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利偉進入太空為什麼要帶把槍?蘇聯的教訓讓人警醒

PubDate:2021-04-12

文|科學蟲洞

18年前,在萬眾矚目之下,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太飛船神舟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執行這次太空任務的,是宇航員楊利偉。

楊利偉此次飛行,攜帶了不少應急求生工具,讓人驚訝的是,其中居然有「手槍」,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航太第一人

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甘肅酒泉。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進入太空,在軌運行14圈,於10月16日清晨返航著陸。

神舟五號航太任務完成,

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也讓楊利偉成為了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這項成就是令人熱血澎湃的,更是令人敬佩的,因為作為第一個執行航太任務的人,楊利偉要面臨諸多的危險和心理挑戰。

在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飛船劇烈抖動,

出現了共振。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給楊利偉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五臟六腑好像要碎掉,覺得自己快不行了」,楊利偉這樣描述當時的感受。

返航也不比升空和太空活動輕鬆,面臨的危險並不小。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時,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黑障期 」,

艙體與大氣劇烈摩擦,窗外一片橘紅,舷窗的保護塗層燃燒破裂。

所幸,最終楊利偉成功降落,不過由於麥克風設計的問題,他的嘴唇被劃出了一道傷口。

為了保障航行的安全,楊利偉帶上了基本的生存物資,包括醫療工具、食品等。其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

莫過於一把六四式手槍。

帶槍是為了防范外星人嗎?

提到帶手槍,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這是為了抵擋外星人的攻擊,或是在被外星人俘虜後自殺。但仔細一想,就能發現這個說法立不住。

一方面,人類一直探尋外星文明的蹤跡,但直到現在都沒什麼證據,

如果真的遇到外星人,一把六四式手槍只怕派不上用場。

六四式手槍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但威力較小,有效射程50米。如果是用它來對付外星人,很可能是不夠用的。

更重要的是,太空環境不同於地球環境,開槍後,宇航員本人會因為後坐力而翻滾、移動,

相當危險。

所以很顯然,這把手槍不是用於應對外星人的。

楊利偉之所以攜帶手槍,並非為了在太空中使用,而是為了防范落地後可能遇到的危險。

蘇聯的教訓

關於宇航員攜帶槍支這件事,蘇聯的教訓讓人警醒。

1965年3月18日,蘇聯發射上升2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宇航員為別列亞耶夫、列昂諾夫。

在太空中,列昂諾夫走出飛船,在宇宙中活動24分鐘,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在太空飛行26小時2分鐘後,飛船返航。

不過,兩位宇航員卻在途中遇到了意外情況,反推火箭出了故障,只能人工點火。

這次意外導致飛船偏離了原先計畫的航線,降落地點也隨之改變。本來兩人應該在草原降落,結果卻在烏拉爾山的樹林裡降落了。

這片樺樹林被暴風雪洗禮,樹木稀疏、積雪深厚。返回艙的艙門被一棵樺樹擋住,列昂諾夫二人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打開。

更悲催的是,飛船的通信天線被燒毀,他們無法聯繫到救援人員,只能在雪地上寫出摩斯電碼求救信號。

在那個年代,救援的效率還沒有現在這麼高,在失聯的狀態下,兩位元宇航員只能「荒野求生」。尤其是,樹林裡有野狼和熊這些動物,威脅著他們的人身安全。

所幸,他們隨身攜帶著應急手槍,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能用於自保。

六四式手槍

在此之後,蘇聯決定為宇航員配備特製的三管手槍。圖拉兵工廠製造出了TP-82,在1986-2006年的飛行任務中,宇航員們都會攜帶這種手槍。

事實上,各國都會對宇航員進行求生訓練,比如學習在沙漠中尋找水源、在雪原上生火禦寒等等。而蘇聯宇航員的經歷則給了各國一個教訓,也就是攜帶應急手槍的必要性。

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包括楊利偉在內的宇航員,之所以帶著手槍進入太空,並不是為了抵禦外星文明,而是為了在降落後有自保的武器。

直到今天,槍支也依舊是宇航員們攜帶的生存用品之一。2012年,中國載人航太網《大型聯合演練》文章中,太空人攜帶的生存用品裡就包含了「自衛手槍」。

TP-82

在2019年,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總裁表示,在2021年,手槍可能會再次被列入俄宇航員的應急裝備清單。

除了槍之外,宇航員們還攜帶著許多求生用品,包括無線電導航臺、閃光燈、折疊刀、救生筏等等。

探索太空讓人心潮澎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所以,宇航員自身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而國家的科技力量則是他們安全完成任務的支撐。

————————————

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兩位宇航員卻在途中遇到了意外情況,反推火箭出了故障,只能人工點火。

這次意外導致飛船偏離了原先計畫的航線,降落地點也隨之改變。本來兩人應該在草原降落,結果卻在烏拉爾山的樹林裡降落了。

這片樺樹林被暴風雪洗禮,樹木稀疏、積雪深厚。返回艙的艙門被一棵樺樹擋住,列昂諾夫二人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打開。

更悲催的是,飛船的通信天線被燒毀,他們無法聯繫到救援人員,只能在雪地上寫出摩斯電碼求救信號。

在那個年代,救援的效率還沒有現在這麼高,在失聯的狀態下,兩位元宇航員只能「荒野求生」。尤其是,樹林裡有野狼和熊這些動物,威脅著他們的人身安全。

所幸,他們隨身攜帶著應急手槍,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能用於自保。

六四式手槍

在此之後,蘇聯決定為宇航員配備特製的三管手槍。圖拉兵工廠製造出了TP-82,在1986-2006年的飛行任務中,宇航員們都會攜帶這種手槍。

事實上,各國都會對宇航員進行求生訓練,比如學習在沙漠中尋找水源、在雪原上生火禦寒等等。而蘇聯宇航員的經歷則給了各國一個教訓,也就是攜帶應急手槍的必要性。

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包括楊利偉在內的宇航員,之所以帶著手槍進入太空,並不是為了抵禦外星文明,而是為了在降落後有自保的武器。

直到今天,槍支也依舊是宇航員們攜帶的生存用品之一。2012年,中國載人航太網《大型聯合演練》文章中,太空人攜帶的生存用品裡就包含了「自衛手槍」。

TP-82

在2019年,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總裁表示,在2021年,手槍可能會再次被列入俄宇航員的應急裝備清單。

除了槍之外,宇航員們還攜帶著許多求生用品,包括無線電導航臺、閃光燈、折疊刀、救生筏等等。

探索太空讓人心潮澎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項危險的工作。所以,宇航員自身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而國家的科技力量則是他們安全完成任務的支撐。

————————————

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