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艾灸時敷上不同介質後,都有哪些療效呢?

PubDate:2021-04-06

艾灸時,在皮膚上敷不同的介質,就會具有艾灸與藥物的雙重作用。那麼,敷上不同介質後,都有哪些療效呢?

1、隔薑灸 

用厚約3毫米的生薑片在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放在穴位上施灸,

對虛寒病癥如腹痛、泄瀉、關節疼痛等均有療效。

2、隔蒜灸 

取新鮮獨頭大蒜切成厚約3毫米的蒜片,用西鎮於中間穿刺數孔放於穴位或患處,也可取適量打算搗成蒜泥敷於穴位上或患處,本法適用於治療疽、瘡、癰、癤、蛇咬、蠍蟄等外傷疾患。

3、隔鹽灸 

用於臍窩部(神厥穴)施灸,操作時癰食鹽填平臍孔,再放上姜片施灸,若患者臍部凸起可用水調麵粉搓成條狀圍在臍周,再將食鹽放入面圈內隔姜施灸,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癥,具有回陽救逆之功。

4、隔蔥灸 

把蔥白切成厚3毫米的蔥片或把蔥白搗成蔥泥敷於臍中及四周或敷於患處,不要太厚,自覺內部溫熱舒適不覺灼痛為度,適用於虛脫、腹痛、尿閉、疝氣及孚乚腺炎等。

5、隔附子灸

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厚切片厚約3毫米,中間用針穿刺數孔放於穴位或患處,或將附子切細研末,用黃酒調和做餅如1元硬幣大小厚約4毫米,中間紮孔放于穴位上施灸,適用于各種陽虛病癥如陽痿、【早*洩】、遺精以及瘡瘍久潰不斂。

6、隔胡椒餅灸 

取白胡椒末加適量麵粉,用水調製成1元硬幣大厚約3毫米,中間按成凹陷的圓藥餅,

再取丁香、肉桂、麝香各等份共研末,用藥末填平凹陷放于施灸穴位,以局部溫熱舒適為度,可治風寒濕痹、局部麻木不仁、胃寒嘔吐及腹痛諸癥,還可治療濕疹、頑癬等皮膚病。

7、隔雞子灸 

取雞蛋1個,煮熟對半切開,取半個(去蛋黃)蓋於患處,以局部感覺熱癢為度,適用於發背、癰疽初起諸癥。

8、隔豆豉餅灸 

取豆豉適量搗爛,用黃酒調製成直徑2釐米厚約3毫米的藥餅,中間紮數孔放在穴位上施灸,可適用於癰疽發背、頑瘡惡瘡、腫硬不潰或潰後不收口、瘡面黯黑。

9、隔黃土灸 

以黃色黏土做成泥餅,中間紮數孔貼于患處施灸,適用於濕疹、白癬及其它因濕毒而至的皮膚病。

10、隔巴豆餅灸 

取不去油的巴豆10粒,研細末加麵粉少量,

用水調製藥餅放臍中,也可與隔蒜灸合用,灸畢以溫濕紗布擦淨施灸處皮膚,避免藥物刺激起疤,適用於食積、泄瀉、腹痛、胸痛、小便不通等癥,也可用於水腫和肥胖癥。

以上為幾種常見的灸法,需根據不同的病癥採用不同的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