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當孩子不喊你「媽媽」,而是喊「媽」時,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感情卻相差很多

PubDate:2021-04-08

孩子從依賴父母生存到成為一個獨立個體,這個過程會經歷很多心理變化,父母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微小變化,其中可能暗藏著很多心理問題,及時抓住給孩子反應,以免孩子受到傷害。

孩子第一次張口說話,不是叫的爸爸媽媽就是爺爺奶奶,而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對父母的稱呼也一直都是爸爸媽媽,但不知道哪天開始,孩子突然從「爸爸媽媽」變成了「爸媽」。

前兩天看到高中同學發朋友圈,說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孩子突然管自己叫「媽」了,這是長大了吧?作為老母親的她既欣慰又有些失落。

「媽媽」這個詞,全世界各地的發音都是一致的。成為母親後,每當聽到孩子這樣稱呼自己,都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時候的孩子總是媽媽、媽媽的叫著,突然有天就變成單字了,直接管你叫「媽」,這是否僅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呢?

其實並不單單只是這一個因素,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將來的分離做準備。

而稱呼裡就藏著孩子心理上的轉變,家長要及時發現背後隱藏的資訊,重視起來,別大意。

1、開始在乎他人的看法

孩子在小的時候,

常常抱著「媽媽」撒嬌,這是一種對爸爸媽媽的依賴行為,可是等到孩子慢慢的長大,一直叫「媽媽」,難免會被其他的同學嘲笑「幼稚」、「長不大」,孩子的心裡都是在乎別人看法的,自然會慢慢改口。

而且在上了國中之後,大家都習慣於說「我媽怎麼樣」,孩子挺多了,受其影響,就會跟著改口叫「媽」了。

2、渴望長大、獨立

別看「媽媽」和「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表達的情感卻是不同的,叫「媽」,其實反映了孩子心理已經渴望長大渴望獨立了,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適當的學會放手,不要試圖去改變孩子,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一點小秘密。

孩子叫「媽媽」是一種撒嬌、一種對家長的依賴和尋求保護,可是當孩子一旦改口教「媽」,就好像用這種方式,告訴家長,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是向家長證明自己能力的一種表現。

3.親子間存在隔閡

如果親子間存在隔閡,或孩子對父母心存不滿,稱呼時也會刻意表現出不親近的感覺,直接喊「爸」或「媽」。

這種情況下,稱呼對孩子來說只是一個代號,

並沒有投入多少感情。

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稱呼變了是以上哪種原因,重視起來並及時疏導,才能避免問題擴大。

4、教育方式要及時改變

有的時候父母習慣了用命令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種方式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在孩子的小的時候也許還有用,但是當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這種方式就不適用了,這個階段,家長觀察孩子的情緒,儘量用柔和的方式,多安慰、陪伴孩子,時不時與孩子聊天,這種形式要比命令有效許多。

孩子長大後,父母應當轉變教育方式

1)把孩子視作獨立人格

傳統觀念比較重的家長,通常會把孩子視作自己的附屬,教育時也喜歡淩駕于孩子之上,控制欲較強。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要麼反抗叛逆,要麼唯唯諾諾、缺乏主張。

唯有父母把孩子視作獨立人格,才能使其發展出獨立意識,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2)逐步放手,給孩子空間

孩子長大後開始接觸到學校與社會環境,不再只局限於家庭中了。因此,家長也要及時轉變身份,

生活中很多無傷大雅的小事,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吧。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親身經歷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發展出多種品質。

3)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許多孩子不懂得隱藏情緒,什麼心事都寫在臉上,因此只要家長們願意觀察,自然能夠察覺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複雜的個體,家長們若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便需要對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這期間要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手段,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Wendy媽有話說:

「媽媽」和「媽」看似只少了一個字,但是其中的感情卻相差很多,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溝通、安慰孩子,方式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南蠻會出現心理變化、隱藏一些自己的小情緒,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