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願意別人麻煩自己的人,往往是五種心態

PubDate:2021-04-06

人到了一定年紀,慢慢就會厭倦社交。一方面是無用的社交太多,反而被社交所害;一方面是求人太難了,唯有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一個人變強,往往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擺脫了對別人的依賴性,自己的心情才會輕鬆,才能學會做自己的貴人。

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願意別人麻煩自己的人,往往是以下幾種心態。做人,活得簡單就好,不必被感情困擾。

01

「無依無靠」的心態:靠誰不如靠自己。

做人,要活得像一座山一樣偉岸。老虎和獅子,總是獨來獨往,螞蟻才是成群結隊。

群居有群居的好,獨處有獨處的好,但是你不管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都要靠自己。唯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不會欺負你,做事才胸有成竹。

依靠別人,其實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手上。你的依賴思想越重,你的命運就越難以改變,或者說,你會持續性墮落下去。別人不會一直幫助你,

就算是你的父母,也不會。

你去麻煩別人,其實是希望別人幫助自己;別人麻煩你,也是一樣。別人幫忙是情分,不幫是 本分。如果你去巴結別人,其實是有點強人所難的意思。

如果你不去麻煩別人,那麼遇到了願意幫忙的人,你會覺得「很驚喜」,很容易被感動。依靠自己,很累,但是你會自由,也會有驚喜。

02

「少管閒事」的心態:不要別人關注自己,也懶得關注別人。

很多人,都有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你就管不過來。你還是管好自己吧,管好家人吧。

如果你天天在朋友圈裡,給別人點贊,還常常看朋友們的動態,對朋友的心情變化很在乎,那麼你就會很累。

你給這個朋友點贊了,又擔心那一個朋友被冷落了。你給所有的朋友都點贊留言,

你真的浪費時間。如果朋友遇到難處了,你就主動去問候,朋友多半會順勢就「巴著你」,你不得不幫忙。

如果你害怕麻煩,你就會儘量減少和別人的互動,有沒有人關注自己,也不太在乎。少管閒事養精神,爛人爛事少了,心情就好了。很多事情,還是「眼不見為淨」才好。

03

「不想合群」的心態:與人交往是一件麻煩事,也沒有意義。

如果你去參加吃吃喝喝的聚會,一次兩次,你會很開心;如果你常常去參加聚會,你就會覺得太麻煩了,本能地拒絕參加。

比方說,同學聚會,大家多年都沒有見面了,互相瞭解一下近況,也是很溫暖的。如果隔三差五就有同學找你聚會,你一定會很煩惱,把聚會當成了負擔。

很多聚會,就是為了一起見個面,聊聊天,吹吹牛,本身沒有意義。你總是去參加聚會,你就會認識很多的人,你的圈子也擴大了,但是你想去麻煩別人的時候,就會發現,別人都躲著你,還假裝不認識你。

和你一起喝酒的人,不一定陪你一起奮鬥,更不會陪你一起哭泣。

回家吃飯吧,家人會陪你一起奮鬥,愛人會和你並肩作戰。

不合群的人,本質上是擺脫了各種聚會,減少了生活中的麻煩,懂得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情冷暖」。

04

「不欠人情」的心態:麻煩了別人,就要還人情,反而是負擔。

「欠債還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人情債,怎麼還?

一個人可以欠錢,但是不能欠人情債。很多人情債,一輩子都還不清,也還不起。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你去麻煩別人,就必須要做好感恩的準備,不能夠以為別人是應該 幫助你,更不要做恩將仇報的事情。

一個心懷善良的人,往往會儘量減少麻煩別人的次數。偶爾麻煩別人,也會覺得難為情,並且會儘快還別人一份人情。

當別人幫助了你,但是你卻無以為報,心裡就會有一種「過意不去」的感覺,

心靈深處,沉甸甸的。

05

「拒絕幫人」的心態:不麻煩別人,才好拒絕幫助別人。

有人說,人脈就是互相麻煩出來的。你麻煩他,他麻煩別人,別人又來麻煩你,大家就變成了一個圈子裡的人。

想一想,人與人互相麻煩,可以擴大人脈圈,也不是壞事。

可是現實告訴你,互相麻煩,還真的是「大麻煩」。

比方說,你求親戚幫忙介紹工作,親戚做到了。過了一陣子,親戚向你借錢,你就不得不借錢給親戚。又過了一陣子,親戚不及時還錢,你想去討債,卻左右為難。

人與人互相幫助,幫助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別人幫助你一點點,你卻要幫助別人做大事,你的心理多半會不平衡。你幫助別人五六次,別人卻只願意幫助你一次,你的心情會很難受。

為了避免心理不平衡,還是「互相不麻煩」為好。如果你從來不去麻煩別人,那麼別人就不好意思求你幫忙。萬一別人求你幫忙,你也可以委婉地拒絕,不需要考慮「感激之情」。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的感情,

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和情緒,也不要因為自己的事情,為難了別人。

做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麻煩別人;如果別人落難了,可以主動幫一把,但是不要指望得到回報。

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願意別人麻煩自己的人,清清靜靜過日子,也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