在國內各大軍事論壇有過激烈討論。

有人說這個標桿方框搭成的視窗,大概就相當於火炮的準星,火炮射擊會產生巨大後坐力,

很容易導致炮身和炮口的位移,火炮經過一次或者幾次射擊後,因為後坐力緣故使設定好的各項射擊諸元都發生了變化。

需要及時調整射擊諸元,重新瞄準。但如果每次都要重新觀測、下達指令,會拖延時間。

如果炮兵發現炮管不在架桿中間的位置,就可以及時的調整。炮口架桿其實起到了調節效正作用。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簡易瞄準方式,測地分隊事先測量陣地後,立在那裡,然後火炮對準架桿中間的視窗開炮,無需進行精確瞄準,全世界的沒有火控系統的火炮都是這麼弄的。

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不對。

這個東西的學名叫做「射界和射向限制標桿」。是炮兵實彈射擊經常使用的設備,主要用於炮兵在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組織實彈射擊,

靶場周邊情況複雜,為防止陣地上出現誤操作現象(例如炮手裝錯大分劃),危及目標區周邊安全而採取的一種措施。

炮兵在實彈射擊和實兵演習時,用標桿限制火炮射擊時的最高射角和最低射角,以及左右方向射界,把火炮的方向和尺規設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有效防止炮手射擊時的操作失誤,防止炮彈飛出預定落彈區域,傷及友軍或無辜居民。也可在非對抗性實彈操演中防止炮彈打飛了,影響演習效果,臺軍對海火炮實彈射擊操演,因為海上落彈區周邊很開闊,本來無需刻意限制炮口射界和射向,架設限制框,就是為了防止誤操作,影響觀禮臺的觀看效果。

由於世界各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普遍進步,原來空曠無人的炮兵靶場、演習場,現在周邊都充斥著居民點或工業區。

陸軍演習和作戰時,如沒有限制措施,很容易發生炮彈飛出靶場的情況。所以炮兵實彈射擊對火力的分配都有嚴格規定。

軍隊實彈演習,經常有落彈區旁邊就緊鄰友方部隊的情況。

如果火炮不安裝一些限制措施,就會有錯誤裝訂諸元現象,導致炮彈飛出演習區域打入友鄰部隊陣地,造成誤傷事故。

以上這些問題用一個簡單的限制標桿就能解決,當炮手錯誤裝填射擊諸元時,搖動的炮管就會碰到限制桿,以此提示炮手。

炮兵實彈射擊經常發生炮手緊張導致的誤操作,例如夜間迫擊炮射擊因為底火失效卻未發覺,連續裝入好幾發炮彈,將炮膛裝滿的情況。如果炮手緊張搖動火炮出界,炮身會碰撞限制桿,那麼炮兵班長就會過來踢炮手的屁股。

使用限制桿可以防止出現炮手失誤危及安全,在炮兵部隊應用已有幾十年之久。

不僅我軍炮兵使用,其他各國軍隊也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