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李玫瑾: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PubDate:2021-01-11

智力是天生的,後天很難培養。

有的孩子天生就天賦異稟,有的孩子天生就資質平庸,這是因為智力有高有低,但是智力的高低從來不會決定孩子的命運。

性格更能決定孩子的性格。

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性格教育比智力更重要。所以,在培養孩子時,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性格。

01

數子十過,

不如獎子一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

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

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

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

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

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

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聰明,

它們能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

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

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18個名字,

告訴他們的老師說:

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

奇跡又發生了,

那18個被選出的學生

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聰明的家長應該把期待和愛傳遞給孩子,

而不是否定和打壓。

「我相信你可以辦得好!」

當你對孩子有所期待,

他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而來。

02

10歲前,

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價值感

依靠周圍人的評價來建立的。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老是對孩子吼「笨蛋」

時間長了,

孩子可能真的會鈍化為所謂的「笨蛋」。

03

教育就是,

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和永無休止的好奇心

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比金錢更珍貴的是知識,

比知識更珍貴的是無休止的好奇心,

而比好奇心更珍貴的,

是我們頭上的星空和腳下的土地。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在撒手不管中長大。

04

你的童年,我不缺席。

一對好父母,勝過100個好老師。

教育孩子不是上課,

打個電話可以教育,

傳遞一個眼神也可以教育,

和孩子的相處更是好的教育契機,

教育的長短不由時間長短決定,

關鍵要看家長用不用心,

會不會教育。

說自己沒時間教育孩子的家長,

就算有了時間也教育不好孩子。

05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許多家長常掛在嘴邊的是:我這孩子學習分數、我孩子上什麼學校...

多檔知名綜藝節目製作人馬東曾說: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就想讓孩子考上985、211;我們小時候成績不如別人,就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就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這些問題其實意義不大,因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來的。那什麼是後天可為的呢?就是性格。

一個人成年後,在廚房裡做廚師和在實驗室裡做科學研究,本質上沒有差別,都可以養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嚴。

差別是什麼?差別在於這個人是否可愛,能否幫助別人,對別人有無愛心,而不是他所到之處皆讓人痛苦。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雖然我們需要聰明,需要分數,需要學歷,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他得善良,這種善良既能救別人,也是他自己的一個福分。

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發現你不用躲他,結果這個傻人身邊有很多的人。

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讓他搶先,周圍的人跟他在一塊都吃虧,所以大家都離他遠遠的,這個人身邊最後卻沒有什麼朋友。

06

與其教孩子如何去贏

不如讓他們學會去愛

作為家長,總是希望孩子什麼都好,只能第一不能第二,其實就是在教孩子去贏。但是,在孩子漫長的人生當中,贏只是最後的結果,除了贏以外還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需要做,

還有很多更重要的能力需要孩子去學。

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去贏,而是讓他們學會去愛。

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後遇到了各種人際關係問題:工作上處理不好同事關係,生活上處理不好親密關係,學習上處理不好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等,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愛的能力的缺失。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提到:

「愛首先不是同一個特定的人的關係,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這種態度和性格傾向決定了一個人同整個世界的關係,而不是同一個「愛的對象」的關係。」

愛是一種成熟的、具有創造力的能力。它是在孩子每一次成長中克服分離的唯一正確途徑。我們教孩子贏,只是在教孩子用勝利喜悅掩蓋分離的焦慮與恐懼,

但是喜悅過後,下一次的分離,孩子依舊沒有力量與能力去面對。

但是,會愛的孩子,是內心充盈的、有溫度的,是有足夠力量的。

無論身處何種困境,這種飽含善良、有趣、溫和的溫度都是説明孩子化解外界一切棱角的武器。

柔軟有愛的能力,才是幫助孩子更好地向前走的不竭動力。

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你不能不會愛。贏未必可喜,輸未必可悲,勝負並不重要,跌倒了站起來的姿態才最重要!

Wendy媽有話說:

一個不快樂,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會在16歲突然變得自信;

一個沉迷手機不愛讀書的孩子,不會在18歲時逆襲成學霸;

一個唯唯諾諾性格自卑的孩子,不會在20歲時擁有出色的表達能力;

一個衝動暴力不想後果的孩子,

不會在30歲時變成一個有責任心的父親。

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10年後,你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像李玫瑾教授說的:

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心裡陽光,跟誰都很開心,心中有別人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