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那是算了,不是原諒】無底線的「原諒」,是一種心理疾病。「3個步驟」放過自己,走出困境

PubDate:2021-01-08

中午,陪侄女談心,(侄女遭遇校園霸淩)。

卻由此想起另一件「塵封的往事」。

剛出社會的時候,去了一家公司實習。

實習公司並不大,或許是處於對大學生的重視。

進去公司沒多久,我就被安排和一個資深的前輩一起負責一個專案。

我很感激公司的重視,幾乎是一個人承擔了專案所有的工作。

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就為了不辜負公司的信任。

差不多是三個月之後,專案出成果了,我和前輩都非常高興!

去臺中總部做項目分享會的時候,

前輩告訴我,這是針對老員工的會議,我剛來公司,還是實習生,去的話不太合適。

「放心,你那麼努力,我會把你的付出都報備上!有獎金也咱們兩個平分。」

我當時還是新人,也就聽話,留在了臺北。

直到那天,部門會議的時候,經理只給那位前輩發了獎金,還冷冷的對我說了一句:

「現在的年輕人啊,做事不要偷懶耍滑頭哦~」

我才知道,原來我被當掉了。

我三個月的努力被別人領了功,還被誣陷了,還是最信任的前輩。

之後,我在那家公司,成功的被孤立了。做一些打雜的活,實習期一結束,就被光榮勸退了。

後來,我因禍得福,來到了現在的公司。

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慢慢被認可,一步一步,越來越順遂。

那是算了,不是原諒。

有一期《奇葩說》,馬東說了一句頗有感慨的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但蔡康永卻說:

那不是原諒,那是算了。

那些沒有誠意的「對不起」「不好意思」,就好像一道枷鎖。

逼著我們不得不說「沒關係」。

就好像侄女,就好像《馬男波傑克》中的波傑克向赫布尋求道歉,

「你的道歉只是為了你自己好過,

你可以向我道歉,但我也可以選擇不原諒。」

道歉,是你的權力。但原諒,不是我的義務。

我們選擇放下,我們選擇淡忘。

不是原諒了你的所作所為,而是選擇讓自己和解。

我們,不想用你的錯誤,懲罰自己。

心理學家:我們可以不原諒

一項研究招募了135名學生,這些學生在過去六個月中都遭受過欺淩。

研究者先讓ta們回憶最近一次的欺淩,並詢問了ta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隨後,研究者把ta們分成三組,分別讓ta們在腦海中想像欺淩的三種結果:原諒、逃避、復仇。

結果發現,想像原諒的小組是其中感到壓力最大的,ta們冷靜下來的速度比另外兩組要慢得多。

以前的研究認為,從長遠來看,原諒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但這個研究的結果讓我們看到,

面對欺淩這樣的傷害,原諒別人不會讓自己更好過。為什麼呢?

1.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可以被原諒。

我想起了阿柯,這個被婚姻深深傷害,又重獲新生的「女神」;

我想起了韶涵,這個被家人深深傷害,努力活出自己的「女王」;

我想起了無數個,被道德綁架,被傷害,不知如何反抗的姐妹們。

我想起了,在跨年夜,失去了生命的外國空姐。

有些傷害,我們可以不計較,但我們做不到原諒。

2.原諒,是你的能力;不原諒,
是你的選擇。

寬恕有時候不但不能成為安慰劑,

反而可能會增加我們的痛苦和無力感。

說出「我原諒你」這句話本身並不難。

也有些人嘴上說著這樣的話,卻只是想顯示自己在道德上比較優越。

根本與真正的原諒無關。

不原諒是一種道德選擇,你有拒絕原諒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我們做出這種選擇。

除了「原諒」,我們如何放過自己? 1.先平復「憤怒的情緒」

我們不能把家人或者朋友,當作「情緒垃圾桶」,這是不對的。

可以通過大聲唱歌、打沙包、在沒人的地方呼喊等方式,抒發內心的憤怒。

一定不要逃避自己情緒,發洩出來。

如果還是不奏效,可以去跑步、健身,做一些感興趣的活動,消耗體力轉移注意力。

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

集中在會讓你持續生氣的人和事情上。

2.與「壞人」保持距離

一方面,是防止自己第二次受傷害,

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沉澱下來,調節情緒,讓自己恢復理智的狀態。

在你平復情緒的期間,也許傷害你的人,會主動道歉,或者提供補償。

你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拒絕,但無論如何,請記住:

原諒是傷害你的人爭取的,而不是你欠別人的。

3.承認並接納你無法原諒這個事實

每個人心中,最在意的事情未必相同。

最深的傷害,往往來自于最信任的人。

這是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

如果,對方給你的傷害,實在讓你無法釋懷,不如大方承認。

我們不需要任何理由去做出假原諒的樣子,或為此感到愧疚而苛責自己。

也不必逼迫自己「從原諒中成長」;

在痛苦和掙扎裡,我們或許已經學到了很多。

「請你也原諒我的不原諒吧。」

能夠放下,釋懷固然是一種美德。

但是,做不到原諒,也無需自責。

孔子曾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就像嶽雲鵬不原諒那個傷害他的客人,

就像發哥難以忘記那個羞辱他的領班。

我們的善良,是選擇強大起來,不做去做傷害人家的事,不去報復;

但我們內心的傷痛,告訴我們,「不原諒」。

如果再有人跟你說:「原諒吧。」

而你實在無法釋懷那些傷害,

你就回ta:「請你也原諒我的不原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