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62歲老太太「為子女臨老背一身債」悔不當初:千萬別指望養兒防老「親身經歷太慘痛」:別再成為我了

PubDate:2021-04-05

相信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都是非常用心的,但是教育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愛孩子也要取之有道,如果寵愛孩子變成了溺愛,那麼孩子只會變成溫室中的花朵,而真正聰明的父母不會過於溺愛孩子,而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來自網友的情感故事:

廖老太太是趙家溝的,今年62歲,跟老伴一輩子就一個兒子,叫趙棟。前年趙棟結婚,找的是都市裡的媳婦,老兩口為了幫兒子在城裡買房,跟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

本想著兒子結婚,做父母的責任就盡到了,誰知道臨老還要背一身債。為了還這筆錢,廖老太太跟老伴沒少著急上火...廖老太太對兒媳的評價還不錯,「婚後說幫我們一起還債,還讓我們搬去跟他們一起住!是個挺孝順的好孩子!」話是這麼說,其實老太太是有苦難言:「兒媳好,可自家兒子卻不怎麼樣!」

她說有兒子的趁早打算,別吃她這樣的虧:

第一:兒子小的時候,就開始鍛煉他,培養他的獨立性,別什麼事都大包大攬。省的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不想著靠自己,啥事都指望父母幫著解決,一點擔當都沒有!

第二:學習重要,人品更重要,百善孝為先!兒媳都能想到我們掙錢不容易,想著幫著還錢,

可兒子不但不體諒我們,甚至還埋怨我們在親家面前沒給他長臉。嫌棄我們沒本事,房子買的太小……

第三:不要指望養兒防老,人活一輩子,顧好自己。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別想著替他們遮風擋雨一輩子。像我們恨不得把心都掏給兒子吃了,可他還嫌我們做得不夠好,養兒防老不如掙錢防老。

第四:年輕的時候情願辛苦點,趁早準備好兒子結婚的錢,別到老時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如今兒子結婚成本高(彩禮、房子、車子、見面禮……)當父母的早作打算。

第五:兒子結婚了,能不住一起的盡量別住一起,大家都不自在。現在年輕人不像以前,都喜歡過二人世界。我跟老伴搬去一星期不到,就待不住了,生活習慣不一樣,合不到一塊。有時候看到兒子兒媳鬧騰,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他們年輕人說的那些東西,我們也聽不懂。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一心只想把全天下最好的,捧到子女面前,可我們所能提供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我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真對他們好,

說不定是好心辦壞事,多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表面上看,啃老族「啃」的是金錢,但實際上真沒那麼簡單

●「啃」的是婚姻幸福

婚姻需要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啃老族往往拈輕怕重、眼高手低,連工作都不屑找,更別提做家務收拾家之類了,所以另一半就只能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既主內又主外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這樣的婚姻能幸福?這樣的家庭會牢固?

●「啃」的是孩子的資源

啃老族不創造財富只會消耗資源,如果再有了孩子,那這孩子就更可憐了,想喝點好奶粉都需要父母伸手去找祖輩施捨,可施捨得再多都不會完全用到自己身上,畢竟爸媽也是「寄生蟲」,這樣一「分流」,孩子的生活只能捉襟見肘,衣食住行和教育資源也就沒多少了。

●「啃」的是自己的人生

啃老族「啃」的是長輩,但是長輩能陪兒孫多久?等到老人去世了還能啃誰?啃老族在長時間的「啃食」生活中早就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獨立能力,一旦老人不在了,自己連基本生活就困難,還怎麼立足?人生也就完了。

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啃老族,但是不知道怎麼就把孩子養成了寄生蟲,其實這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的。

孩子之所以理直氣壯地啃老有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原因

1)父母過度溺愛讓孩子心理上有了依賴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觀念,就是這輩子自己吃苦受累不怕,但是孩子絕對不能再受苦。

對孩子百般溺愛,一點挫折都不能讓孩子受,結果孩子長大了就失去了面對風雨的能力,不敢闖不敢幹,懶得找工作,一切靠父母,這種習慣性的依賴造就了「啃老族」。

2)父母的控制欲讓孩子生理上怕了壓力

很多啃老族都有一個控制欲很強、喜歡大包大攬的家長。

新聞有報導,一個30多歲的名校畢業生卻甘願在家看電影打遊戲也不找工作,只因為上班太累,自己無法應付,他的自理能力早在親媽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中喪失了。

大包大攬的強勢父母時刻擋在孩子前面,為孩子打造了一座「城堡」,當孩子覺得外面太累時就會寧願當一條寄生蟲鑽進城堡躲起來,也不願意面對壓力了。

沒有人能陪孩子一輩子,那就塑造起孩子的生存和獨立能力。這需要從小培養,家長們需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捂」在手裡,而是要做好孩子的後盾並勇敢地推他出去,才會讓孩子真正成人。

沒有人能陪孩子一輩子,那就塑造起孩子的生存和獨立能力。這需要從小培養,家長們需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捂」在手裡,而是要做好孩子的後盾並勇敢地推他出去,才會讓孩子真正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