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更大的災難還未來臨?地球碳迴圈已經失衡!20年內或突破臨界點

PubDate:2021-04-01

眾所周知,人體的最佳溫度大約是37℃左右,超過這個溫度,身體就會生病發燒,生理指標紊亂。其實,地球上的每一項生物過程都具有一個最適溫度,在正常溫度范圍內,性能指標會處於最佳水準。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地球將在未來20年內達到最適溫度臨界點。這一結論無疑是令人震驚的,這意味著地球將開始「發燒」,地球自然生態系統和氣候環境將走向「崩潰」。

研究人員利用Fluxnet提供的全球生態系統對溫度的回應資料,開發了一種稱為大分子速率理論(MMRT)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以熱力學原理為基礎,對全球每個主要生物群落生成溫度曲線,確定了各個種群的溫度臨界點。

結果表明,當今的大氣溫度已經超過植物碳吸收的溫度臨界點。對C3植物如小麥、大豆、煙草、棉花等來說,今天的大氣溫度已經超過其臨界值18℃,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莧菜等甚至超過臨界點28℃!毫無疑問,

對人類而言這將是比新冠病毒更加嚴峻的危機!

與此同時,植物呼吸作用的溫度臨界點還沒有被觀察到,這意味著大氣持續升溫將導致許多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而呼吸速率則呈指數增長。換句話說,目前的這種狀況直接導致生態系統的碳吸收和碳排放失衡,

地球植物從碳匯變成了碳源,加速了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進程。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不同植物在溫度回應的細節上不盡相同,但是當溫度太高時,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都會下降。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已有近10%的陸地生物圈超越了其光合作用的最高臨界溫度。而若以目前的碳排放速度,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前後),地球將有超過一半的陸地生物圈可能會突破其最適溫度臨界點,碳含量最高的生物群落如亞馬遜熱帶雨林和俄羅斯泰加森林將更早變為碳源,加速全球變暖的進程。

陸地生物圈的碳迴圈包括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然後再通過生物過程將其釋放回大氣中。在較長時間尺度上,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儲存和碳釋放基本持平衡狀態,甚至在過去幾十年來,生物圈的碳吸收量超過了排放量,從而減緩了氣候變化。

不過,隨著全球氣溫持續創紀錄的升高,這種情況將不復存在。當溫度超過該臨界點後,植物捕獲和儲存大氣碳的能力會迅速減慢,而碳釋放速度則會加快,該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事實證明,地球上幾乎所有生態系統的光合作用最佳溫度都非常低,而按照目前的升溫速度來看,未來20年內(至多30年)植物吸收碳的能力可能會減半。未來只有將氣候變暖限制在巴黎氣候協議確定的水準之內,陸地生物圈碳匯才有可能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為我們爭取更多「自救」的時間。