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過度操心的媽媽,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孩子的反彈還會更加嚴重

PubDate:2021-04-01

孩子學習不好,真的全是孩子的錯嗎?媽媽們或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Wendy媽

01過分管束的媽媽

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

孩子好不容易提前寫完了作業,想要看會兒動畫片。

媽媽趕緊拿出新買的口算練習冊:「再做50道口算題吧。」

週末,一家人開開心心,出門串親戚,媽媽非要給孩子稍上一份額外的作業,不是一份試卷就是一篇背誦作文。

還美其名曰:不能完全放縱,見縫插針,多學一點是一點。

更過分的是,哪怕離開飯還有十分鐘,媽媽也不會讓孩子閑著,硬逼孩子背5個單詞。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

即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易引起的心理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照常理說,媽媽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煞費苦心,孩子的成績一定不會差。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媽媽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介入的越多,孩子對學習的反抗情緒越大。

媽媽越是催著孩子學,孩子越是磨磨蹭蹭。

媽媽逼得越緊,孩子越容易脫離預設軌道。

02媽媽越操心,孩子越依賴

前兩天,閨蜜給我發來一張圖,說是她從網上看到的「至理名言」,趕緊列印下來貼到孩子的書桌旁——

不會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請先讀題三遍,不要喊「媽」!

原來,自從孩子上小學後,閨蜜就辭了職,一心撲在孩子身上,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

只要孩子說哪道題不會,她立刻又是講解又是演算,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沒想到後來,孩子在學習上遇到點困難就喊媽,從來不想著自己先思考一下。

像她這樣的媽媽,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上空盤旋。

孩子一有問題和麻煩,便隨時「降落」在孩子身邊提供幫助,從不給孩子獨自處理的機會。

美國幼稚教育專家莉蓮·凱茨研究發現,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自信心。

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無能感」的罪魁禍首,不是沒興趣,不是沒天分,正是事事操心的直升機媽媽。

03

管得越多,孩子自律性越差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湯瑪斯·戈登博士曾經接待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每當我父母不在身邊時,我發現,我不可能讓自己離開電視前面的椅子,我已經習慣了他們逼我去做功課,當他們不在家時,我自己內心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讓我去做功課。」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太多了,他們從小到大被父母密不透風的管束慣了,自始至終依靠父母每天的嚴格要求生活和學習,

表面上看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哪天一旦沒人管他了,生活就開始變得很糟糕。

拿學習來說,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管得比較嚴,看著孩子做作業, 給孩子檢查,但是父母一出門,孩子就該幹嘛幹嘛,絕對不會坐在書桌前看書、學習。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作者指出,在中國有幾百萬的大學生正在假裝學習,其中不乏名牌大學的孩子。

這些孩子上了大學,沒人管束,便開始自由放縱,上課睡覺玩手機,拿著父母的辛苦錢玩遊戲,混日子,混學分,連一節課都不肯好好聽......

沒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在孩子形成自律之前,父母的管教是必須的,但是如果他律過多,而且這些規則沒有滲透孩子的內心,孩子自我約束力就很難形成。

Wendy媽有話說:

在做規矩的過程中,要能把愛體現出來,不僅需要極大的愛心,還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任何教育,過猶不及。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修行。

管束孩子,克制自己。

愛而有度,嚴而有方。

如此,教育才能真正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